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1月,陈毅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他的妻子张茜和女儿珊珊日夜不离地守着他。

陈毅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但即使昏迷着、,他仍旧低声念叨着那些似乎与过往战火紧密相连的词汇:“红军……毛主席……路线斗争,坚持原则……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6日,叶剑英带着写着毛主席要传达给陈毅的纸条匆匆赶往医院。这是陈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在等待的东西。叶剑英的声音哽咽,他知道陈毅在等着什么,他颤抖着从口袋中掏出那张宝贵的纸条。

女儿珊珊将纸条上的内容念给陈毅听,第一遍读完,陈毅努力的闭眼表示自己听到了。

接着,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毛主席与陈毅有着40余年战友情谊,同时也有十分深厚的私交情谊。

与主席军事上的情谊

陈毅与毛主席的初次相遇是在井冈山,当时陈毅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正奔赴这片红色根据地。这次会晤他们虽是初见,却立即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仿佛久别重逢的战友。陈毅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是其博学深思、谈吐清晰、志向远大且气度非凡。相对地,毛主席也深切感受到陈毅那种文武兼备、直率快心、公正无私且洞察力犀利的独特魅力。

一年后,陈毅在内部会议中两次被推举为前委书记,暂时替代了毛泽东的领导位置。第一次是在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南下湘南时,毛主席因不同意该计划而引起前委的长时间讨论,最终决定由陈毅代理前委书记。陈毅感到这一职责的重大和复杂,他对毛主席的敬重和信任使他在任命后立即书信征询毛主席的意见,由他决定红四军是否去湘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则是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正式被选为前委书记。虽然他的地位有所上升,但陈毅却始终保持对毛主席的高度敬仰和忠诚,他后来亲自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并强调不宜轻易更改由毛主席和朱德建立的红军领导体系。

1928年8月21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央政治局信件在这场内部争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红四军内部矛盾提供了全面而正确的指导。9月,陈毅、周恩来与李立三共同总结了红四军的斗争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陈毅的思想和政治理解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虽然陈毅短暂地替代了毛主席的位置,但他还是在中央的“九月来信”草案中公开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表示毛主席应继续担任前委书记的职务。

毛主席接到陈毅的信和中央的指示后,感受到了陈毅的诚意和坚决,他们的交谈充满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和对未来的共同承担。毛主席被陈毅的坦率和忠诚所感动,两人的关系因此更加紧密,共同致力于红四军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之后,虽然陈毅与毛主席暂时失去了联系,但陈毅始终关心毛主席的安全和健康。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毅在香港的报纸上得知毛主席在延安的活动,他为毛主席能在艰难环境中发声感到无比欣慰。

无论是在红军的战斗中,还是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陈毅始终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领导,并在多次关键时刻站在毛主席一边,共同抵抗敌对势力的挑战。

文学上的诗词知音

除却战友情谊,陈毅和毛主席还有深厚的诗文情谊。闲暇时刻,两人会一起讨论诗词。陈毅回忆称,他们尤其喜爱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临江仙》。

在井冈山蓬勃发展的武装斗争中,毛主席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诗伴随着山风,承载着革命的热情与坚定的决心。而陈毅是这首诗的最早读者之一,他把毛主席的诗词手稿油印,分发给战士们以激励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陈毅因伤留守江西,继续领导苏区的斗争。这段时间,陈毅不仅指挥战斗,也是他诗词创作的辉煌时期。他用笔墨记录下游击战争的艰辛和革命的豪情壮志,其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作品表现出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理想。

毛主席对陈毅的诗作同样推崇备至,能够背诵其中的许多篇章。在艰难岁月里,他们通过诗词交流,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成为抵御外界风霜的精神支柱。毛主席自己也在行军和战斗中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如《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作都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是伟大革命家抒情言志的千古绝唱。

1957年,当毛主席的诗作在《诗刊》创刊号发表时,正在广州养病的陈毅对此感到无比激动。他不仅深情地反复吟咏,还回顾了自己与毛主席的诗文交流历程,决定整理自己的旧作,继续投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交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之后,陈毅见到家人就开始讲毛主席发表的诗词,这些诗他曾经就读到过,因为这次的发表有所改动,他就细细品味,娓娓道来。

通过诗歌,陈毅与毛主席在革命的火线上构建了一座精神的桥梁,他们的诗词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时代精神的象征,他们的文字成为了抵抗苦难、激励斗志的重要工具,为无数战士和后来的世代提供了灵感与力量。

等到了主席的纸条

1969年,陈毅的身体突然出现的腹痛腹泻,起初被误判为阑尾炎。然而,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注下,经过细致的医疗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

因为治疗比较仓促,治疗效果不是很好,陈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1972年1月2日,这天陈毅的精神反常的很好,医生判断是回光返照,周恩来总理得到消息,从繁忙的国事中抽身,匆忙从人民大会堂驱车至医院。两位老友在病房内长时间地密谈,具体谈及何事无人得知,只留下了深夜中两位老将的沉重背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话结束不久,陈毅的意识再次陷入了模糊,他开始用四川方言反复喃喃自语,提及“红军”、“毛主席”和“路线斗争”,他在生命的终末阶段,仍旧心系国家和人民。

因为时常陷入昏迷,,但叶剑英每次来看望他他都没有见到,4日,陈毅醒来后问家人叶帅来过没,但此时叶剑英刚离去不久,而陈毅也很快又昏迷过去。这天下午,陈毅醒来看到妻子儿女,留下了给家人的最后遗言。

1月6日下午,陈毅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叶剑英闻讯急忙赶到病房,带来了一张纸条,这纸条上的消息原是由毛主席亲自委托周恩来与叶剑英转达,希望他离开人世前再没有遗憾。

陈毅的女儿姗姗站在床边,眼含热泪读着纸条上毛主席的话语,期待父亲能听见这来自领袖的慰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后的时刻,陈毅努力地闭了闭眼睛,示意他听到了。在女儿念第二遍时,陈毅虽然还睁着眼睛,但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天结束了。

主席病中参加追悼会

1972年1月8日,毛主席发出关于陈毅追悼会的文件。由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会, 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

当毛主席看到悼词草稿时,发现仅600字的悼词仅简历就占了一半篇幅。他提笔圈去了“有功有过”四个字。在这几天里,多位显赫人物,包括宋庆龄副主席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都纷纷表达了参加追悼会的强烈愿望,这使得原本由中央军委简单组织的追悼会规模不断扩大,给周恩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追悼会在这月10日举行,当天的中午,毛主席独自一人在他的书房中辗转反侧,此时他的健康已大不如前,连日来的反思和悲伤使他感到异常疲惫。他身着淡黄色睡衣,腿部严重浮肿,甚至特制的宽大拖鞋也无法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不打算参加追悼会,但这天他在书房里感觉异常烦躁,不仅午休无法入睡,连书都有些看不进去。

下午一点半,毛主席突然询问时间,得知已接近追悼会的开始,他突然说要亲自前往。这一决定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感到震惊。毛主席身着睡衣,也不再更换成正式服装,只是随手披上了一件大衣,穿着睡裤就要出门。

在前往追悼会的路上,工作人员紧张地安排车辆,通知了周恩来及其他政治局成员。周恩来在接到消息后,也感到意外,但他迅速拨通中央办公厅的电话,通知他们所有相关人员务必出席,并且要通知先前表示要来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的人员中央领导人也会到场。

到达八宝山后,毛主席在休息室见到了陈毅的遗孀张茜,当张茜见到毛主席时,她的眼眶立刻泛泪。毛主席见状,努力用双手撑起身体,想要站立以示尊敬,但年迈的身体使这一举动显得格外艰难。张茜快步上前扶住了他,的声音哽咽,眼泪难以抑制问主席怎么也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轻轻握住张茜的手,颤声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好同志。”主席的话语包含了深厚的情谊和对陈毅一生的肯定。

张茜努力稳定情绪,回忆起陈毅生前的点点滴滴:“陈毅同志病危时,还记挂着您的寿辰,那天他尽管吃东西已经很困难,还坚持吃了一点寿面,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这段话让毛主席深受触动,眼中闪过一丝湿润:“孩子们呢?叫他们进来。”不久,陈毅的四个孩子被叫到了房间内。毛主席与他们一一握手,虽然他的声音已略显虚弱,但仍然尽力给予他们鼓励:“你们要努力奋斗,你们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随后,张茜与毛主席的谈话渐渐转向了陈毅的贡献和牺牲。“陈毅同志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毛主席缓缓地说,每个字似乎都重若千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张茜恳请毛主席稍作休息时,毛主席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他要求佩戴黑纱以示哀悼。

工作人员忙不迭地为毛主席准备,他缓慢而坚定地步入会场,身边环绕着尊敬和哀悼的氛围。尽管体弱多病,毛主席的这一行动彰显了对陈毅不朽友谊的最深刻致敬,也展示了他对于信念和友情的坚持。张茜和其他在场的人无不被毛主席这份对老战友的深情所感动。

最后

毛主席和陈毅,两位曾在中国历史的风雨中携手前行的老战友,他们的友谊和共同的革命事业编织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陈毅于1972年逝世,留下了毛主席深沉的哀伤和无尽的思念。自陈毅离世后,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他的生活中不再有昔日战场上的硝烟,取而代之的是医护人员的紧张忙碌和长时间的病痛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毛主席因重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逝世不仅标志着一个伟大领袖的谢幕,也是对那个动荡年代的一种缅怀。他带着他对陈毅等老战友的怀念以及壮志未酬的激情,离开了人世。

毛主席与陈毅的故事,如同他们为之奋斗过的那个伟大的时代,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和纪念。他们的生命虽已谢幕,但他们的精神和为中国人民带来的变革将永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