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甚至连收音机都奇缺的岁月,露天电影成了农村人的“宠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喜欢的是坐在放映机旁边

一块白布,两根竹竿,一个放映机,一位放映员。

他就是小情侣们红娘。那时候哪个村放电影都是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互相奔走相告。小伙子都是几个一群,要是有谁家小孩要去,就托付一个人回来的时候带回来就行了。要说那个时候的人真性真好。

大姑娘

们也是几个一伙的,有相好的就偷偷事先传话给小伙的。有时候大姑娘小伙子们大多会带上一两个玩的好的(

现在称为闺蜜

)一起去。顺便看有没有能相上对象的。

还有的根本不带电灯泡去的,这时候基本上是谈的差不多要谈婚论嫁了。到了电影场地接上头了哪里还有心思看电影?第二天总会有间谍通报他(她)与谁谁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场地最好不怕下雨

记得那时候我很小,总是跟大人们一起去。有时候要走几里地。那时候走路总喜欢仰着头看着月亮走,我走它也走,有时候跟着它跑跑,总觉得很奇怪,“它怎么总能赶上我?”有时候到处抓萤火虫。到了电影场先是买两包瓜子,卖瓜子直接用手抓两把用报纸包成粽子一样的包包。给一包带我的人,这样下次有电影肯定会带我去。

记得有一年夏天看电影,那时候的路基本上到处是沙子路。我在路上跟月亮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皮,手扑在地上也蹭出血了,根本不在乎地也要把电影看完,搞的到现在还有块疤痕。每次手摸到膝盖都会回想起那时候的美好时光,却没有想到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看电影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

到后来生活条件好些,谁家有结婚的或是做寿的也会出钱放电影。还有的连放三天,也有请说评书的。(说评书也很精彩在这就不说了。)

放映当天队长就叫提早收工,让各家各户早点吃晚饭,不要错过难得的精神粮食。孩子们也会兴奋地奔走相告,老早地把家中的长凳、高凳,竹椅,搬到电影场占最佳的位置。

小伙子也会第一时间跑到女朋友村通风报信。遇到腼腆矜持的只能叫人传话。如果是大姑娘追小伙子的,姑娘就会不好意思的对小伙子说:“我们村今天晚上有电影,你去不去?”说完还不好意思的扭头,偷偷看对方的表情。如果小伙子答应了,姑娘马上低着头高兴的跑回家去。可见那时候的人有多么的腼腆害羞!

记得我刚退伍回来参加工作时,偶尔有女同事跟我说话,我的脸就涨得绯红!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幕布的正反面都是人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陆陆续续从村子的四面八方向露天电影场地聚拢来。有时甚至连银幕反面都站满了观看的人。也有好多是从很远的外村赶来看电影的人,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凹凸不平的田埂小道上。外村赶来看电影的,没有座位,要么找块石头坐着,要么站着。有些小孩干脆跑到最前一排,直接席地而坐。

如今信息时代了,电影也请进了电影院,还有电脑,手机上网,露天电影也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的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露天电影只剩下回忆

露天电影是很多人童年难忘的回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也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和梦想。

如今留下的只有回忆!

您有什么看法希望能写在评论里面,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