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宣布对旗下部分产品实行阶段性费率优惠,涉及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产品类型基本为固收类理财产品,

调降后部分产品的管理费率甚至不足0.1%。

涉及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

6月14日,民生理财发布公告称,对正在发行的民生理财富竹纯债7天持有期8号理财产品F份额的销售费给予优惠,6月17日起,将销售费由0.5%降至0.4%,优惠截止时间另行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理财网

6月以来,民生理财已对旗下多只正在发行的产品开展阶段性费率优惠,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且部分产品费率优惠力度较大。如6月20日至12月24日,民生理财对贵竹固收增利盈系列封闭35号理财产品的固定管理费、托管费及销售费给予优惠,其中固定管理费由0.5%降为0.04%,销售费由0.5%降为0.15%,托管费由0.03%降为0.01%。

除民生理财外,渤银理财、上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机构也在6月对旗下产品开展费率优惠活动。从产品类别来看,基本为固收类理财产品,并涉及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费、销售费与托管费。

事实上,自2022年末债市调整引致银行理财市场破净潮以来,业内便持续开展阶段性费率优惠。“去年大家都在降费,破净潮之前加权的管理费率大概在0.25%—0.30%。去年到今年基本在0.15%。”某股份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理财公司中收承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展费率优惠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吸引投资者、增强客户黏性。而某国有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开展费率优惠会有一定提振销售的作用,但如果只是降费这一举措,对理财公司‘扩展版图’没太大作用,而且理财公司还需要考虑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

从银行理财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来看,多家理财公司净利润下滑,农银理财、建信理财等公司下降幅度超50%。这一现象背后,不乏理财公司受“减费让利”策略的影响。

此外,银行理财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承压,除了减费让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2022年末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固收+、混合类理财产品相较纯固收类理财产品费率较高,但是这类产品净值波动较大。破净潮以来,为了稳定客户情绪、提升客户体验,我们增加了短期化、低波稳健的产品发行,而此前固收+以及混合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是在持续下降的。”上述股份行理财人士表示。

“让利投资者是好事,但能帮助客户持续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才是一个资管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某合资理财人士表示。

除了开展费率优惠,2022年末以来,银行理财公司也在不断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对此,银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资产荒背景下,现有的资产支撑不了原来那么高的业绩比较基准,我们也只能积极引导客户调整预期。”

审读:赵白执南

编辑:张晶

校对:张典阁

监制:余喆

签发: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