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中国妇女报》以“头版头条”的高规格,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妇联创新探索“四个结合”理论宣讲新模式给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妇联创新探索“四个结合”理论宣传新模式,采取妇女群众点单、宣讲团派单、宣讲员接单、妇女群众评单的方式,已开展线上线下巾帼大宣讲、妇女恳谈会、座谈会等宣传宣讲活动310余场、覆盖群众2.5万余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妇女群众在哪里,妇女思想引领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宣讲小分队就要活跃在哪里……”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妇联深入实施“首府巾帼凝心铸魂行动”,用主题活动凝聚妇女,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用暖心活动服务妇女,精心打造“理响青城·巾帼之声”品牌,逐渐探索出了“四个结合”的理论宣传新模式,不断引领广大妇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四个结合”让宣讲接地气

“华夏崛起创辉煌,不忘初心紧跟党;发展经济高质量,奔向强国紧抱膀;青城人民有担当,勤劳智慧品高尚……”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一芝向社区居民宣讲时的情景。

李一芝是“十百千万”北疆巾帼大宣讲队伍中的一员,几十年如一日的社区宣讲,她早已练就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把“书面语”讲成“顺口溜”的“独门绝技”。很多社区居民称赞她的宣讲“理论政策讲得清,生活道理说得明,传经送宝经常有,为民服务令人敬”。

在呼和浩特,像李一芝这种扎根社区的巾帼宣讲员有1000多人。为了发挥好社区宣讲员的自身优势,把理论大宣讲的内容讲“活”讲“透”,呼和浩特市妇联采取“四个结合”的宣讲模式,推动理论宣传宣讲接地气。

“小板凳议事”微宣讲、“围炉夜话”拉话话,“‘杏’福树下话嘱托·感恩奋进新征程”恳谈会等一系列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传得开”的特色宣讲走进口袋公园、凉亭绿廊和田间地头,用“乡音”传递“党音”,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送到广大妇女身边。

以文艺为载体,让党的理论可感可及

为了让党的理论宣讲更加形象直观,呼和浩特市妇联注重选择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和基层妇女干部等优秀群体作为巾帼宣讲团成员,并通过举办“故事汇”“恳谈会”等方式,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奋斗故事,列举妇女家庭、乡村蝶变发生的“实例子”,把抽象理论变成可感可及的形象化存在,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好,使主旋律在田间地头讲起来,使巾帼好声音在千家万户传起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为了持续吸引广大妇女的注意力,让受众印象深刻,呼和浩特市妇联联合乌兰牧骑和各类文艺社团,以文艺表演为载体,将党的理论政策,融入戏剧、小品、歌舞、快板、二人台呱嘴和爬山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通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把“理论话语”转化成“文艺语言”,把“讲台”变“舞台”,更加鲜活生动地解读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切实增强宣传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聚人气、鼓士气的目的。

线上线下齐发力,把宣讲化为暖心服务

依托“呼和浩特女性”新媒体矩阵,呼和浩特市妇联统筹整合优质宣传宣讲资源,陆续推出“巾帼大学习”“巾帼微课堂”等专栏,把理论宣传宣讲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随身听”,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触手可及、指点可学,进一步达到“妇音传党音,党音传万家”的传播效果,努力使宣传宣讲在基层“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女性”平台已推送图文、视频信息702篇,阅读量300余万人次。

此外,呼和浩特市妇联把宣传宣讲和志愿服务进行有机融合,组织1000余名巾帼志愿者走进农村社区,在宣讲理论政策的同时,把“宣讲地”转化为“服务区”,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技能、送家教、送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青丝白发·义剪牵挂”理发小组,经常一边给群众理发一边拉家常,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拉话话帮帮团”一边采取“搭把手”的方式解决群众烦心事,一边讲解国家的惠民举措。“敕勒川妈妈学堂”一边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一边宣传妇女创业就业政策。

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晓华表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妇联采取妇女群众点单、宣讲团派单、宣讲员接单、妇女群众评单的方式,已开展线上线下巾帼大宣讲、妇女恳谈会、座谈会等宣传宣讲活动310余场,覆盖群众2.5万余人。

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辑:酷小熊

初审:刘延江

审核:李淑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