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6.1%,其中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同比增长7.9%,成绩可圈可点。挑战之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制造”在海外竞争力的底气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进国内多家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一线,尝试在那里找到答案。

凭什么抢到欧美订单

在德阳市英杰新能源公司的厂房里,技术工人正在无尘车间组装新能源充电桩的“心脏”——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再经过后续组装、检测等近十道工序,耗时约6小时后,一台符合欧美标准的直流充电桩就此诞生。 根据该工厂现阶段产能,一条产线一天大约能生产10台大型的快充直流充电桩,300台家用的慢充交流充电桩,而这些产品都将通过重庆的港口发往全球近百个国家,其中德、法、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要销售市场。

是什么吸引了欧美企业“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从中国的西南地区订购产品?“如果我们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根本无法在欧美市场立足。”英杰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德介绍说,新能源充电桩的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很高,而他们持有专利技术的功率控制器简化了充电桩的内部结构,不仅提高了充电桩的效能和稳定性,并且后期维修也更为简易。“美国有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巨头,但我们直面竞争,获得了亚马逊公司的订单。”

柔性屏幕OLED技术是当前半导体显示行业的核心竞争赛道,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韩国显示器巨头在OLED领域正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压力。相关数据显示,京东方在液晶显示器LCD产业位居全球第一,在OLED领域持续追赶韩系大厂。

记者在京东方位于绵阳的生产线上看到,该工厂生产的柔性玻璃面板厚度仅有0.03毫米,相当于A4纸的1/3左右,能够经受住近100万次折叠。记者在现场实测后发现,即便尝试用力掰弯屏幕,也很难看出折叠痕迹。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孙福坤告诉记者,绵阳工厂生产的柔性屏拿下了许多海外一线手机品牌的订单,而他们接下来还会将这种屏幕应用到车载和穿戴场景,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家电产业是“中国制造”出海的一张闪亮名片,而今中国家电的“出海”方式也在悄然变化。在长虹控股集团的总部,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墨西哥的工厂已经引入机械手进行现代化作业。据长虹国际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仵建波介绍,他们在捷克的工厂已经从单纯的制造厂变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基地”。这位企业负责人说,只有做好本地化管理,跨国企业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目前,长虹的家电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全球30%、欧洲40%的冰箱压缩机都由这家企业供应。

新型工业化提高竞争力

“中国制造”出口形势见好,离不开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建设。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普遍特点。

走进东方汽轮机公司的叶片加工车间,记者扫视一圈,却没有看见工人的身影,只有多台机器人在来回运送物料。而走到“深处”,才看到几位工程师正坐在电脑前调度产线运行。“这里是‘无人车间’,生产都由机械臂完成,我们只需要监视分析产线生产数据。”现场工程师这样告诉记者。该公司数字化与智能制造部的工程师王琨介绍说:“我们升级了设备生产线,更升级了对技能人才的定位,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与知识。”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中国制造”呈现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的“绿色”特点。记者在东方汽轮机公司智慧大屏上看到,这里能实时监测研发进度、能源等数据,例如叶片无人车间的生产效率提升650%,能源利用率提升47%。公司数字化与智能制造部副部长徐健告诉记者,许多海外客户来到企业参观后,都表示对“中国智造”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更深的信任。

在培育壮大传统制造产业的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在未来产业领域谋篇布局。在成都近郊的一处科技园区内,一座制氢加氢一体站已部分建成,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燎告诉记者,园区建设了年产5000套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线,计划7月开始进行内部大规模试验和试运行,希望未来中国生产的氢能燃料电池也有能像锂电池一样走向全球。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郑亮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增强中国企业在“出海”时的竞争力,中国出口产品的数字化、低碳化、网络化程度较高,而且能够做到定制化供应,市场粘性更强。

对跨国企业来说,培育海外市场并非易事,仵建波告诉记者,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关税壁垒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而企业想要推广一个新兴品牌也是长期且巨大的工程。不过,有不少受访对象表示,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中国品牌在海外现在并不落下风。

不断创新才能受到认可

有学者认为,当前部分国家在试图推动“去全球化”,同时,越南、墨西哥和印度等国也在积极打造制造业供应链。 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该如何应对? 此次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全球市场离不开中国产品的供应,而中国也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我们在海外建厂,就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效益。”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杨金说。“目前来看,全球还没有能够与中国相竞争的平行产业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企业将部分加工环节转移到海外,但中间产品和高端设备的供应仍然离不开中国。

在采访期间,记者也切身感受到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正在加强。受访企业中有许多居于产业链龙头地位,这些“链主”企业的零部件供应不但绝大部分来自国内,还引育了几乎一整条配套产业链上的企业。对于许多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部件,企业也通过自研进行国产替代。例如,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研发的8K摄像机的核心关键器件已经完全国产化替代,极大缓解了该设备此前完全依赖进口的情况;华丰科技用时一年攻克西方一些国家10年才完成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技术,并且牵头制定电源连接器IEC国际标准,保证了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

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球市场没有谁的产品不可替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受到认可,而这也是中国企业现阶段“出海”的一大优势。

高凌云告诉记者,如今中国新型工业化“新”的意涵更加丰富,其不仅包含工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兼顾了发展与安全。

来源:环球时报

记者:陈子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