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本次邀请到的专家为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笑铭,他将与大家科普献血到底会不会伤身体。

无偿献血,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献血,在不少人心中有着崇高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拯救急需输血的患者的生命。但同时在一些人心中也隐藏着些许担忧,献血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献血的基本过程。献血通常指的是捐献全血或者其中的成分,如血小板。在正规的献血机构,整个过程是安全、卫生的。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健康询问和基本的体检,包括血压测量、体温检测和血液初筛等,确保献血者的身体状况适合献血。

献血会伤身的观点,往往基于两个常见的误解:

误解一 献血会导致贫血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以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其血液总量大约在4.9升。献血通常采集的血液量在200—400毫升之间,仅占血液总量的5%—10%。这样的失血量在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能够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得到迅速补充。身体的造血功能会在几周内自动补充失去的血液。贫血通常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所致,献血前的体检中包含血红蛋白检测,若献血者存在贫血状况,是不允许献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误解二 献血会降低免疫力

免疫力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营养状况、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不会因一次献血就降低其整体功能。事实上,骨髓中的干细胞会在献血后增加,适量的献血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血不仅不会伤身,反而有以下益处:

1.促进新陈代谢:献血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新的血细胞,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2.降低疾病风险:定期献血有助于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心理益处:研究发现,献血者在献血后常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

为了确保献血的安全性,以下几点建议需要遵守:

1.只有在身体状况良好时献血;

2.遵守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3.避免频繁献血,献血分为捐献全血和成分献血,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两次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两次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4.确保在正规的献血点或机构进行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献血并不会伤身。相反,它是对身体的一次良性刺激,并且有助于他人和社会。通过科学地认识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献血,我们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帮助他人。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以实际行动拯救生命,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人民日报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