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关注“楼市气象”

接天气,接地气,大家都爱看的地产自媒体!

从官网获悉,《郑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导则》日前正式印发,用以指导规划编制和方案审查。

通过导则可知,文件共分8章程共33条,主要内容包括:全域空间格局的重要构成要素及管控内容、主城区重点片区的管控内容、地标区及眺望系统的位置及其管控要求、老城区特色风貌的保护要求、高品质街道空间的设计管控内容、滨水及铁路沿线地区的重要管控内容、城市与建筑风貌的管控内容。

接下来,将摘录市域与主城区重点内容与家人们进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市域

※强化轴线空间感知序列

市域空间形态骨架包括环嵩山风貌带、沿黄魅力区、“一主九辅”轴线地区、蓝链沿线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古城等特色魅力区,以及各县市总体城市设计划定的重点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市域空间形态骨架总规图 ©官网 仅供参考

通过道路景观和两侧建筑控制,营造开合有致的轴线空间感知序列。金轴自西往东依次串接7处区域级窗口地区,未来应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对外展示地段打造,展现城市精神与风貌。城市辅轴作为区域组团的重要空间组织方式,在下阶段设计中应重点深化轴线管控内容,深化设计9条辅轴的空间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保护环嵩山风貌带

环嵩山风貌带是指登封、新密、巩义、荥阳等市县临近嵩山及其余脉的国土空间风貌带。

1.应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充分研究,强化显山透绿,体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城特色。

2.临山城市建设组团应依山而建,不得破坏主要山峰山势走向和城市景观视线,临山建设组团建筑高度应进行专门的景观视线论证。

3.环嵩山城市建设应体现区域文化气质,环嵩山区域建筑设计原则上采用坡屋顶形式,并对景观展开面及视线通廊内的建筑第五立面的色彩、形式进行研究。

4.临山地块在《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相关指标基础上,绿地率上调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彰显沿黄魅力区

沿黄魅力区是指市域北侧临近黄河,集中展现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片区,应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造黄河对外展示窗口。

1.沿黄魅力区管控范围为主城区S312(郑州沿黄景观大道)以北的滨黄地区,宜布局低密度、低强度的公共服务设施、文旅服务设施等功能,建筑风貌应注重彰显黄河文化,不得破坏及影响黄河景观展示。

2.沿黄重要景观路径,包括黄河大堤路、S312(郑州沿黄景观大道),应严格保护沿线自然地貌和多元景观,沿线区域建筑、景观、标识系统需体现黄河文化特色,并融合地域特色、历史人文和时代特征,打造黄河文化对外展示窗口。

3.沿黄重要地标,主要包括炎黄二帝像、郑州铁路黄河大桥、南裹头黄河会客厅、黄河国家博物馆、花园口纪念碑等标志性建构筑物。周边新增建筑功能及风貌应与地标景观相匹配,强化空间秩序,延续历史文脉,塑造黄河文化城市地标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县城市组团引导

塑造各具特色的区县(市)城市组团,以下城市管控和引导内容应在下层次区县(市)总体城市设计、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进行深化落实。各县市应明确以下空间管控措施:

1.登封城区:彰显“百里嵩山半入城”的山城、景城特色。深化“嵩山-天地之中-箕山”轴线空间序列,强化显山透绿,延续古城古镇古村落的整体风貌。

2.巩义城区:强化“伊洛河谷,嵩邙并峙”的山水城特色。严格管控宋陵公园周边城市建筑高度和风貌,深化中原佛山—巩义城区—伊洛河湾的金轴序列沿线空间。

3.新密城区:强化“群山环绕、双洎汇流”的山水城特色。严格保护密县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严格管控沿双洎河生态廊道;临青屏山、雪花山、云蒙山建设组团应加强建筑高度和风貌管控。

4.荥阳、上街城区:强化延续“山环水绕、立城居中”的山水林田城格局。强化“西站中心-伏羲山”轴线空间序列,保护沿枯河、索河、汜水河、贾峪河生态廊道

5.新郑城区:强化“水绿廊道,组团发展”的平原都市特色。强化“商城-黄帝故里”轴线空间序列,延续黄帝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沿暖泉河、黄水河、双洎河、莲河生态廊道。

6.中牟城区:强化“低地密林环绕、高台筑城组团”的水智慧平原都市形象。深化“文创园核心区-空港”轴线序列,充分保留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自然本底,形成绿隙相间的滨黄组团建设特色。

7.航空港区:强化“低地环绕,组团格局”的创新型都市形象。深化市域圃田泽—空港核心区、白沙中心—航空港区国际经济文化中心”两条市域次轴空间序列;强化蓝链与周边郊野公园的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主城

※主城区城市设计重点片区

营造主城区“黄河边,金轴蓝链,绿洲环绕”的特色空间结构,主城区“一主六次”营城轴线。重点片区包括沿黄魅力区、“一主六次”营城轴线、环蓝链生态休闲区、城市地标区、城市眺望点、枢纽门户区域。总体城市设计划定的郑州市中心城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应在单元控规编制前,或结合单元控规同步编制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其成果主要内容应纳入单元控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主城区空间形态骨架总规鸟瞰图 ©官网 仅供参考

※“一主六次”营城轴线

主城区“一主六次”营城轴线包括东西向金轴、六条次轴(见下图)。

1.金轴沿线风貌区是指主城区范围内中原路、人民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东西大街、郑汴路、商鼎路、绿博大道,两线之间及沿线一个街坊范围。

2.金轴临道路红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应优先布局公共建筑,原则上新增居住建筑高度不超过56米。金轴临道路红线两侧100米范围内,不宜新建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大型市政设施,或汽车客运站、专类市场等对交通和景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

3.确定广武山-荥泽古城-中央文化区-侯寨郊野公园次轴、大学路(中原路-绕城高速段)次轴、花园口-商城遗址次轴、龙湖金融中心-郑州会展中心-中原福塔次轴、白沙中心-国际物流园区中心次轴、蝶湖-国际物流园区中心次轴六条城市次轴,对次轴沿线一个街坊范围进行风貌管控,强化“营城坐标系”的意向结构。两侧优先布局公共建筑或开放空间,引导六条次轴形成和谐有序、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蓝链生态休闲区

环蓝链生态休闲区是指依托贾鲁河、潮河、南水北调干渠部分段落及周边用地形成的长度约100km环城蓝链滨水生态休闲区,涉及8处郊野公园、7处文化景观公园和6处帽子公园(详见附表2)。

1.完善蓝链沿线慢行系统,优化沿河道路和桥梁竖向空间关系,保证步行和骑行的连续性和体验感。

2.蓝链两侧各一个街坊应注重与生态环境相融合,鼓励地块内绿地及开敞空间沿滨水布局。

3.规划宽度不小于100米的延续性开敞空间通道,将市郊文化景观公园与蓝链相接,形成连续的环城公园体系。

4.蓝链两侧1公里范围内,结合城市更新,提质居住空间、升级产业空间、提高文创空间比例,培育创新休闲活力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地标区

指营城轴线、蓝链涉及的城市地标区,包含4处一级地标区、16处二级地标区(详见附表2、附图3)。

1.一级、二级地标区内建筑形态、空间秩序、风貌色彩与周边视线关系应进行整体研究、设计,避免出现影响整体风貌和谐的建构筑物。

2.超高层地标建筑宜在“一主六次”营城轴线区内设置,形成地标统领、簇群发展、梯度布局的空间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的初步规划来看,最高点在经开区滨河新城为399米、其次是中原福塔388米,然后依次为绿谷双塔350米、现代传媒中心330米、国际经贸中心306米、绿地中心284米、千玺广场280米、超级总部中心260米、中原之心250米、建业中心249.9米.....

※城市眺望点

主城区控制8处城市眺望点,包括4处沿黄眺望点、4处城中眺望点,作为眺望视廊、景观管控重点。

沿黄眺望点:炎黄二帝像、黄河国家博物馆、邙山(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黄河之门,保证从各眺望点望向黄河河道常水位的视线通畅,从邙山眺望点望向荥泽古城的视线通畅。

城中眺望点:二七塔、千玺广场、中原福塔、郑东绿地中心。紧邻眺望点周边地块宜为公共服务或商业商务功能。周边两到三个街坊范围内新建、改建项目需进行城市设计专题研究,重点加强建筑屋顶、体量、高度的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枢纽门户节点

结合重要出入市口控制17处枢纽门户节点(详见附表2、附图3),周边两到三个街坊在单元控规和街坊控规编制阶段应进行城市设计研究,重点加强入城视廊沿线第五立面、建筑群体组合、绿化景观的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项细则

另外,实施导则还 就高品质街道空间及滨水、公园与铁路沿线地区进行了管控要求和功能引导,涉及老城区多个片区和慢行活力街道、城市特色街道、街道空间设计、轨道交通衔接、滨水及城市公园周边、铁路沿线地区、铁路沿线地区、重点建筑、绿地广场、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第五立面、建筑色彩和夜景照明等。

其中,在老城区范围 内(老城区界定为连霍高速以南、西三环以东、 南三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的区域)将划定四类风貌特质区,分别为商城及商贸文化特质区、省府及科教文化特质区、近现代工业大院文化特质区、老法桐林荫风貌区(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老城区风貌保护整体要求 ©官网 仅供参考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主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未来在轨道站点一公里范围内,将选择生活设施集聚、林荫绿化条件较好的街道,形成主城区96条慢行活力街道体系。保障慢行品质,鼓励功能复合,增强街道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主城区 慢行活力街道示意图 © 官网 仅供参考

- END -

扫码回复“入群”加入群聊,了解更多资讯

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寻合作

创新中心隶属于清华大学全资企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以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原创核心团队为基础,整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美术学院四大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端资源共同打造,主要围绕“立体生态”“健康建筑”展开创新科研及建筑实践成果的转化重建建筑“微循环”,引领未来人居升级、绿色生态建筑迭代发展。未来立体生态建筑(国际)创新中心中原大区能够为行业提供未来立体生态创新建筑的全过程咨询及示范项目代建服务有合作需要可联系15738873333、18939256218详询。

企业自主研发 AI建筑设计平台TransBIM ,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针对施工图专项协同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大专业,一键生成施工图,实现建筑设计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3天出图,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无差错、零强条、经济合理,全面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有合作需要可联系15738873333、18537109698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