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日益提高,如何更快速地为电动汽车补能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补能方式:充电和换电。

随着技术的进步,充电速度不断提升。然而,然而,不管怎样提升,就目前来讲充电的效率依然远比不上换电

就拿凝聚着华为最新技术的液冷超充技术来说,想将电池充满,差不多需要40分钟。与之相对的是,蔚来汽车的第三代换电技术仅需要3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换电过程。这种速度,基本就与给传统燃油车加油的用时差不多,远超充电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换电在效率和体验上都远超充电,为什么至今只有蔚来汽车在坚持这一模式,其他车企却没有跟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换电”并不是新鲜事物,也不是蔚来的首创。实际上,电动汽车行业的先行者特斯拉就曾押注过“换电”模式。

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在一台Model S上展示了其先进的换电技术。当时,特斯拉的换电流程仅需93秒,比蔚来最新的第三代换电技术还要快得多。

按照特斯拉当时的规划,“换电”模式将会是其电动汽车补能的发展方向。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斯拉最终在2015年前后放弃了换电模式,转而集中精力于超充技术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2016年,蔚来重新看到了“换电”这一补能模式的潜力,并开始了一场豪赌。从表面上看,换电似乎只是帮助车主更快速地为电动汽车补充能量,实际上背后还有更深远的战略考量。换言之,“换电”本质上是一个储能生意。

在蔚来的设想中,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换电站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加油站。试想,未来无论什么品牌的电动汽车都使用蔚来的换电站补能,到那时,蔚来将成为电动汽车时代的“三桶油”,这不仅能为蔚来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也能让蔚来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中处在有利位置。

既然换电模式无论对车主还是对车企都有诸多好处,但为什么推广起来却困难重重呢?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就两个字:成本。

首先,对企业来说,投入过高,难以盈利,不确定因素太多。

据数据显示,建设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大约需要490万元。到目前为止,蔚来在换电站建设上的投入已累计达到150亿元,历经近10年,也只建了2413座换电站,而且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了虽然换电过程只需3分钟,但前往换电站可能需要半小时甚至更久,实际体验上与充电模式没有太大差距。

与此同时,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已飙升至300万根。要让换电站达到这样的规模,需要投入的资金难以想象。

而且,这一模式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如果充电技术、方式或电池续航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蔚来在换电方面的投入将全部彻底成为沉没成本。

另一方面是用户的使用成本过高。

由于高昂的投入和盈利遥遥无期,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蔚来都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例如,曾经特斯拉一次换电的收费为60-80美元。2023年6月12日,蔚来取消了终身免费换电政策,此后需要换电则需额外付费。

以蔚来ES8为例,其换电服务的费用包括月租与单次更换的细项。按每月换电三次计算,一年就要花费17000元,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换电模式真的普及开来,在巨大的规模效益下,车主的使用成本必然会大幅降低。但很明显,在现阶段,企业和用户在成本的博弈中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既然换电市场有如此大的经济潜力和战略意义,为什么其他车企却选择袖手旁观呢?

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涉及的利益关系极其复杂,远非一家车企能够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在换电模式下,电池被视为电动汽车的共享部件,这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大车企严格遵守。虽然从技术层面上看,这并不困难,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免各大车企不各“心怀鬼胎”,谁来遵从谁的标准才是难点。

其次,在换电模式下,车企在电池厂商和电网之间扮演着中间商赚差价的角色。一旦换电市场成熟,电池厂商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就能将车企挤出市场。而作为生态链顶端的电网,更不可能轻易让出这块利益丰厚的市场。

换句话说,对于想进入换电市场的车企来说,他们投入大量资源培育的市场,而最终结果是有可能整个市场会被其他玩家一网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电动车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充电速度,而是安全性。电动汽车的许多自身的安全事故都与电池有关,因此车企必须开发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将底盘、电池和车身紧密结合,以显著提升电池组的保护。但这与换电技术要求电池能够方便地拆卸和更换的需求完全冲突。

对于许多高品质的电动车来说,电池设计根本不可能是可拆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虽然换电技术看起来很有吸引力,技术上也不复杂,但它与当前电动车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从商业模式来看,换电的成本高、盈利难且不确定因素多,使得许多车企态度谨慎。从宏观角度看,换电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难以协调和掌控。

因此,尽管蔚来积极推广换电技术,甚至有许多车企已经加入了蔚来的换电“朋友圈”,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客气,还没有车企真正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