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解“古桥与榕树”选择题

——福州台江区法院能动审理全市首例古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纪实

绿荫已浓,蝉鸣渐盛。六月,正是夏日好时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里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街区内一条小河上,一座新修缮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石桥古朴的气息与街区的历史风韵浑然一体,无言中,仿佛展现着千年闽都的风华。

这座桥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它连接旧时上下杭的“福星铺”和苍霞洲的“安乐铺”,一桥飞架,两铺相通,从两铺各取一字,遂名“星安桥”。

如今的星安桥刚经修缮,焕发着生命力。而就在几个月前,星安桥却面临着全桥倒塌的危机。

因两侧有榕树生长在拱桥侧壁,根部深扎入桥基,桥的局部拱券和石板被树根挤压变形,对古桥本体造成了实质性影响。保护古桥迫在眉睫。

2023年11月2日,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检察院以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星安桥文物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为由,向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是全市首例古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台江区法院受理后,迅速将案件转交至专门设立的“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

巡回法庭深知此案对于探索古建筑保护司法路径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和机制优势,创新性地启动了“边护边调”的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一方面积极协调并督促涉事部门立即着手启动星安桥的紧急修缮工程,另一方面迅速组织一支由文物保护、古建结构等多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护厝专家团队”,对星安桥现状进行实地深度勘查。

当时,初冬的福州已有些许凉意。在勘查现场,法官与专家团队手持专业工具,穿梭于星安桥的各个角落。他们仔细观察桥体结构,用激光测距仪精确测量榕树根系对桥体的侵蚀程度,并拍摄全景照片,以便进行全面分析。星安桥两侧榕树生长在拱桥侧壁,根系环抱覆盖桥体外观三分之一的面积。茂盛的根须和枝叶见缝插针地植入桥体石板缝隙,有的枝叶甚至钻出了桥面。

桥与树能否继续共生?经专家评估认为,星安桥北段拱券随时有坍塌的危险,由于“连拱效应”,可能存在全桥倒塌的风险。

古厝纠纷化解还是要从古建筑保护的初衷出发。星安桥已经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干预保护,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巡回法庭负责人黄利敏立刻意识到启动星安桥修复工作的紧迫性,马上与文旅部门沟通,建议在纠纷化解前端先行对桥体采取保护措施,将古建筑保护和案件审理工作同步进行,防止古桥稳定性继续受损。

与此同时,巡回法庭办案团队多次组织检察院、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巡回法庭上下杭办案点进行沟通协调,并邀请周边居民、人大代表、古建筑修缮专家参与并发表意见建议,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绝大多数人认为,星安桥作为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应尽快予以修缮保护。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榕树对于“榕城”市民而言具有不寻常的意义,承载着老福州人的深厚情感,应当让桥与树继续共生共存。

法官们发挥善于听诉求、调纠纷的职能,从古建筑与榕树蕴含的历史与人文价值等角度出发,分析争议焦点,引导群众根据专家意见从理性、客观、专业的角度思考这道“桥与树”的选择题。

最终,考虑到星安桥修缮价值显著大于榕树,且文物损毁不可逆,榕树清理移植后依然能够正常生长,大家尊重古建筑修缮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以桥为主”的修缮共识,提出先围堰、清淤,在桥下的河床底部搭设脚手架,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在保护星安桥稳定的基础上,人工砍除植入桥体的树枝,清理盘根错节的树干和树根,并修葺桥体疏松、开裂的位置,拆除桥身石板错位、松动的部分,重新砌筑桥身,夯实河床底部。该方案于今年初经专家评审会研究讨论通过,并启动修缮程序。

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缮,目前,侵入桥体的榕树均已移除,桥栏板及桥面条石已按工序进行还原和修复,桥体修缮工程已初步完成。4月29日,台江区检察院提交了撤回起诉决定书。至此,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据了解,台江区法院“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积极构建历史文化遗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保险预防、司法保障的“一体保护”机制体系,已先后妥善处理了沈葆桢故居使用权纠纷、汀州会馆房屋租赁纠纷等81起案件,用司法匠心守护闽都文化源远流长,为再现千年古城风貌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潘喆 孙琪 陈升

编辑:段茜茜 万紫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