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理 | 周舒义、望乡

多数场景下,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更可靠

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约有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94%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自动驾驶拥有精密的传感器和算法,有望减少人为失误,让驾驶环境更安全。6月18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新研究佐证了上述观点:大多数场景下,自动驾驶车辆比人类驾驶车辆事故率更低。

研究人员比较了2016年至2022年间2100辆自动驾驶车辆和35133辆人类驾驶车辆的事故数据,数据主要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他们发现在执行常规驾驶任务,如保持车道位置和根据车流调整位置时,自动驾驶车辆更安全,更不容易发生事故。此外,自动驾驶车辆发生追尾和侧面剐蹭的风险较低,与人类驾驶相比风险分别降低了50%和20%。

然而,在晨昏弱光环境和转弯等特定情境下,自动驾驶车辆似乎更易发生事故,事故率分别是人类驾驶的5.25倍和1.98倍。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揭示了自动驾驶和人类驾驶汽车的风险差异,强调了解决当前技术局限的重要性。

相关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8526-4

艾滋病预防药物数据亮眼:半年一针,100%有效

当地时间6月20日,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宣布,其研发的艾滋预防新药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在顺性别女性预防HIV感染试验中显示出100%的有效率。

此次公布的是3期临床试验“PURPOSE 1”的中期分析结果,该临床试验在南非和乌干达招募5300多名16~25岁的女性志愿者,她们以2: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Lenacapavir、Descovy(达可挥)、Truvada(舒发泰)用于HIV暴露前预防(PrEP)。

其中,Descovy、Truvada是每日一次的口服药,目前均在中国上市;Lenacapavir则是一款衣壳抑制剂,每半年一针,通过皮下注射。

结果显示,Lenacapavir组的2134名女性中无人感染HIV。而Truvada组的1068名女性中,有16例感染HIV(发病率为1.69例/100人年),Descovy组也是相似的发病比例(39/2136,发病率为2.02例/100人年)。试验地区背景发病率为2.41例/100人年。Lenacapavir的暴露前预防同时达到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在试验中,Lenacapavir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现重大或新的安全问题。

鉴于新药的出色表现,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已建议吉利德停止双盲法,向所有参加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提供Lenacapavir。南非开普敦大学德斯蒙德·图图艾滋病中心主任、国际艾滋病协会前主席Linda-Gail Bekker表示:“如果获得批准,每半年一次的Lenacapavir PrEP药物将为艾滋病预防提供一种重要的新选择,让全世界许多人都能从PrEP药物中受益,尤其是女性。”

据CNBC报道,在寻求美国FDA批准之前,吉利德还需要复现这些结果。吉利德预计,该项目的另一项3期试验——“PURPOSE 2”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公布结果。该试验针对有同性性行为的男性。若结果积极,用于PrEP的Lenacapavir最早可在2025年底上市。

有专家表示,Lenacapavir的主要优势在于每六个月仅需注射一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现有PrEP药物也可以做到几乎100%的保护率,但多数需要每日用药。不过,Lenacapavir并不便宜。据路透社消息,Lenacapavir注射剂治疗每年花费可达4万美元。

吉利德公告:
https://www.gilead.com/news-and-press/press-room/press-releases/2024/6/gileads-twiceyearly-lenacapavir-demonstrated-100-efficacy-and-superiority-to-daily-truvada-for-hiv-prevention

复旦学生毕业典礼上打老师,正申请北大研究生

6月19日,网传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有学生挥拳打老师。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保安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警方已将打人学生带走去做笔录,被打老师去了医院。工作人员称,事件发生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截图

19日下午,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在江湾校区举行。网传视频显示,在学位授予仪式上,一名男生径直走向站在右二位置的老师,向其头部挥拳后迅速离开。老师的眼镜和导师帽被打落,站在右一位置的老师疑似受惊吓后闪到一边。随后众人经简单整理,继续学位授予仪式。6月20日,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目前这个情况,学校还在调查了解中”。

据新京报消息,6月20日晚,记者从北大党委宣传部了解到,当事学生此前曾通过“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北大医学部硕士研究生,目前还处于思想品德考核期,并未被录取,该校已关注到相关情况。

北大表示,将严格按照招生简章及各级招生录取规定,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进行研究生招生,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存在违法不当言行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成立新公司,聚焦安全超级智能

出走OpenAI一个月后,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6月20日在社交平台X发文,宣布成立新公司SSI(Safe Superintelligence,安全超级智能)。

SSI同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的目标和产品只有一个:安全的超级智能。“SSI是我们的使命、名称和整个产品路线图,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焦点。我们的团队、投资者和商业模式都致力于实现SSI。”

按照哲学家Nick Bostrom定义,超级智能“在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的认知表现都远远超出人类”,对于是否可以实现超级智能,业界尚未达成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5日,Ilya Sutskever在特拉维夫大学发表演讲。| Jack Guez/AFP/Getty Images

据彭博社报道,SSI是“纯粹的研究机构,旨在创建安全、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短期内没有兜售AI产品或服务的计划”。苏茨克维在采访中表示,新公司短期内不会盈利,而是心无旁骛,聚焦安全超级智能。“它将完全免受外部压力,不必处理庞大而复杂的产品,也不必陷入激烈竞争。”

对于如何让AI更安全,苏茨克维含糊其辞,不过他确认,为了保障安全,新公司将尝试从AI系统根源上取得工程突破,而非对已有技术添加“临时护栏”。“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安全超级智能应该不会大规模伤害人类”,在此之后,“我们希望它能在一些关键价值观的基础上运作”。

SSI的愿景远不止于大语言模型(LLM)和通用人工智能(AGI)。对当前的AI,“你问,它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苏茨克维追求的AI更具通用性和拓展性,他将其描述为“一个可以自主迭代技术的巨型超级数据中心”,并“希望为其安全性做出贡献”。

据纽约时报消息,苏茨克维将在新公司继续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革命性突破”。除苏茨克维外,SSI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一位是前苹果公司AI负责人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曾参与创建搜索引擎公司Greplin(后更名为Cue);另一位是丹尼尔·列维(Daniel Levy),曾在OpenAI与苏茨克维共事。

苏茨克维拒绝透露财务支持者的名字,也拒绝透露筹集了多少资金。不过格罗斯在采访中表示,筹措资金将“不是问题”。

腰痛反复发作?试试这项运动

一项新研究显示,散步可有效减少腰痛复发。

腰痛反复发作不仅让人身心俱疲,还可能导致失能等严重后果,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据统计,2020年全球有超过6.19亿人受腰痛困扰,大约70%的患者会在首次发作恢复后的12个月内再次发作。此前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减少腰痛复发,但这些干预措施往往需要专门设备和密切指导,程序繁琐,成本高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Sergio Azenha/Alamy

有没有简便易行的方法来预防腰痛复发呢?研究人员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纳入701名20岁~82岁(平均年龄54岁)的参与者,其中565名为女性。他们居住在澳大利亚各地,过去6个月内曾经历腰痛发作,但未诊断出特定的疼痛原因(如骨折、感染或癌症等)。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1人)和对照组(350人)。干预组被要求在6个月内接受理疗师的6次指导。在第1、3、5次指导中,理疗师会帮助受试者制订个性化、渐进的步行计划,目标是运动量在6个月内逐步增加到每周散步五次,每天至少步行30分钟。计划会根据参与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其余3次指导是不到15分钟的简短签到,以便发现问题、监督进度。到第12周时,参与者平均每周步行130分钟。对照组则没有接受此类指导或步行计划。所有参与者均可自由寻求额外干预和治疗。

后续随访显示,散步显著延缓了腰痛复发:干预组腰痛复发的中位天数为208天,而对照组腰痛复发的中位天数为112天。

研究人员表示,尚不清楚散步预防腰痛复发的机制,可能是温和的运动强化了脊柱和肌肉,也可能是步行促进内啡肽分泌,释放压力,缓解疼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散步会带来许多好处,不仅有益心脏健康,还能改善情绪和睡眠,降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

相关论文: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755-4

心理越健康,老得越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联一直存在争议。既有研究显示,积极的心理健康与更健康的衰老过程相关。不过,这种关系的因果性一直不明,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潜在的干扰因素(如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反向因果的挑战。6月17日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健康衰老相关,且这种关联不受社会经济地位影响。

研究人员利用覆盖80万~230万人的8个数据集,分析了心理健康对不同衰老结果的影响。他们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的个体往往会经历更健康的衰老,其特征为耐受力增强、自评健康水平更高以及长寿。收入、教育和职业都与心理健康状态相关,其中收入增加的关联性最强。此外,在筛查了106个候选中介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减少久坐、吸烟,增加奶酪和水果摄入,或能促进心理健康和健康衰老。

相关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905-9

“旅行者1号”恢复传回科学数据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距离地球最遥远的航天器“旅行者1号”已恢复向地球传回科学数据。据美联社报道,这是自从去年11月出现技术故障以来,“旅行者1号”首次开始执行科学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行者1号”假想图 | Caltech/NASA-JPL

去年11月,“旅行者1号”的三台机载计算机中有一台出现故障,停止向地球发送可读的科学和工程数据。今年4月,工程团队解决了部分技术故障,“旅行者1号”成功向地球发回了可读工程数据,报告其运行状况。

今年5月19日,工程团队进一步展开修复工作,指令“旅行者1号”恢复发送科学数据。两部科学设备随后恢复正常运行。6月14日,NASA发布公告称,目前所有4部科学设备均已能向地球传回科学数据。这些设备可用于研究等离子体波、磁场和粒子等。

NASA在1977年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用以探索太阳系及外围星际空间。它们是仅有的两个已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飞行的人造航天器,目前距离地球分别约240亿公里和200亿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