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光不透水”、技艺复杂精湛的玲珑瓷,是“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在该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杨华弄,就展示着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这四大名瓷,其中代表玲珑瓷在此展示的是富玉玲珑瓷非遗传承店。

由瓷而生、伴瓷而兴的陶阳里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见证地,自从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后,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人气更旺,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

“玲珑瓷采用的是破坏性工艺,要先在完整的瓷器上镂刻出小洞,再填釉、绘画、烧制,因此制作难度极大。”富玉陶瓷新一代掌门人吕雅婷是一名“90后”,在她的讲述下,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对玲珑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心致志传承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陶阳里,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400多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无不诉说着当年景德镇“沿河建窑,因窑成市”的繁华。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

吕雅婷也是一名非遗传承人。2014年,21岁的她从海外留学回国,从父亲手里接过传承青花玲珑瓷技艺的重担。2019年,刚满26岁的她,被评为景德镇市玲珑釉配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学习制作玲珑瓷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和需要投入极大精力的过程,从研究泥料开始,然后是拉坯、雕刻、釉料配方、填釉……每个环节都要学习。”吕雅婷说,尤其是雕刻和釉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坯体制作好后,再经过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最后烧制好的玲珑瓷呈现出半透明状。“玲珑釉色白里泛青,很通透,非常均匀,也没有裂痕和杂质,就像玉一样。”真正好品相的景德镇玲珑瓷,泥、釉、料都有严格配比,“配比不好就做不出成功的玲珑瓷。”吕雅婷说。

在掌握制作生产步骤后,吕雅婷开始对核心玲珑釉与面釉的配方进行创新,并申请了关于釉料的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她取名为“微晶翡翠玲珑釉”。不同于传统玲珑釉泛白的色泽,“微晶翡翠玲珑釉”散发出像玉一样青色的光泽,让玲珑瓷变得晶莹透亮。在光下发色青如翡翠,细看可见其中析出的点点微晶,与景德镇陶瓷“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相得益彰,使玲珑瓷品质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陶瓷产业走得更好

“总书记强调要传承创新,作为景德镇陶瓷的一分子,我们将牢记于心。”吕雅婷接手公司后,始终强调对产品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提升陶瓷工艺研发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方面下大力气开展创新研究,才能让我们富玉陶瓷乃至整个景德镇陶瓷产业走得更好。”

玲珑瓷虽然越来越出名,但此前色彩单调。吕雅婷决心把玲珑瓷做到像颜色釉、粉彩那般斑斓多姿。她带领研发团队,以传统技艺为基础寻求创新。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在材料方面获得了突破,研制出了彩色玲珑釉。彩色玲珑釉每一个成品色彩都生动鲜明、浑然天成,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留学经历,让吕雅婷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也开阔了她的眼界。她还尝试将金属、木材等不同材质与玲珑瓷结合,做出了可以边喝边转的陀螺杯、不用担心打翻的不倒杯,满足喝水、泡茶、存放食物等多种需求的胶囊杯和好玩有趣的表情杯。

如今,在吕雅婷的带领下,整个企业团队都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其出品的玲珑瓷制品销往海内外数10个国家和地区,还曾作为国礼用瓷参与外交活动。

征途漫漫

唯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刘昱卓 侯文雅

编辑/赵蕊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