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很多孩子都拼了命地想要拿到它。

可有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孩,却故意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中,故意交白卷,怒写8000字抨击教育制度。

这个女孩就是在2006年通过高考引起轩然大波的蒋多多。

她为何故意考0分?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又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1987年,蒋多多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小山村里,上面有一位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

在那个时候,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于农村而言能养活三个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蒋多多的父母一辈子都困在山村里,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做些体力活维持生计。也因为如此,他们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身上。

父亲常说:“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三个孩子上大学,这样才能走出山村”。

为了省钱,父亲每天带着几个馒头、一瓶水或者一桶泡面就出去跑保险业务了,即使次次吃“闭门羹”他也会笑脸相迎的继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母亲则在家里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三个孩子的起居,也是从早上忙到深夜。

蒋多多从小就特别懂事,她经常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深知父母的不容易。

为此蒋多多特别努力,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是个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即便上了高中二年级,和一群城里孩子相比,起点不高的她依然能取得前十五名的好成绩。

家里破旧不堪的墙壁上,贴满了蒋多多的奖状,一张张红色鲜亮的纸承载着一家人的期望。

可这一切,都随着她所谓的“梦想”化成了灰烬。

3

2005年,距离蒋多多高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也是在这一年,蒋多多无意之间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一位小说作家的艰难经历,这让她萌生出来一个念头。

“我也喜欢写作,或许我也能成为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想法在你我看来应该都是值得表扬的行为,但放在蒋多多身上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有一天,她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一篇短文小说发给了正在上大学的姐姐。姐姐看到后觉得她写得很不错,就提议让她向报社投稿,看看能不能入选。

结果报社真的刊登了一段文章中的内容,这让蒋多多欣喜若狂。

之后,她便像着了魔一样开始疯狂写作。早读用来构思内容,午休和晚自习用来写作,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丝毫没有顾忌到正常课程的学习。

或许是兴趣的力量,蒋多多提笔就能写出字数过万的文章,写完了就拿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看后都客气地夸她有才,可这一夸不要紧,原本“着魔”的蒋多多更是疯狂起来。

她认为自己是难得的“才女”,不能抛下自己的天赋,于是完全放弃了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写作上。

年少无知的我们总以为只要追逐梦想就会成功,可现实哪有这么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不久之后,老师发现蒋多多的成绩开始直线下滑,她也开始担心起来。便对蒋多多说:“有梦想是好事,但现在首要任务是学习”。

蒋多多觉得老师的思想太古板,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便愤懑不平地把写好的文章拿给老师看,她本以为老师会转变对她的看法,可没想到根本入不了老师的“法眼”。

后来老师把此事告诉了蒋多多的母亲,母亲知道后倍感失望,她只能哀求女儿暂时停止写作,先度过高考这一个难关。

可此时的蒋多多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开始抵触、厌恶高考,觉得是这场考试耽误了她毕生的梦想。

殊不知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不只有一腔孤勇,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蒋多多翻阅杂志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关于国外教育的文章。文章中说到“国外教育更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内容”。

蒋多多看后心怀羡慕,她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接受到这样的教育。

从那之后,她更加抵触国内的“应试教育”。

她觉得仅凭一个分数就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是一件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

她想把自己的心声告诉周围的同学,可同学们并没有和她谈笑风生,反而觉得她的想法很奇怪。

蒋多多看着整日苦读书的同学们,觉得大家早就被古板的教育“洗脑”了。她无奈地摇摇头,更加认定了“成功者都是独特的”这句话。

为了“唤醒”死读书的同学和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她想当作家的梦想更加坚定了。

她时常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那些著名作家一样,坐在发布会上给排着队的粉丝签名,老师和父母也会对她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高考那天,蒋多多像个勇士一样踏进了考场,报着“敢为天下先”的气势,她提笔一挥就是8000字。

分数公布的那天,老师亲自给蒋多多的父母打来了电话,一旁的蒋多多有些窃喜,可她不知道,她一时的任性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原来,高考试卷上根本没有任何答案,洋洋洒洒的8000字都是对高考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抨击,密封线外还标注着蒋多多的笔名“心碎飞魔”。

由于考试违规,蒋多多的文综拿到了“0”分,总分只得了114分。

她本以为自己敢说敢做的行为会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本以为会因为这篇抨击性文章得到夸赞,可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下不但心愿没完成,反而亲手关上了通往大学的门。

父母省吃俭用、任劳任怨了一辈子,就盼着儿女金榜题名,可如今竟是这样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被曝光后,有多家媒体来到村里找蒋多多,采访她当时的想法和如今的感受。

蒋多多借此机会再次发表了自己对高考制度的看法,可得到的,却又是同样的批评和无可奈何。

没靠着才华火起来,反倒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认识了蒋多多。

6

舆论的压力开始袭来,村里人异样的眼光也让她喘不过气来。为了逃避这一切,她瞒着父母拿了家里的200块钱,买了一张车票来到了姐姐身边。

姐姐得知此事也有些生气,她多次劝蒋多多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蒋多多认为那样没有面子,就拒绝了复读的提议。

带着烦躁和不甘的心情,她瞒着姐姐孤身来到了菏泽。此时的她依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成功不只考试”这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多家店铺和公司都投了简历,可因为她没有经验也没有学历,就没有任何地方肯雇佣她。

狭窄的地下通道里,蒋多多坐在台阶上环抱着自己,她两眼空洞地望着前方,感受着现实带给她的无助和不知所措......

回到村里后,她试图请求老师的帮助,可谁又能帮得了她呢?

机会从不会亏欠任何一个人,也不会随意满足一个人。有些东西错过了,就要为其买单。

7

2021年的今天,蒋多多依然在那个小山村里。

她早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并且重新踏上了父母的老路。

炎炎烈日之下,她蹲在田野里拔草,一双粗糙的双手上满是尘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她追求梦想的坚定的确让人佩服,她想通过高考说出心声的勇气也让人佩服,可这一切都要为不切实际的任性付出代价

这期间她也尝试过写作,可投出去的稿件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时她才明白了老师说过的话,原来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才是完成梦想的前提条件。

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专业知识的熏陶,才能厚积而薄发。

年轻人好高骛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未经世事,就要试图挑战社会规则。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成功不是依傍在天赋上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知识,才能向它靠近。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像蒋多多一样在压力之下抵触高考制度。

但若是深入了解西方教育后你才会发现,中国的应试教育才是相对来说更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能让孩子们用实力说话,也能为贫寒的孩子们提供一次逆风翻盘的机会。

虽然目前还有不足之处,但我相信我国的教育制度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完善。

想想年轻时的我们,也会为了梦想不顾一切,或者觉得只要有梦想,努努力就能完成,老师和家长对我们说的话,也会令我们感到“不耐烦”。但是后来我们都变得理智了,因为最好的老师就在我们身边,它就是——生活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