1978年3月15日,时值军事科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亲自前来军事科学院视察。

院长宋时轮和粟裕同志亲自迎接,随行摄影干事拍下了叶剑英紧握住粟裕、宋时轮二人双手的照片,这张照片让后人看到了叶剑英和粟裕、宋时轮的深厚革命友谊。

事实上,叶剑英和宋时轮的革命友谊开始于解放战争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宋时轮“明升暗降”?

1946年1月,宋时轮被调到北平,协助叶剑英,和国民党展开军事谈判,这一共事经历,让叶剑英第一次看到宋时轮对党的忠诚,以及过人的军事能力和胆略。

谈判期间,宋时轮有理有据的揭露出了国民党假谈判,真独裁的虚假面目,不仅如此,宋时轮协助叶剑英果决得处理了几次突发事件,在这次谈判中,宋时轮还遭遇到了刺杀。

1957年11月,叶剑英亲自点名宋时轮,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此时,叶剑英正根据中央命令,正在全力筹备军事科学院。

叶剑英之所以要求宋时轮来协助自己,正是因为宋时轮在军事教育领域,有着非凡的能力,此前,宋时轮曾担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另外,宋时轮还是一位经历无数血战的名将,不管是军事理论,还是战争实践,宋时轮都不缺,这样的人才,正是叶剑英想要的副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提一下的,不少互联网历史文章提到,宋时轮之所以在1952年从野战部队,调到高级步兵学校担任校长,这是因为宋时轮在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中“打得不好”,一些人甚至称,这是一种“明升暗降”。

这些人指出,长津湖战役,宋时轮虽然率领第九兵团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可是因为宋时轮指挥上,后勤准备上的失误,导致第九兵团没有取得很大的歼敌成果,反而是第九兵团非战斗减员人数超过三万人,长津湖一战,第九兵团甚至直接元气大伤。

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误读,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名将,宋时轮怎么可能不知道后勤的重要性,第九兵团之所以仓促开往长津湖,这是因为志愿军司令部的紧急命令,第九兵团根本来不及在东北接收冬季物资,在东北时,第九兵团不少战士的冬季棉服,甚至是东北驻防战士,现场脱下棉衣扔进火车里的。

如果宋时轮真的在长津湖战役中犯错,战后,毛主席怎么可能发电特别嘉奖宋时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时轮后来之所以调到军校任职,这是因为宋时轮在军事教育上,有着非凡能力,在毛主席看来,培养军事人才,和指挥打仗是一样重要的。

二、军事教育能力卓越的宋时轮

宋时轮没有让叶剑英失望,在宋时轮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期间,他主持翻译了不少军事著作,宋时轮对译校工作的严谨,让苏联顾问们,都为之钦佩。

1958年年底,宋时轮还主持编写了我军作战条令,这个作战条令甚至在今天都深深影响着我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天,宋时轮被通知去参加一次会议。来到会场,他才知道,原来是某些阴谋分子要求自己批评陈毅和叶剑英元帅。

对此,宋时轮不顾这些人威胁,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陈毅、叶剑英他们都是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革命元勋,对他们,实在没什么好批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宋时轮被这些阴谋分子阴谋陷害,后来被罚扫厕所、罚站。根据宋时轮秘书李际均中将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宋时轮将军没有做一件对不起党的事,也从来没有批评过任何一个老同志。

1972年,宋时轮复出工作,并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在此期间,由宋时轮主导编写的诸多军事教育理论书籍,受到无数干部欢迎。

三、宋时轮“不听叶剑英指挥”

1981年,中央决定为元帅们编写传记。

除了朱德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直接负责外,其他八位元帅传记,由军委下属的八个部门负责,而宋时轮主持的军事科学院就负责撰写叶剑英元帅传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洪学智等几位老同志的提议,林彪和四野诸多名将的战争故事,陆续被批准撰写,毛主席曾说过:“在我党革命战争时期,林彪是功大于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一位老同志所说的一样,对待林彪问题,我党要实事求是,不可否认,战争岁月中,林彪战功是不可抹杀的,我党更不能因为林彪一人,就回避四野的历史功绩。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林彪的个人相关传记,也被批准撰写出版。

为了撰写出最真实的叶剑英,宋时轮和粟裕,不但走遍叶剑英当年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还多次登门拜访叶剑英,不过因为叶剑英一向低调,因此,最初连宋时轮的“采访”,叶剑英都拒绝了。

见此,宋时轮和叶剑英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

宋时轮指出,这不是歌颂叶剑英个人,而是让后人了解我党的革命故事,是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的,这次谈话之后,叶剑英这才同意“接受采访”。

从1982年到1984年5月,宋时轮和叶剑英交谈56次,正是如此严谨的态度,让宋时轮终于完成了还原历史事实的叶剑英传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在传记基本完成后,叶剑英找到宋时轮,感谢粟裕、宋时轮之后,叶剑英突然说道:“时轮同志,我能请你给我的传记,写篇序吗?”

宋时轮听后,忙拒绝道:“叶帅,您是元帅,我给您作序,实在是没有资格啊!这件事是万万不可。”

见宋时轮一直拒绝,叶剑英直接给他下达了“三天写序”的命令,让叶剑英苦笑不得的是,三天后,叶剑英给宋时轮打电话,宋时轮居然不接。

叶剑英放下电话苦笑着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这个宋时轮,我居然指挥不动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没有写序,宋时轮倒是写了一篇叶剑英相关后记,令人万分遗憾的是,叶剑英传记出版时,叶剑英已经去世了。一本本元帅传记,不但记载着元帅们光辉一生,更让后人们看到了我党赢得革命胜利的不易,没有千千万万烈士的牺牲,就不可能有今日之盛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