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开国少将丁盛恢复自由,带着妻子来到北京的聂荣臻家中,希望元帅能帮助自己。丁盛是四野名将,包括他在抗美援朝及对印自卫反击战时指挥的54军,也是四野的主力部队。为什么丁盛面对困难,不找四野出身的干部帮忙,却唯独要去向聂帅求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6年丁盛被隔离审查,主因是牵扯“两案”。1971年和1976年,国家都有重要事件,丁盛作为四野虎将,没有在1971年受到牵连,但76年8月他“密会”上海造反派头目,涉嫌泄露军机参与动乱,被撤职审查数年后,1982年才被“免予起诉”。

什么是免予起诉?法院认定丁盛犯有错误,但鉴于他以往的客观贡献,没有真正量刑,仅此而已。这样的背景下,哪个四野干部还敢过问丁盛的事情?本来在“九一三”之后,这一体系的将领已经处境微妙,丁盛又在76年扯上其他敏感问题,结束审查后几乎人人对他避而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盛夫妇原本在南昌居住,但随着物质拮据、身体越发衰弱,丁盛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名誉。对于76年会见马天水、王秀珍、徐景贤等人的目的,丁盛坚称为“正常接待”,自己没有主动谈任何军队事宜,后来被隔离审查是遭到了三人的诬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翻案就得找总政治部,时任总政主任是韦国清。韦国清因为身体原因,即将卸任这一职务,丁盛的事情如此敏感,又刚刚被处理完,韦国清怎么可能再去管?所以总政治部的主要领导,根本就没有见丁盛。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丁盛已经被开除了党籍、军籍,总政的干部没义务单独接待他。

对于这个情况,丁盛夫妇并不感到意外、也没有灰心。因为82年夏季他们来北京,主要的目的是去找聂荣臻元帅。原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丁盛曾长时间在晋察冀军区工作,是聂帅当年的一名部下。后来随着丁盛战功增多,逐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一位杰出战将,聂荣臻也为晋察冀出了这样的人才而高兴,只是没想到七十年代丁盛会遭遇变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元帅,历来重情义,不会因为老部下处境不佳,而另眼看待;老帅又是中央军委副主席,谁敢对他说三道四呢?所以聂帅没什么避讳,在家里见了丁盛夫妇。对方说明来意后,聂帅很感慨,他内心里是为这员虎将感到惋惜的。沉思片刻之后,聂荣臻决定帮助丁盛,为此专门给总政治部写了一张条子。有了老帅的意见,总政治部对丁盛的诉求重视起来,确实落实了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盛原本期望很高,以为聂帅发话,自己“平反”有望。结果总政治部只是安排提高了丁盛的生活补贴,鉴于丁盛多病,还将他的医疗待遇提高到部队正师级。至于最关键的政治问题,并没有什么进展,组织对丁盛的审查结论还是维持原样,也没有恢复他的党籍。这令丁盛感到很失望,为什么老帅都批条了,还是解决不了呢?

其实,聂帅并没有强行要求总政治部推翻已有结论。老帅开出的条子,只让相关部门“落实政策”,指出丁盛过去有战功,组织应当照顾他的基本生活。至于党籍和名誉问题,聂帅请总政治部核实具体情况再定夺,没有下命令。这跟聂荣臻是否信任丁盛无关,组织查了5年的事情,又怎会因为首长的一句话,就轻易改变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聂荣臻元帅当年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是八路军最大、最优秀的根据地之一,聂帅做政治工作的能力是非常强的。1976年丁盛与相关集团的爪牙关门谈了3个小时,不管谈话内容如何,都是很难自证清白的。毕竟事发后王秀珍、徐景贤、马天水被分别审查,供词却如出一辙,都对丁盛不利,而丁盛又没有其他人证可以帮他说明情况。以聂帅的工作经验,自然清楚丁盛很难取得期望的申诉结果。老帅爱惜部下,能做的就是尽量提高丁盛的生活待遇。1992年5月,聂荣臻元帅病逝,7年后丁盛也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