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买官鬻爵,都是一个贬义词,是封建王朝腐败没落的标志。但是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事物的好坏是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当年美国强迫中国签的《中美友好通商条约》,里面规定了中美永敦睦谊、互相平等国民待遇、互相矿产最惠国待遇、互相进出口不管制、平等税收特权、中美共管领海等等事项,一直被历史学家称为是不平等条约、卖国条约。

但是现在国力对比发生变化了,很多网友调侃道,如果现在谁能逼美国签下这份条约,那得是配享太庙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份条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签订,效果完全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这种眼光,我们可以再来审视一下买官鬻爵制度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在信息时代,买官鬻爵未必不可行。

大家先别急着摇头,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买官鬻爵现在是可行的。

首先我们知道,信息时代技术发达了,任何人的财富想逃过大数据的监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国家也有明确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当然这个制度主要作用是看看你对组织忠不忠诚、老不老实,你不报组织其实也是知道你的情况的,如果故意隐瞒财产,胡报一气的话,没几天红头文件就来了,要求你说明为什么某某项财产没有申报。因此,在当代,想靠捐官搂钱,可行性不大。甚至很大程度上,捐了官之后搞不好财产和享受上面还不如当平头百姓舒服。毕竟纪监委重点盯着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们国家现行的领导干部选拔制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前两年引起热议的青海几名厅官在党校培训期间喝酒喝死的事情,就是因为其中有人已经要被提拔了,所以几个人聚众喝酒,结果一人喝死了,一人醉的第二天起不来无法参加培训。这种思想水平下的领导干部,也不见得多好。再比如说公务员考试选拨和选调生制度,依然混入了一大批自私自利、思想落后的投机分子。例如前几天引起网友热议的,武大选调生觉得嘉峪关配不上她的那位,这种人能好好为人民服务吗?还有一大批在相亲市场把正在考编等同于实职副处,或者是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的那些人。更有甚者,某平台上面,专门有教女生怎样信誓旦旦宣称自己怎么能吃苦,专门报那些又苦又累适合男性的岗位,然后上岸之后,各种原因闹事投诉不出差不值班、年年怀孕的,导致岗位长期缺人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说这批人会比买官的人强吗?恐怕不见得。而且事实上,这批投机取巧的人,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数量越来越多。

第三,开放买官制度也可以堵上一批宣称35岁门槛人的嘴。如果一大把年纪了,连个买官的钱都没挣到,谁相信你有能力呢?

因此,在现在的生产力条件下,开放买官制度未必没有其积极的一面。当然,这其中要有一些约束条件,比如说不能给在体制内长期得到不提拔的人开放,比如说纪监委岗位不能开放,实权岗位不能开放等等。

其实在历史上,买官制度也不完全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例如我们熟知的雍正朝能臣李卫、田文镜,都是捐官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载李卫29岁那年,家中出钱“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捐了一个员外郎,到兵部工作。而田文镜则是捐了一个监生起步,直到花甲之年,才得到雍正的常识,从而在雍正的改革大业中,顶住强大压力,成为一代能臣。直到现代,“田文镜,我cnm”,也因为被网络和谐成“田文镜,我爱你”成为了流行的一个梗。

在近三十年,也有卢某光,这种在90年代就身家上亿,却苦于还需要向科级干部低头的富翁,最终通过行贿、伪造档案等方式买官成功,并且最终做到副部才落马的案例。事实上,尽管其行为可耻,但这人在当地官声一直不错,而且在二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中,只有行贿,没有受贿,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

因此,开放买官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加以严格的监管制度,不失为当代打破日渐僵化的当代吏治的一个可行方案。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