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更好的获取信息,感谢支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上的瞩目成就,不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以“基建强国”的名片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还建设了多个超级大工程,为中国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和生命力。

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了解十大超级工程,其总投资超万亿,每一个项目都如雷贯耳,你知道哪些?

1、“西电东送”工程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煤炭和水能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转化为丰富的电力资源。

特别是自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普及开来,西部荒漠和戈壁滩纷纷覆盖起了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常年少雨,光热充足,正是清洁能源布局的最好地区。

但西部电力资源虽然丰富,却没有太多的制造业承载。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产业密集,电力资源紧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实现东西部的资源互补以及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投入了超5500亿元的资金开展“西电东送”工程。

该工程主要分为北、中、南三路送电线路,北起内蒙古、陕西,向华北一带输电;中起川渝地区,向华中、华东一带输电;南起云南、广西、贵州地区,向珠三角输电,耗时10年时间建成,为东部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但矿产资源丰富,不管是煤炭、天然气还是石油,都比起东中部地区高出很多。而天然气是民生工程的能源之一,且也是可替代煤炭的清洁能源,对于完成“碳达峰”目标的中国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开展了西气东输工程,其投资额为5265亿元,可惠及400多个城市近5亿人口,每年输气量超8000亿立方米,可减少10.7亿吨煤炭使用,可减排11.7亿吨co2以及5.8亿吨粉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气东输工程主要包括三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油田,东至上海,其总长度为4200千米,年输气量可达120亿m3,途径长三角、河南、陕甘宁等地区。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途径15个城市,终点为香港,其总长度为9102公里。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气源为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也是受益人数最多的管道。

三线工程于2012年开工,途径新疆、陕甘宁、河南、两湖、闽赣粤10个省区,这个工程长为7000公里,也是我国首个民营资本参与的国家项目。

此外,四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成,预计今年即可完工,是连接中亚和中国的能源通道,全长为3340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其建成后将合理优化和分配资源,也可促进社会发展。

3、“南水北调”工程

近段时间,山东、河南、皖北、苏北等地遭遇了严重干旱天气,为了灌溉农田,百姓们只能打地下井水,其深度已达到30米以上。

反而华南地区雨水接连不断,几个月来雨水不停歇,时不时就会爆发洪涝灾害。

其实,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征就是南方多雨水、北方干旱多。那么,该如何缓解干旱问题呢?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均衡协调,我国早在1952年就开始筹备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利工作者和地理学家日夜兼程下,最终确立了南水北调的“西中东”三线工程。

南水北调分为西线、中线、东线三部分,其投资额分别为1200亿元、2000亿元、1800亿元,总投资为5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工程穿越600条河流、30条铁路、200个灌溉区,总长度为4350千米,每年可调水500亿m3,惠及4.38亿人口。

在南水北调的引导下,长江、汉江水可源源不断地引入黄淮海平冤,不仅缓解了北方旱情,也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4、“川藏铁路

川藏铁路是连接四川、西藏的铁路大动脉,预计总投资为3198亿元。

早在晚清时该铁路就被提出,孙中山也曾设计出川藏铁路规划图,但因技术难度大,直到2013年该铁路才得以开工,直至今日三期工程还在建设中。

川藏铁路建设难度非常之大,该铁路的最高海拔为4400米,最低为600米,其落差高达3000多米,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该铁路全长1800公里,其中光是横断山脉就需要打通800公里隧道,还需要横跨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无数河流,预计要修建数百个桥梁。

一旦该工程完工,就可大大缩短从内地通往西藏的时间,也可将四川富饶的农产品资源、军民用物资运送西藏。

该铁路还肩负了一个重任,那就是将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运至内地,可大大减少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

5、“三峡大坝工程”

2006年5月20日,耗时12年耗费2500亿元的三峡工程竣工,该工程创造了中国的“水利奇迹”。

早在民国之时,孙中山就提出了三峡修建水电站的构想。新中国之初,长江遭遇了百年不遇洪灾,4755万亩农田被淹,3万余人死亡,2000余万灾民受到影响,各地铁路也陷入了谈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毛主席就提出了三峡工程的构想,并多次派人探勘长江水利项目,但因技术限制,这一构想没能落实。

直到改革开放后,东部经济高速发展,电力问题迫在眉睫,邓公再次拍板建造三峡大坝,1994年12月该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虽然耗资2000多亿元,但却完美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洪灾问题,自大坝修建后就再无特大洪灾出现。

而三峡大坝还为东部地区输送了大量电力资源,如2018年时发电量就已达到1000亿千瓦时。

2023年时,三峡水电站已发电20年,累计发电量为1.6亿千瓦时,等同于4.8亿吨煤炭的发电量,可减排13.2亿吨。以5毛一度的电力计算,创收额为8000亿元。

6、“京沪高铁”

作为我国高铁史上的里程碑工程,京沪高铁是我国最为繁忙的高铁线路,连通了我国最繁华的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缩短了2地通行距离,也是对外展现中国高铁的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铁路时速可达350km/h,使得北京、上海通勤时间缩短至4.5个小时,加快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也成为打工人最依赖的铁路。

该高铁线路投资额为2200亿元,但却是我国少有能盈利的铁路。2023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超2.26亿人次,营收为406.83亿元,净利润为115.46亿元,是我国最赚钱的高铁。

7、白鹤滩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斥资1800亿元打造而成,2017年正式开工,2021年首批机组就已进入发电中,投产2年就已发电超1000亿度电,等同于1.48亿人一天的用电量。

虽然白鹤滩水电站规模没有三峡大坝大,可在发电效率上更高一些。从数据上分析,白鹤滩水电站装机规模为1600万千瓦,水流量为1300亿方,但年发电量为624亿度;三峡装机规模为2250万千瓦,流量为4500亿方,但年发电量只有1000亿度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白鹤滩发电效率为三峡的2.4倍,每年的发电量可满足750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可节约1968万吨煤炭,减排5200万吨二氧化碳。

8、“港珠澳大桥”

作为连接内地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跨海大桥,该大桥自开工后就引来了世界的关注,其建成后更是被称赞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迹。

该大桥项目全长为55千米,其中海底隧道长为36千米,其投资额为1269亿元,耗时18年才完全建成,施工中也创造了多个规模第一,被誉为是全球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大桥可以抗住16级台风和8级大地震,可将珠海和港澳的通行时间缩短至45分钟,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预计随着后期车流量提升,该大桥可将大湾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络起来,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9、乌东德水电站

该水电站投资额为1200亿元,为我国水利建设的又一重大成就,创造了“水能变黄金”的奇迹,

乌东德水电站运行2年就已实现了10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而这些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运至粤港澳大湾区,大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大兴区,距离天安门仅46千米,2014年动工建造,只用了5年就已正式通航,见证了中国速度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该机场占地760万平方米,年人流吞吐量超1亿人次,可弥补首都机场人力不足的问题,也为我国未来航空发展树立了新坐标。

大兴机场投资额近800亿元,目前已开工上百条航线,有4条跑道,其花瓣式的设计可大大方便游客,不必穿梭迷宫般的航站楼,从一个入口就可抵达对应的登机口,缩短了登记时间。

预计2025年时,大兴机场可容纳7200万旅客,满足1.3亿人次的出行需求。

以上就是中国十大超级工程,其总投资高达上万亿元,却惠及全国14亿人,正是它们的存在,让中国基建强国的名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