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居华人为目标的诈骗案愈发猖獗,年长者杀猪盘又添一桩——美国加州尔湾七旬华人女博士的一生积蓄在三个月内付诸东流,还欠下国税局$70万美元的税债,痛不欲生。

虽然此类案件并不新鲜,但总是有人上当受骗。然而,欺诈集团假借“欺诈引渡”和“信用卡欺诈民事起诉”为由对C女士进行的两面夹击,其间细节值得一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用卡公司的一通电话

C女士是从信用卡公司的一通电话开始陷入漩涡的。

大约四年前,退休的化学博士C女士从外州迁居尔湾。2023年11月28日,她接到一通英语电话,对方自称是“America Express信用卡工作人员”,说有一张署名为C女士的信用卡被警方侦测到“在网上订购了五支枪”。

对方在电话中主动提供了自己的员工ID。C女士正准备在打完电话之后去确认一下,但对方紧接着要求C女士“必须在三小时内向其出示警方报告”。

随后,这通电话被转到了“厦门市警察局”……

“那时其实我是有点奇怪的,通常美国不会这样做”,C女士在美生活了几十年,她了解信用卡公司不会跟警察局直接连线……但当时电话很快接通,自己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在C说明情况后,对方很快就发来一份公文,表明自己的公安身份——他是“厦门公安局的陈警官”。几分钟后,“陈警官”让C女士打开电脑,并用Skype跟他通话。

“陈警官说,先帮你到公安系统查一查,看看什么情况……然后说,很不幸,你的名字出现在一个跨国诈骗案中,该案金额巨大。”然后,“陈警官”将电话转给了一名“检察官”。

检察官开始向我描述案情,同时发来好些公文……这些公文都有官印,很正规。然后检察官说,诈骗案主犯用不同名字办了200多张银行卡,其中一张卡是你名字。”

护照信息完全正确

“我知道我没做那些事情,但我被人家盗用信息去搞欺诈,这确实有可能,”C说,“当我看到对方给我发来的文档上有我美国护照上所有的信息时,我开始相信对方讲的是真的……因为我想只有官方才可能有我的护照信息。”

“检察官”对C说,因案情重大,很快就要将C从美国引渡回中国。“检察官”同时给C发来“美国政府授权中国处理该跨国案件”的文档。

“这时候我怕了,首先,因为我被人认为犯了罪;第二,我要被遣送去中国……”正在C担心时,“检察官”说,“如果你不想被遣送,可以交保候审,交保数额是诈骗数额的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女士收到的文件

“检察官”说,“有两三个月就能查清情况,偿还保证金。”不知所措的C女士随即将自己的多个银行账户信息告诉对方。

一周后,“检察官”又说,“用你名字开的那一张信用卡共涉及16名受害者。“检察官”给C发来文件,上面有16个人的相片、名字及受骗数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女士收到的文件

“检察官”还说,“受骗者中有一名70多岁老人已不堪重负、跳楼自杀,老人的律师的儿子找到了另外15名受害人,现在他们已对C提出民事诉讼……三天后,C必须在中国出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女士收到的文件

24小时监控着你

C说,就在她五雷轰顶、焦头烂额、求助无门时,“检察官”发来一份保密协议,要求C对所有案情保守秘密……

同时,“检察官”还要求C持续向其提供“其使用手机发送任何信息的截屏图像”……并称,“如果用的是英文,C必须将其翻译成中文告知其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女士收到的文件

“此事若放在以前,我一定会觉得这极不正常,可我当时被吓坏了,而且,他们一直在对我实施24小时的监控。”

事实上,从一开始,“陈警官”和“检察官”就要求C“必须一直保持Skype的连通状态”,理由是“怕她潜逃”……

C说,“那段时间我拒绝了很多活动,我连电话都不敢打,就算打了电话我也不敢说话,有朋友问起异样,我都不敢告诉他们,连我儿子问,我都没敢讲。”

C对“检察官”说,“自己不可能到中国出庭”……“检察官”则表示,“陈警官可代办”。之后,“陈警官”告诉C,当日他在法庭上向受害人陈情,表示C是清白的,结果受害人当庭将其痛打了一顿……

“检察官”建议C“亲自录一段小视频以说明其不能出庭的真实情况”。C照办。然后“检察官”说,“受害人已经相信你了,但是,律师说你的资产必须被一个独立机构证明‘不涉嫌诈骗’,同时证明你‘有足够收入且没有骗人动机’。”

C说,“我当时想,受害者担心的就是‘他们的钱到底能不能拿回来’……如果我把相当于三分之二的未追回款项全都汇过去,他们不就不用怕我逃跑了吗……”

就这样,C女士一次又一次将钱汇往香港恒生银行。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底,先后七次,总额高达$340万美元。“检察官”说,“你的这些钱将由厦门公安局专人保管。”

C说,汇出的这些钱来自她的现金账户、股票账户、401K(类似“注册退休储蓄计划”),是她一生的所有积蓄。

歹徒变本加厉

今年2月底,C接到“厦门公安”电话说,“你的账户没有问题,钱可以还你了。”但很快,一位自称是保管她资金的人说,“你的账户没有问题,但我们怎么知道你没有把骗来的钱转到别人名下?”

进而,此人要求C说出自己亲戚和朋友的信息,同时表示“C还需要交一笔保证金,以保证这些亲朋的账户可以接受调查”。

“这时候,我开始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我是嫌疑犯,跟我亲戚朋友有什么关系?但可惜,我依然没有完全觉醒。”

C说,当时她的账户已被掏空了,但对方之前知道她还有两间房子,所以开始逼她拿两间房子去做银行抵押,拿这笔贷款作调查周边亲朋的保证金。

C当时最盼望的是尽快拿回自己之前汇过去的钱,于是就照办了,她向银行贷款$30万美元(所幸并未汇出)。

另一方面,在拿到C的$340万美元后,“厦门公安”明显放松了对她的监控,因此C“终于有机会”和朋友交流……两位朋友听闻相关情况后,立刻断定她上当受骗了。当天,C向各级警方和FBI报案。

“我醒过来了,但当时诈骗集团还不知道。”C关掉了Skype,对方则继续打电话给C,当得知C和朋友说过话后,对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于是马上就切断了与C的所有联系。

C表示,现在,她所有的积蓄都没了,此外,因提前提取退休金(401K),她还欠下国税局$70多万美元的税款……她不得不向儿子和兄弟姐妹们借钱还债,痛不欲生。

警方爱莫能助

C说,各级警方和FBI都表示,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一是因为钱已经汇到了香港,超出了美国警方的管辖范围;二是现在美中关系不好,很难合作。

负责洛杉矶和橙县地区跨国诈骗案的FBI警探告诉C,诈骗集团现在针对的主要目标正是南加州的华人独居年长者。

C说,她已经把情况告知香港警方,他们表示“很快就会将信息转到项目组”,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消息。

C说,回想起来,她是因为“护照信息”才开始相信对方的,而她的美国护照只有四年新,其间只用过两次,一次是“经温哥华到阿拉斯加”,另一次是“去墨西哥参加侄子的婚礼”。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这短短三个月内发生的事情,恐怕会一直困扰着C女士的整个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