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曾经的它缺水、干旱、少绿

是一片“荒漠之海”

小新此前曾报道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

建设者们用铁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圈”了起来

(点击图片回顾详情)

其实,不止和若铁路

中央企业的建设者们

还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

同步“画”了一道“绿色”的圈

创造性地在铁路两侧

形成永久性防风固沙林带

现在,它的边缘

只剩最后285公里的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克拉玛干沙漠285公里“缺口”一角

5月20日

新疆和田地区沙漠边缘阻击战

固沙锁边工程正式启动

标志着

环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屏障

在不久的未来

将完成最后285公里“闭环”

建成后犹如“绿项圈”

锁住“黄沙海”

由中国铁建承担的

民丰、于田固沙锁边项目

开始擘画“死亡之海”的绿洲之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和田地区沙漠边缘阻击战固沙锁边工程启动仪式

建设者们如何把绿色种进大漠

荒漠化怎样实现“人进沙退”?

今天(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一起了解荒漠与荒漠化

以及国家队的

“中国式”荒漠化治理模式

荒漠≠荒漠化

天生”的荒漠属于荒漠生态系统

是重要的生态资产

是指由旱生、超旱生的乔木、灌木等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

共同形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系统

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子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景色

它在防风固沙、水文调控、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

提供着重要的生态服务

同时

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

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和谐共处

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国家沙漠公园

都是有效的保护措施

《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

到2025年

全国将重点建设国家沙漠公园359个

进一步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沙漠公园

“人为”的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主要原因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

种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漠化土地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总计为257.37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26.81%

影响4亿多人的正常生活

为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我国制定了多项政策和计划

“三北”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北防护林

截至目前

已有约53%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

力争到2025年

全国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工程固沙

生态治理,用“绿色”泽万民

治沙的“终极目标”

是把“沙”变成“土”

形成珍贵的“沙漠皮肤”

——生物土壤沙结皮

“近自然恢复”

是荒漠化治理坚持的科学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土壤沙结皮

现在,走在治理过的沙漠里

还能随处可见四四方方的格子

这是沙区人民在几十年的治沙历程中

沉淀出的秘密武器

——“草方格”

这些格子在我国早期治沙中较为普遍

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

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

以削弱风力的侵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方格

这些“风墙”经济实用且环保

能够快速治理沙害

但缺点是铺设成本高、寿命有限

因此,中国人民继续探索治沙新方法

通过多年实践

构建出综合防沙治沙体系

低覆盖度防沙治沙技术体系

实现了沙害治理的技术集成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路人治沙

中国铁建等央企参与修建了

兰新铁路、和若铁路、

格库铁路及其沿线防风固沙工程

尤其是在和若铁路生态治沙工程中

建设者们创新采用

植物固沙工程防沙相结合的方法

修建风沙防护工程高立式沙障1.8万米

完成芦苇方格174万平方米

种植灌乔木124万余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若铁路两侧植物防护效果

近年来

中央企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加快新材料研发与落地转化

如中国铁建推出了抑尘宝等治沙系列产品

已用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防尘固沙

光伏治沙

融合发展,用“蓝海”生“绿海”

在沙漠中兴建光伏电站

既是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沙漠治理的智能化探索

光伏板吸取太阳能的同时

也能起到遮荫避阳的作用

板间可以种植沙漠植被

板下可以固沙治沙

各中央企业不断探索

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治沙模式

带动种植、养殖、畜牧、中药材等

多业态融合发展

已经逐渐形成了

光伏发电与治沙共赢的发展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漠光伏电站

例如

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部的

中国华能陕西定边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模式

既实现了沙漠土地治理改良

也带动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定边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

蒙西基地库布齐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

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模式

并首次在沙漠区域大面积应用柔性支架材料

对防沙治沙技术进行了有效实践与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由国家电投建造的骏马电站

整体由19.6万余块光伏板组成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采用“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治沙”

立体治沙林光互补模式

同时,骏马电站全部采用了

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

配合无人机巡检、可穿戴设备

实现了“智能化”治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骏马电站

截至2023年底

这批“光伏骏马”已发电超30亿千瓦时

年均发电量可供百万个家庭供电

“沙窝”变“金窝”

累计完成治沙超1.6万亩

让沙漠变绿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布齐沙漠光伏长城

目前,国家正大力实施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

规划建设的

库布其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

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

建成后将容纳1.5亿千瓦总装机容量

相当于6个三峡大坝装机容量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赋能下

完成大规模储能电力并网

促进生态治理能源开发的融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治沙

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类型

及生态经济需求

建设者们探索出了

适用于不同生态、地理区域的

一揽子解决方案

例如

适用于极端干旱区的

“柯柯牙模式”“敦煌模式”等;

适用于干旱区

“沙坡头模式”“磴口模式”“库布其模式”

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的

“右玉模式”“塞罕坝模式”“章古台模式”

还有适用于高寒特殊生境的

“共和沙珠玉模式”“贵南黄沙头模式”

“中国式”治沙“妙方”频出

未来

还会有更多中央企业

积极践行“双碳”目标

聚焦“能源+”“绿色+”“产业+

重点围绕科技治沙、产业治沙等领域

为世界荒漠化治理

贡献出更多“绿色智慧”

责任编辑丨陈婷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中国铁建 各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