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打赢了一场漫长的战役,今天(6月17日)上午,19岁烧伤女孩小玲终于出院了。
在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病房外的走廊里,在哥哥阿强和康复师的搀扶下,小玲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着,虽然慢,却很坚定。
今年3月底,潮新闻作为首家媒体报道了在金华永康打工的四川女孩小玲因煤气泄漏重度烧伤一事。
之后,爱心捐款涌来,超200万善款的暖意包围了这对因医药费为难无助却又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兄妹。
这两个多月,潮新闻记者陪着小玲和哥哥阿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主治医生团队一直与创面感染赛跑。所幸,75天,14次手术,小玲都扛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阿强送锦旗给医护团队 章然摄
浙大二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主任韩春茂告诉记者,目前女孩大部分创面都已愈合,残余创面小于1%,今日出院转入浙江衢化医院进一步瘢痕整形、康复训练。
“小玲生命体征很好,情绪也不错,昨天已在医院走廊上练习直立行走,我们都为她感到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团队一起合张影是小玲的心愿 滕一韬 摄
小玲能下床走路了
除了感谢,她还叮嘱大家要注意用火安全

即将离开医院,小玲有个心愿。
她主动提出要跟这段时间以来全力帮助她的主治医生团队合张照,说声谢谢,还想通过媒体告诉那些一直以来关心她的好心人,她能下床走路了。
在病床前,医护团队一左一右扶她坐直,帮她戴上预防增生的3D面罩,再给她穿好鞋。这些动作不时会拉扯到伤口,小玲叫了几声。
搀扶下,小玲走得挺顺畅,步子不大,但没有卡顿。
“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会好好锻炼的。”她对记者说。
随后,又加了一句提醒,“大家注意用火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城救助的烧伤女孩小玲,今天她终于能下地走路了 董旭明 摄
“小玲的植皮手术很密集,虽然说了很多次是最后一次手术,但因为创面恢复情况,我们又让小玲上了几次手术台,她说我骗她‘讨厌’我了,等她起来要‘教训’我。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小姑娘很不容易。”
当听到小玲的亲口感谢,主治医生胡行笑了:“小玲,要早点好起来知道吧,像你说的,我等着你来‘单挑’。”
在此,潮新闻想对向小玲治疗团队的医生们说一声感谢,他们是陈国贤主任医师,胡行副主任医师,邹文主治医师,张炜强进修医师,于荐青、汤恒杰规培医师,你们辛苦了。
哥哥送锦旗给医生团队
接下来在康复医院治疗将持续一年

今天,哥哥阿强又制作了三面锦旗,送给小玲的医护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阿强制作锦旗送医护团队 滕一韬 摄
“妹妹出现发烧等状况的时候,几位医生都是几天几夜不回家守着她。我是真的说不出,心中的感谢太多太多了。”这个大男孩红着眼睛,和医生们抱了又抱。胡行则像一位大哥哥那样,拍着阿强的肩膀,“现在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样的治疗康复速度,在浙二烧伤与创面修复科韩春茂主任看来,离不开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
“小玲属于特大面积的烧伤,所以时间比较长。不过好在她年轻、体质比较好,再加上小玲的哥哥全程陪护、耐心鼓励,给了她很大的精神支持,还有我们医护团队、康复治疗师的相互配合。”
韩春茂说,接下来的康复治疗仍是一场“硬仗”,不仅需要家属的陪伴、心理治疗师的介入,更需要靠小玲自己,“她需要克服巨大的疼痛,坚持做训练,还有个更大的考验在等着小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护团队回应,目前小玲状态良好适合出院 章然 摄
韩春茂说,有不少像小玲这样烧伤严重的病人经过治疗最终回归正常生活。“有的能开车开店,还有的上了大学,还找到了另一半。”
“小玲再回来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孩子或者送上一份喜糖,告诉我们她生活得很幸福,这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记者从浙江衢化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刻瘢痕康复中心倪良方医生处了解到,小玲预计将在医院进行一年的康复治疗。一方面将通过继续换药、浸浴、淋浴等综合措施促进残余创面愈合;医院还会制定科学方案,通过起立床、爬梯、下蹲、手指作业等锻炼,循序渐进帮助小玲恢复全身大小关节活动,力争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以及在家人安抚、社会关怀及心理医师介入帮助下恢复情感社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玲将转入浙江衢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董旭明 摄
中午时分,衢化医院的救护车到了。阿强说,将继续陪妹妹做康复治疗,直到妹妹完全康复。
潮新闻也将继续关注他们。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章然 滕一韬 俞刘东 董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