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 空间(ID:fhkj666666)

本文已获得授权

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未播先火,播了更火。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黄亦玫的漂亮女孩跨越20年的情感成长经历。

人民网评价这部剧,是“贴近真实的她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海报(图源:豆瓣)

黄亦玫刚出场时的身份,是中央美院学艺术史的应届毕业生,在建筑设计院实习,后来又进了一家先锋艺术机构当艺术策展人。

黄亦玫的哥哥黄振华,是一名建筑师,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当小领导。

剧情设定的时间是2001年,那个时候,艺术策展人、建筑设计师都是走在时尚审美前沿的职业

剧中也埋了不少与建筑、艺术有关的梗,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

01

黄玫瑰海报与德沃夏克的画作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海报中,刘亦菲被一丛黄玫瑰簇拥着,超凡脱俗又带有一丝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海报(图源:豆瓣)

这张海报的色调与构图,借鉴了捷克浪漫主义画家弗朗茨·德沃夏克(Franz Dvorak,1862—1927)的一幅画作。

弗朗茨·德沃夏克的作品充满美好的色彩和诗意的想象,女性与花是他常用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沃夏克作品(图源:gallerix)

02

重温20年前建筑设计院的辉煌

黄亦玫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地产行业刚开始腾飞,黄亦玫的的哥哥黄振华当时就已经是知名的建筑师了,含着金钥匙出生又精准踩中了时代的风口,简直是精英中的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剧中出现了大量的21世纪初设计院的镜头,老式的台式电脑,大型绘图板,手工模型,图纸架子上的大量蓝色图纸……而现在建筑设计院都是AI出图了。

剧中的情景,让大批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无比怀念20年前忙碌繁荣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03

中央美术学院取景地:曾播报开国大典盛况的电台

《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所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有着黄色的欧式建筑,浪漫的草坪和水台广场,这里并不是现实中的中央美院,而是北京的一处小众文艺打卡地——491空间

这里是四九一电台旧址,存8幢历史建筑。四九一电台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功率电报通信台和中短波发射台之一。电台曾于1949年10月1日向世界各地报道中国开国大典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为491空间——一个集艺术、文化和创意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建筑黄色的外墙,红色的屋顶,色彩鲜艳,天气好的时候拍照非常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91空间(图源:公众号“北京双桥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91空间(图源:公众号“北京双桥地区”)

04

“男装品牌”波提切利是谁?

周士辉为了黄亦玫,与交往七年的未婚妻悔婚,而黄亦玫却表示,自己根本不可能喜欢周士辉,因为周士辉他不懂玩,不看书也不看电影,他甚至以为“波提切利”是一个男装品牌。

那么波提切利到底是谁呢?他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从贝壳中缓缓升起的维纳斯美丽而圣洁,展示着女性与生俱来的独特魅力,就像是盛放的玫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纳斯的诞生》(图源:gallerix)

很多人认为,亦舒原著《玫瑰的故事》中玫瑰的原型是章小蕙。

章小蕙在直播介绍眼影盘的时候,便拿出波提切利的另一幅传世画作《春》来讲解,从仙子头发的颜色,到树上挂着的橘子,在章小蕙的口中,都变成了眼影盘中颜色的灵感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图源:gallerix)

05

玫瑰的马列维奇丝巾

黄亦玫在面试时找苏更生借了一条丝巾,苏更生作为面试官,要她从审美的角度说一说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丝巾。

黄亦玫说,这条丝巾采用了亮色的几何图形,应该是参考了马列维奇的风格,得到了一众面试官们的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俄国几何抽象派画家,“至上主义”的倡导者。

马列维奇代表的“至上主义”,强调视觉感受的绝对至上,把绘画从一切多余的,繁杂的,完全不相干的杂质中解放出来,寻找一种最朴素的元素,进行完全以造型出发的情感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列维奇作品:Suprematism-1915(图源:gallerix)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深受马列维奇的影响。在毕业设计中,扎哈选取了马列维奇在1923年的一件雕塑作品,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渲染画作,她说:“在马列维奇的构图中,我好像找到了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哈大四时的毕业设计作品《马列维奇的建筑》(图源:Archdaily)

从扎哈建筑设计作品中的流动曲线、锐角尖顶等标志性的元素,都能看出马列维奇对其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哈作品:维特拉消防站(图源:Archdaily)

06

朱珠的“宝藏办公室”

黄亦玫的老板,由朱珠饰演,作为艺术机构的高管,她的办公室非常有料,每一件单品都能拿来说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酒柜吧台来自Willy Rizzo的设计,他曾为众多好莱坞一线女星拍摄大片,包括玛丽莲·梦露。这个吧台制造于20世纪70年代,在早期的007电影中也出现过。吧台以玻璃面板做覆盖,前板与坐凳都采用羊皮进行包裹,质感十分柔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办公室中一款经典的edra花瓣扶手椅,由Jacopo Foggini设计。它的外形灵感来源于花朵的茎与花瓣,采用聚碳酸酯手工制作,其透明材料被染成不同色调的蓝色和绿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瓣扶手椅(图源:edra)

办公室中还有一个戴着笑脸的音乐播放器,人们在看到的瞬间便“会心一笑”,那便是模块化移动音乐机器人——radiofonografo RR126,以立体声、可移动和笑脸符号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现代艺术作品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adiofonografo RR126(图源:Brionvega)

07

玫瑰的电脑桌面:康定斯基

黄亦玫的电脑桌面壁纸画面,是康定斯基的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与之前提到的马列维奇是“一家人”,再加上蒙德里安,三位是号称抽象艺术先驱的“三驾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康定斯基是现代构成艺术的创始人,他认为: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等要素,让艺术变得客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定斯基AI画像(图源:《Ai设计366 审美日常2024历》)

据说他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形体与色彩,也能在一幅画面中“听”到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定斯基作品:《作曲5号》(图源:gallerix)

08

苏更生的电脑桌面:查尔斯·德穆斯

黄亦玫的上司苏更生的电脑桌面,则是美国画家查尔斯·德穆斯(Charles Demuth,1883—1935)的作品,他也是一位先锋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查尔斯·德穆斯的作品风格被称为“精确主义”,是一种以客观的形式和色彩、阴影、简洁的画面来表现工业社会和城市景观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尔斯·德穆斯作品:In Two Movements(图源:gallerix)

09

当代艺术圣地:蓬皮杜艺术中心

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是《玫瑰的故事》中一众艺术从业者们顶礼膜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现当代艺术机构,马蒂斯、达利、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克莱因、蒙德里安、杰夫·昆斯等大师的作品会让你目不暇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建筑物本身,更是一件杰出的当代艺术作品。它是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七彩斑斓、新奇怪异,曾被巴黎人戏称为“炼油厂”“建筑界的金刚”“巴黎怪物”。在传统建筑中通常被隐藏起来的所有梁、柱、空间桁架、管线、暖通照明设备等,全都被建筑师里外倒置,“翻肠倒肚”,毫不掩饰地直接暴露于建筑体之上。

蓬皮杜艺术中心将从2025年起闭馆五年进行大整修,如果还没有去过,要抓紧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Archdaily,摄影:Julien Fromentin)

10

毕加索艺术中心

黄亦玫与苏更生到上海出差,其中的一站来到了一所漂亮的小洋房看展,这里就是毕加索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毕加索艺术中心坐落于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与名人故居群的北京西路,这座小楼原名为“觉园”,建于1929年,曾是民国名人施肇曾的住宅

中央的入口门厅采用了三个连续的拱券结构,圆形立柱,独立式花园别墅,整体看起来充满了西班牙建筑的格调,室内的木质地板和楼梯也很有年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公众号“毕加索艺术馆”)

毕加索艺术中心是由毕加索的儿子西尔维奥·毕加索授权的美术馆,这里有毕加索的真迹作品及签名授权版画近百幅,还有从未展出过的毕加索珍贵手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公众号“毕加索艺术馆”)

11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

黄亦玫哥哥黄振华第一次拜访相亲对象白晓荷的家里,发现人家超级有钱,居然还有吴冠中的画作。

这是吴冠中江南水乡系列作品之一,吴冠中画里的春天是浅浅新绿、薄薄雾霭,水边村舍、黑瓦白墙,和谐清新,宁静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吴冠中的画作也成为很多建筑师的灵感来源,比如被称为“最美回迁房”的东梓关村,是徽派传统建筑与现代理念的融合,建筑有着干净的黑白色调,简约的线条,仿佛走进了吴冠中的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Archdaily)

12

是孩童的画,还是艺术大师的作品?

黄振华在白晓荷的家里,跟着白晓荷的父亲参观他们家珍藏的画作,但走到一幅抽象作品前,黄振华被难住了,他说,这幅画要么是出自大师之手,要么是小孩画的。

其实,这幅画正是白晓荷4岁时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为什么大师的画和孩童的画很难区分呢?我们来看一看保罗·克利的作品,他的作品技术非常稚嫩,看上去像是孩子的戏作,但画成这样是画家苦练之下的结果,每一条看似随意的线条,其实都是有意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罗·克利《无题(孩子和风筝)》(图源:《基础造型力 开启艺术设计之门》)

作品能否升华为艺术,并不在于它表面呈现了什么,而在于背后那些不可见的思想和哲学内核,这才是关键

13

未解之谜:拉瑞多教堂旋转楼梯

庄国栋想要讨黄振华欢心,于是和黄振华聊起了新墨西哥州的拉瑞多教堂的旋转楼梯,这个楼梯凭空螺旋向上转,据说不符合建筑学原理,现在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弄的。

拉瑞多教堂旋转楼梯,是建筑界的一个“未解之谜”。据说拉瑞多教堂建成后,才发现忘了建造通到唱诗班厢房的楼梯,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出现了,说他可以建这个楼梯,但在他工作时,禁止任何人进入。几个月后,修女打开门,发现楼梯已经建好,老人却已经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剧中黄振华给出了合理解释:就是空间应力比较复杂,就好比弹簧,它总有一个状态是压力和拉力能保持相对平衡的,那个时候建造有点难度,但也没那么难,就是一开始有个支撑,建好了之后把那个支撑去掉就行了,没有传的那么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unsplash)

黄振华还说,要说建筑奇迹,还得是中国的榫卯结构,那么多宏伟的宫殿,没用任何钉子,就像搭积木似的,一层一层就搭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全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图源:unsplash)

14

黄亦玫在卢浮宫里cue到了什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黄亦玫在巴黎卢浮宫里看到了一幅画,这幅全班同学都画过的作品,现在终于看到真的了。

这幅画就是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的《一个男人的肖像》,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达·芬奇并驾齐驱的画家,威尼斯画派的“创派祖师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乔瓦尼·贝利尼倡导在自然光线和场景中创作,超越宗教叙事拥抱自然世界,他善于将严肃的宗教信仰与温和的人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明朗宁静的独特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gallerix)

15

象征黄亦玫和庄国栋感情的“虐心雕塑”

黄亦玫去巴黎找庄国栋,感觉到了二人的渐行渐远,她在庄国栋的办公室门外,看到了一个“虐心”的雕塑作品。

这是格鲁吉亚雕塑艺术家塔玛拉·克维西塔泽(Tamara Kvesitadze)根据1937年的爱情悲剧小说《Ali and Nino》创作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穆斯林男孩和一位来自不同宗教的格鲁吉亚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艺术作品,是黄亦玫与庄国栋情感关系的高度浓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两尊雕像缓缓移动、靠近,然后交织、分离,相遇时互相吸引,彼此靠近合一,但终究还是错过了彼此。曾经以为的彼此靠近,其实只是擦身而过。没有对错,只是方向不同。

但这里有一个漏洞,电视剧中的故事发生在2004年左右,但这个雕塑是2010年才安装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16

谁是玫瑰最爱的画家?

黄亦玫的房间中,在很明显的位置,挂着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的作品:《戴着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可见她对于这位女画家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弗里达·卡罗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她6岁患小儿麻痹,18岁在一次车祸中严重受伤并失去生育能力,后来在婚姻中也遭遇了背叛。她一生坎坷,与铭心痛苦为伴,却从艺术创作中找到安慰。

看她的作品,能感受到一股钢铁般的顽强意志。

黄亦玫一定很赞成弗里达对生命的态度,女性就该像一朵带刺的玫瑰,活得热烈而肆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着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图源:gallerix)

17

一座隐匿于世的美术馆

黄亦玫与庄国栋分手后,到上海读研,遇到了她生命中的下一个男人方协文。

她与方协文第一次单独外出,是去一座清水混凝土风格的美术馆看欧美绘画精品展览。

这座美术馆的取景地,是上海的一个小众美术馆——位于上海中成智谷园区里的成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进入美术馆内部空间,从外部的粗犷大体量瞬间过渡到有着庭院、树木的室内展厅,在看展的过程中,随时都能透过玻璃与外部环境对话。

有机会去上海的话,一定要到这个美术馆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18

失恋的玫瑰,最爱莫兰迪

在与方协文看展的时候,黄亦玫在一幅画前驻足许久。

她说这幅画配色很简单,让她想起了她喜欢的一位画家——乔治·莫兰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玫瑰的故事》截图)

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画了一辈子瓶瓶罐罐,一生未婚,也很少出门,始终与母亲和三个妹妹共同居住,像个“苦行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治·莫兰迪,以其静物画和风景画闻名,他的风格与配色近几年来影响了不同领域的审美(图源:《Ai设计366 审美日常2024历》)

莫兰迪的艺术道路专一而忠贞。

失恋后的黄亦玫,或许对他的这种冷静与克制的风格更有感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治·莫兰迪《Natura morta》(图源:gallerix)

结语

一部剧里埋藏了这么多“艺术彩蛋”,《玫瑰的故事》剧组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不知道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细节呢?

随着剧情的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艺术彩蛋”出现。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吧!

参考资料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

《基础造型力 开启艺术设计之门》(著者:[日本]白尾隆太郎、[日本]三浦明范,译者:靳园元,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凤凰空间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