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姜萍出圈,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17岁的姜萍出圈,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一个17岁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女生姜萍,参加了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竟然意外的打败了众多世界名校的选手,入围了12强,成为30名入围选手中的唯一女生,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冲进决赛的中专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可能觉的第12名没啥了不起的,可以看看排在姜萍后面的几位:

很多人可能觉的第12名没啥了不起的,可以看看排在姜萍后面的几位:

第13名,刘奔,中科院博士,2019年丘成桐数学竞赛金牌,2届丘成桐共获得6枚奖牌,曾前往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数学系深造。

第14名,欧瑜,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入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报送北大数学英才班。

第16名,张鑫亮,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曾满分入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姚班”。

这几位都是名校高材生,能进入决赛大家觉的很正常。让人意外的是普通中专生打败了名校高材生,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逆袭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姜萍是何许人也?

姜萍是何许人也?

直接看百度百科的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的家在江苏涟水县下的一个村,当年她的中考成绩是621,这个分数可以上普高,也被一所普高录取了。姜萍和姐姐商量后,选择了中专,而不是普高。

很多人说她偏科导致上不了普高,也有人说她因为家里没钱上不了普高,这些都是猜测,没有实证。姜萍爸爸都出来辟谣了,说不是偏科,也不是没钱,家里虽然穷,但上学的钱还是有的,就是个人选择而已。

姜萍凭啥获得如此成绩?

姜萍凭啥获得如此成绩?

第一,天赋是肯定有的。

有同村的村民说:“姜萍和我孙女是小学同学,姜萍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数学天赋救显现出来了。"她从初中开始,就发现自己的数感特别好。平时做作业的时候,她只要看一眼题目就觉的没什么做的价值。因为她更喜欢做有难度的题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入围此次决赛的彦君,是一名新加坡的高中数学老师,她认为姜萍“天赋极高”。这次预选赛总分120分,入围分数线是45分。题目难度很高,考过45分都不容易,姜萍却考了93分。她说:“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的数学,哪怕我最巅峰的时候,也考不到93分。”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说:“可以保守的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第二,兴趣也是有的。

姜萍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在其他女生逛街看电影的时候,她在研究数学。在其他人酣然入睡的时候,她还在研究数学,有时候做题都能做到半夜一两点钟。她说:“我喜欢一步一步证明,得到我想证明的东西,因为我喜欢这个过程,它能给我带来快乐。”聊起偏微分方程,她说:“他们的对称性太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就是这份快乐和欣赏,让她坚持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第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进入涟水中专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50分的卷子,姜萍考了130多分,而第二名只考了五六十分。就是这种断崖式的差距引起了数学老师王闰秋的关注。他主动给姜萍推荐《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教材。在研究多元微积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姜萍又继续研究起了《偏微分方程》。有问题也会向王闰秋请教。

这次的阿里全球数学竞赛,也是王闰秋鼓励姜萍参加的。当时姜萍第一反应是觉的自己不配参加王闰秋说这个没有门槛的,快递小哥、外卖员也能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王闰秋说,如果自己年轻时有个领路人,也许人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尽自己的可能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还有不一样的未来。

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王闰秋认为,姜萍并不是“天才型学生”,她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勤奋和自律。他说:“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

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天赋虽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同样重要。只有天赋,没有持续的努力,天赋也会被埋没。没有天赋,但是持续努力,说不定也能获得成就。只有天赋+努力双重叠加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做出成绩。

有没有天赋我们不容易看出,但是有没有兴趣,这个一般能看出来。在兴趣的加持下,我们更容易去坚持下去。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就至关重要。这或许才是鸡娃的正确方向。

我是“罗晓晓” ,点击关注。

我是“罗晓晓” ,点击关注。

社会百态、人间冷暖!我是“罗晓晓”,传播社会信息,传递正能量。

社会百态、人间冷暖!我是“罗晓晓”,传播社会信息,传递正能量。

感谢您读到最后。希望可以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感谢您读到最后。希望可以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