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鹿呦呦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昨天,朋友找我一顿哭诉:“急死我了,你说这孩子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啊!”

他们家儿子从小就聪明,学什么都快。

不知怎么的,上了六年级后成绩一落千丈,为了给他补足马力,朋友可是下了狠功夫:

每天放学时间安排了家教,孩子上完课还得写学校和家教的作业;

周末两天要上补习班,连节假日也排得满满当当的。

一个学期下来,成绩是挤进了全级前十,可孩子的精神气也一天不如一天,身体三天两头闹小毛病。

看孩子一脸疲惫,朋友又心疼又担忧,怕稍不注意就落后了。

我很理解她。

很多父母也都陷入了这种心态,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只能步步紧逼,只可惜多数是力不从心。

就像一个北大学霸妈妈说的:

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再好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学霸孩子,不在于家庭基因,也不在于努力与否,而是身后都站着用心良苦的父母

观察身边的例子,我发现拥有这4大特征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养出学霸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散养孩子,只当60分家长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有个经典观点:“最好的妈妈,是60分。”

不同于100分妈妈,事无巨细地掌管孩子所有事情;也不像0分妈妈,完全忽略孩子的需求。

60分的妈妈,只付出60分,保留40分的成长空间供孩子自由生长,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我一个亲戚就是所谓的100分妈妈。

自从有了孩子,她就包揽了孩子所有衣食住行。

从早上开始,给孩子刷牙洗脸、做早饭,穿衣服穿鞋,准备文具和书包,再到送孩子去上学,嘱咐班主任孩子的生活习惯……

她像孩子的全职保姆转不停,孩子连喝口水她都要拧开盖子再递过去。

后来上小学了,孩子还不会自己系鞋带、扣不好衬衫的扣子,大家劝她,该放手让孩子锻炼下。

她却不以为意:“学这干啥,孩子学习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孩子成绩还不错,考上了重点大学。

可因为自理能力太差,他常常在同学面前闹笑话,变得很自卑,自己也打从心里觉得自己是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最后居然退学不读书了,现在还在家里啃老。

就因为妈妈的过度插手,本该大有前途的孩子却变成自卑懦弱的“脆皮人”,一碰就碎,吃不了苦。

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散养孩子,逐渐减少对孩子的贴身照顾,而不是做一个凡事大包大揽的“伟大父母”。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试错,去练就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品质。

而学霸孩子更需要强大的内心,方能抵抗漫漫学习生涯中的寂寞和煎熬;也需要自主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轨迹上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视课外教育:多带孩子出去玩

比补课强100倍

说起学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水哥”王昱珩。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高考清华设计专业第一,专业成绩高出第二名40分,才华和实力并存,在《最强大脑》里一战成名。

而这最大的功劳,是父母。

别人家的父母逼孩子一门心思死读书、多待在家里学习,而王昱珩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课外教育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经常带他出去旅游,接触大自然。

如今王昱珩自己当爸爸了,也十分重视课外教育。

女儿有一半时间都跟着他在外面玩,除了旅游,周边的博物馆、海洋馆、植物园,他们一待就是整整一个下午。

正如他说的:“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充斥着课本、成绩,应该是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

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带孩子出去,才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勇气,而不是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远行旅游,但还有很多不错的出行方式: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可以带他们去动物园、植物园、海滩,去感受和观察世界万物。

3-6岁,孩子有了简单的认知,带他去农家乐、游乐园、周边自驾游,多给他一些跟人打交道的机会,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动手能力。

6-12岁,最适合“寓教于乐”的年龄段,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学习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也可以多爬山,研究花草昆虫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艺术和风土人情。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知识储备特别丰富,也对新鲜事物抱有探索欲。

所以啊,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渺小、无聊的纸质世界。

带他去走远路、登高望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未来才能拥有更远大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陪伴而非监督:陪孩子做作业

寻找学习的乐趣

有句话说得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每次儿子一写作业,我就来气,字迹潦草糊弄,错题一错再错还是错。

有一次气得我直接当场撕了他的作业本,要求他必须重新再写,写完验收合格才能睡觉。

为了能赶紧完成庞大的作业量,儿子写得更糟了,还不如第一次的。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妥协落幕。

后来跟一位家长聊起,她说:

其实辅导作业,不在于辅导,而是在于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啊。

你吼叫、谩骂,甚至是用监督的方式逼孩子写作业,孩子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抵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想来确实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在旁边监督他写作业,他反而学不进去,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应付我。

所以后来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些教育方法,其中“传奇妈妈”陈美龄的经验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

我的孩子跟别的小孩一样,小时候也有着“叛逆”“偏科”“贪玩”等通病,但是家长的教育很重要,如果能及时给到孩子正确的指引,一样可以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

为了孩子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她陪伴孩子写作业,陪伴了整整六年时间。

期间,她会和孩子一起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一起复习不会做的题目。

发现孩子说谎就跟他聊聊天,引导他,让他发现其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至于后面的结果,她的三个儿子都非常热爱学习,都成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陈美龄的教育方法简单有效,几乎适用于所有家长。

孩子面对大量的作业已经很难受了,我们应该用共情、引导甚至是小游戏,来替代打骂。

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陪他们一起战胜难题,寻找学习的趣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身体、心理的健康:

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往年那些高考状元,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几乎都有一项,那就是运动。

毕竟,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学习革命的资本呢?

据统计表明,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非常明显:

30%的儿童因缺少运动导致体型过胖或者过瘦,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学习能力和成绩。

近视眼的青少年人群数量急剧增长,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

多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通过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孩子可以习得平衡能力;

通过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孩子在观察、比较、分析、评价中,为自己的智力发展打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远见的父母,还懂得利用运动帮助孩子完成挫折教育

长沙有位家长,从儿子9岁起就给他制定了“家规”:

每天必须保证足量的户外运动,不玩够2小时不准写作业。

长期以往的训练下,孩子很早就学会了滑雪、攀岩、皮划艇等高难度运动。

更关键的是,他可以把学习上的压力释放出去,在运动中变得坚强而有毅力,不管生活还是学习,从不轻易言弃。

美国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样,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所以啊,不要一味打压孩子,怪罪孩子不努力。

智慧的父母,是可以给孩子赋能的,哪怕孩子资质平平,也能用爱浇灌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点个【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4点,陪伴孩子一起进步!

作者简介:鹿呦呦,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发送至大叔个人微信:fox2388

叔将随机抽取3名幸运粉丝

送上价值179元的欧莱雅防晒霜一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享出去,与父母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