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牵引播种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防沙治沙项目区种柠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西补隆林业管护中心职工驾驶机械进行压沙障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内蒙古防沙治沙

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既拥有壮丽的草原,又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挑战。境内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然而,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防沙治沙,首要的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资金补助、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开展防沙治沙的主体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通过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经营权的沙化土地上开展防沙治沙,对治理有效的在流转合同到期后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租承包土地。

科技创新在防沙治沙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内蒙古加强对沙化土地治理的全周期监管,压实建设、管理、养护各环节主体责任,定期开展治理成效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设备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如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给予支持,推动防沙治沙工作的科技进步。

防沙治沙与生态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又一亮点。内蒙古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发展沙地林果、中药材、新能源、沙漠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外,内蒙古还注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防沙治沙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一棵棵樟子松迎风屹立,地上长满各种茅草。这里曾经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漫天黄沙卷着石子飞”。如今,却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乔灌草种群关系稳定,樟子松茂密成林。这是内蒙古防沙治沙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内蒙古人民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的绿色成果。

总的来说,内蒙古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内蒙古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