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速导读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对夫妻好不容易攒够300万存款就决定辞职,然后去享受人生。这是我们常说的“吃利息”,在当下的环境其实很多人早就有这个想法。究竟有没有人可以全靠吃利息活过世呢?当然有,不过定期的金额不是300万,可能需要3亿,或者是30亿。你也有这个打算吗?

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其实是一种幻觉

举例,假设社会上M2的规模大概是300万亿,如果按照年化4%的回报率,一年下来仅仅利息的支出就是12万亿。实际上,一年的GDP大概也就120万亿规模,工业生产出来的利润也就18万亿左右,何来那么多钱贡献给利息分配呢?当然,这里我们有适度的货币政策在起作用。最终的表现是通货膨胀,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共识。

通货膨胀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要看通货膨胀的程度。正常来说,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最理想的状态恰好就是轻微的通货膨胀。试想一下,如果可乐10年来都是一个固定价格,还有谁还有动力去创造更好喝的可乐呢?但是通货膨胀不能过度,否则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经济还是会崩盘。

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是什么?就是你的财富会“缩水”,具体表现就是在货币的购买力上。以前有100万就是百万富翁,如今100万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算上固定资产的话)。这就解释了我们靠定期存款获得利息过活的想法为什么不现实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实证的说法:名义利率。

银行存款你看到的利率实际上是叫“名义利率”。举例,如果你借给我100个鸡蛋,5天之后我还你105个鸡蛋,那么实际利率就是5%;如果你借给我100个鸡蛋,5天之后我还你105个鸡蛋,但是市场上那时已经有1000个鸡蛋,那么这个5%就是“名义利率”。这个利率只是方便你在概念中认知,并没有跟市场上总的鸡蛋数实际挂钩。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银行存款的利息只是一个幻觉。你感觉好像很多,实际上实际利率可能早已经是0,甚至是-10%。今天我们依然选择存定期,并不是因为利息很棒,而是我们没有太多更好、更稳妥的选择,毕竟其他产品的贬值(亏损)幅度可能是-30%,甚至-100%。

怎么解决这个关于幻觉的问题?

永远不可能靠利息躺平生活。网上有人计算过,这对300万存款的夫妻,按照当下的货币购买力贬值速度,大概8年左右他们就会用光这笔钱。因为他们会发现原本计划好的靠利息生存逐渐满足不到他们日益膨胀的开销,只能把老本慢慢地腾挪出来。如果他们依然非常克制地保住本金,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会快速下降,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即便不是因为贬值的原因,社会在进步,人的欲望在增加,早晚一天你会发现十年前自己的需求早就不能满足当下的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坚持资产配置,并同时让你和你的财富始终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增值和增速当中,这样你和你的财富才不至于很快被耗光。除非你有资产早就过亿了。

胜手金句

永远不要躺平。

更多理财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