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阿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生色花”是在宋代花鸟画写实性的影响下发展的折枝花卉纹样,它打破了前期占主导地位的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的装饰地位,在理学思想及繁荣市井文化的影响下,“生色花”纹样逐渐凸显出生动写实的风格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文献搜集整理发现,历代学者针对“生色花”的研究文章中大多侧重从纹样自身的构成形式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以宋代整体服饰为载体,“生色花”研究成果还很薄弱。

本文通过对福建福州黄昇墓以及江西德安周氏墓等出土的带有“生色花”的宋代服饰的图像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以宋代服饰为载体运用“生色花”时的形式特征、审美特征以及思想寓意,探讨“生色花”在女性服饰上的应用及发展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独纹样

宋代理学认为“理”统辖万物、“言理而不言情”。

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生色花”针对自然真实事物进行平面化处理,保持了原生形态的形式美感,表达出对于神、韵、趣、味的向往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形成了一代理性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色花”装饰图案常常以各种花卉单独成型作为图案,花卉为主花,搭配枝、叶、藤、蔓等形成单独图案,花头与折枝的关系通常呈旋转状,使花纹之间具有起承转合的呼应关系,形成自然生动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独立的“生色花”图案可以单独用作装饰,也可用作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单位纹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1975年福州黄昇墓出土的山茶花罗上衣中的“生色花”,单独纹样之间不似缠枝花般纠缠繁琐,而是会在不对称的花枝之间保持间隔的基础上彼此遥相呼应,变化多样。

独立纹样中花卉生动写实,枝叶细长,以蜿蜒曲线的走向进行分布,纹样强调花大叶小,相互穿插组合,整体呈现出独特的韵律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宋代出现了爱花、赏花、簪花的社会风气,文人极爱花鸟绘画,受其影响花卉装饰纹样的种类变得丰富多样。

宋代服装中常见的“生色花”形式一般选用牡丹、芙蓉、茶花等大花朵作为主要图案,配以梅花、海棠等小花朵及叶子用来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色花”在服饰应用中的造型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产生独花一枝型、独花两枝型以及两花独枝型的三种形态,并且在服装应用时采用绘画式的均衡构图方式进行散点排列达到连续性,以满足新的应用载体的布局。

以宋代服装为载体的“生色花”在稳定的布局中又具有灵动活泼,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如德安周氏墓出土的星地折枝花绫裙中的“生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整体上的布局来看,该服装中纹样的排列方式非常巧妙,图案进行对称式散点分布,并且分布均衡,上下、左右的排列图案数量均相等。

因“生色花”的单一图案都是运用角度的旋转展现出不同的造型,所以从每一个图案的个体来看也不尽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体规律组合排列的同时细节上又稍加变化,增加了纹样的装饰意蕴,给人以既生动活泼又富于美感的造型形式,使人们在视觉上甚至于心理上都得到了安定与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纹样

随着宋代丝织业的发展,“生色花”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适应新的载体和布局,“生色花”在构图上通过枝叶、藤蔓形成的曲线将单位花纹连为一体,采用连续性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具体形式的应用多根据服装部位的不同进行排列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方连续的形式主要装饰于袍、单衣、夹衣、裙缘的花边以及妇女服饰中的袖、襟、领等边缘部位。

如紫灰色镶花边窄袖袍,以平纹绉纱为面料,直领对襟,在前襟处袖口、下摆及侧缝处装饰着“生色花”,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分别有菊花、芙蓉和几何图纹,通过单元的重复和连续巧妙地呈现出纹样的生动韵律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方连续式则主要以无限延伸的散点式分布出现在服装纺织面料中。

“生色花”通常采用波纹式的S形以及C形的走向为骨架形式,花朵、花苞、叶片反转连缀,并在转折的重点配以花头,在枝茎上填以花叶,枝干两两相连,经不断地重复达到连续性并装饰于服装中,增加了“生色花”的动势,显示出花卉延绵不断的生动鲜活的姿态,极具韵律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昇墓出土的服装边饰,主干的花枝进行延伸连接辅花和辅枝,根据长方形适合的要求进行排列设计,同时展现出花卉自然生长的原始状态,使得枝叶之间更加生动紧密。

在整体效果上给人一种花枝蔓延不断、形态生动优美的视觉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花色组合设计分析,边饰花卉组合一般采用吉祥主题进行配置,如牡丹系列、芙蓉花系列、莲花系列等,在主题花样的基础上,再附加梅花、桂花、忍冬等,组成特定的吉祥主题。

“生色花”的连续纹样结构不仅具有装饰的艺术效果更颠覆了以往植物的形式特征,展现了宋代理学审美下所产生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彰显了宋代独特的艺术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合纹样

由于宋人审美观念世俗化的提升以及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单一的花卉之间的组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需求,在宋代服饰的装饰中出现了大量的组合纹样,元素之间的组合愈加丰富并用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昇墓出土的文物中便发现了大量的“一年景”纹样在服装中的应用,其是采用四季不同的几种花卉进行组合装饰。

由于宋代文人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各色花卉作为意象,寄托了人们的精神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一年景”纹样将一年四季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组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达到丰富装饰的效果,更加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昇墓出土的烟色梅花罗绣彩花边单衣中便将菊花、山茶、牡丹等不同时节的花卉装饰于一条直领前襟之上,四季花卉组合的形式多样使得宋代服饰花卉图案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的装饰效果,同时传递着人们对生活圆满、随心如意的美好盼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实折枝花卉纹不仅可以运用不同花卉的组合,还可以与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等异类元素相互组合,构成各种形式丰富、寓意吉祥的纹样,形成了宋代清新自然的装饰风格,体现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装饰效果。

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黄褐色如意山茶暗花罗中,山茶花为横斜带叶花枝,造型优美,与四和如意纹相搭配,散点的结构形式分布在织物上,使整体的布局较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宋代服装边饰纹样中也常用元素之间的组合搭配来表现生动的自然风光或生活场景,形象生动,色泽写实。

宋人将自身情感与服饰图案相互交融,反映出其对生活情境与自然景致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反映出了纹样中充满了世俗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生色花”在形式上有一种花内填花、叶内填花的宋代独有的装饰手法,这种形式是“生色花”图案写实与装饰相结合的构思,为织物的表现增添了别样的视觉效果。

此类组合样式将几种主题纹样凭想象复合在一起,提高了装饰效果,丰富了装饰意义,成为宋代纹样锦上添花的一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道:“生色折枝花的好尚,开始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的呆板”。

宋代“生色花”与唐代纹样迥然不同,其花叶表现手法非常简洁生动,花叶之间注意植物的生长规律,布局上采用绘画式的均衡构图代替程式化的中轴对称模式,单位纹样内的单枝花卉妩媚鲜活,不对称的枝梗之间保持着间断与空地,层次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形或S形的结构形式展示了花卉无限延续的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整体形态既生动活泼又朴实无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通过对福建福州黄昇墓以及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具有“生色花”的服饰进行搜集整理,发现以宋代服饰为载体的“生色花”形式结构严谨,造型生动写实,取色典雅素朴,整体纹样具有独特的构图设色以及自然生动的意蕴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色花”的出现不仅明晰了装饰花卉的种类,促进了服装中植物纹样从平面装饰到立体写实的转变,而且该纹样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更是表达了宋代世俗文化下人们所产生的美好意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色花”的出现可谓中国宋代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直接的表现,为明清时期服饰纹样的繁荣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

此纹样在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展现了传统纹样的形式美感及精神意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第478-587页。

[2] 徐百佳:《典雅秀丽、清新自然的宋代染织纹样》[J],《丝 绸》,2006年第11期,第76-78页。

[3] 秦海伦. :《宋代“生色花”图案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 学院,2021,第52-56页。

[4] 李建亮:《南宋女性服饰的花卉纹装饰时尚探析》[J],《丝 绸》,2021年第58卷第6期,第82-88页。

[5] 付育川,刘卫:《传统宋锦艺术在高定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 究》[J],《服装设计师》,2022年第1期,第115-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