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敏感。从马路上的远光灯问题,到网络上的人际交流,我们不难发现,言语和行为中往往带有攻击性或防守性。这种敏感心理不仅存在于成年人中,连孩子也开始展现出过度的反应。

由德国哲学家斯文·亚弗拉斯帕勒撰写的《敏感与自我》。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敏感心理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书中提出,这种敏感心理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更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欢迎收听本期“开卷”——从马路到网络:玻璃心无处不在。

本期荐书

敏感与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矛盾与冲突不期而至时,我们耳畔常常回荡着那句谆谆教诲:“要学会包容!”然而,在追求这份包容与理解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深思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已为我的“包容力”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心理堡垒,储备了足够的心理空间与能量?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与信息洪流中,我们的情绪反应似乎被无形之手悄然放大。那所谓的“玻璃心”,正是心理能量匮乏的一种直观体现,它使我们变得脆弱而敏感。社交媒体,这个便捷的信息平台,虽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户,却也如同双刃剑,让我们的情绪在虚拟的世界里变得更加脆弱不堪。

因此,在奋力拼搏、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记为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我们可以稍作休憩,调整呼吸,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储备能量。努力生活,更要努力关爱自己,让心灵得以缓冲,让步伐更加稳健。

图片/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佳殷广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电视阅读栏目《开卷书评人

可反复回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