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10月5日,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最后一位老红军彭儒平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长达98年的传奇人生。

彭儒的逝世,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和媒体的广泛报道。整个中国,无数崇敬她的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这位被誉为“井冈山的红杜鹃”的英雄人物挥泪告别。

时光流逝,她那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精神,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井冈山最早的女红军之一

1927年4月,彭儒在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个时期,全国各地革命的浪潮此起彼伏,彭儒在学习与行动之间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初,湖南的政治氛围更加激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辗转来到湘南,在那里,他们在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湘南起义。

尚未满15岁的彭儒,活跃于她的家乡湖南省宜章县碕石村,她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积极响应,参与到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中。彭儒的热情和勇敢在当地青年中传播,她很快就因其才能与勇气被任命为红29团的政治部宣传员。

之后,彭儒的日常变得忙碌且危险。她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手提着装满墨水或石灰水的桶,一手挥动着大号的毛笔,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迅速地刷写标语,并深入到群众中去宣讲革命的道理,鼓动他们起来参与革命。

这年4月,湘南起义军抵达宁冈,并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被称为“朱毛会师”。在这次盛大的会师中,15岁的彭儒怀着激动的心情,在会师大会上表演了独舞“葡萄仙子”,赢得了在场1万多名红军官兵的热烈欢迎和掌声,战士们都称小姑娘是最美女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红军会师井冈山后,敌人的围剿行动愈发激烈。彭儒与其他女同志们担负着后勤支援的重要任务,为前线的红军和赤卫队送饭送水,她们还日夜忙碌于制作红军所需的布鞋草鞋。此外,她们经常前往红军医院帮助伤病员,洗衣服,喂食喂水。

1928年6月,在龙源口战斗中,彭儒和嫂子吴仲廉不顾枪林弹雨,冒着极大的危险,在阵地前向敌人喊话,以宣传和火力攻势相配合,成功使红军全歼了敌方两个精锐团,取得了井冈山时期最大的胜利——龙源口大捷。彭儒和她的宣传队员们在胜利后欢唱:“不费红军三分力,吃掉江西两只羊(杨)。”

随后的岁月里,由于年轻和家庭考虑,陈毅动员彭儒留在湘赣边界特委进行妇女工作,在这里,她与时任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陈正人结婚,两人共同肩负着革命的重任,继续他们的斗争与生活。

党性坚强的女干部

1937年6月,在踏入延安的那一刻,彭儒的生活和战斗焦点转向了地方领导的重责。她的新职责范围广泛,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科长到延安干部家属学校补习科科长,彭儒不仅需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工作,更需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的管理技能。虽然她在军队中有过丰富的经验,但她对于新的行政职责依旧保持了一名学者的谦逊和一名战士的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儒在延安时期,不仅参与了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的学习,更在艰难的整风运动中,遭受了严厉的审查。尽管如此,她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本色,勇于面对审查,坚持真理,勇敢地反映“抢救失足者运动”中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经历,不仅考验了她的意志,也深化了她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理想的执着。

抗日战争胜利后,彭儒与丈夫陈正人一同前往东北,继续她的政治工作。在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工作期间,彭儒深入到农村开展土改工作,不畏艰险,助力提升农村经济,增强汉族与朝鲜族之间的团结。她的努力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农村发展,特别是她在吉林省委的工作,大力选拔和培养了朝鲜族干部,为地方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彭儒调往北京,她的职责进一步扩展到全国性的劳动和农业工作。她在农业部和农垦部的工作中,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群众感情。彭儒从不因自己的高级职位而脱离基层,她常常亲自下到生产第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在北大荒和海南岛的田间地头,不仅是劳动者,更是学习者,她的这种坚持和热情极大地激励了周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儒的一生,是对党忠诚、对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即使在晚年,她还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民生。

患难与共情依依

1973年7月27日,彭儒来到了江西宁冈茅坪村。岁月虽然在她银白的发丝上镌刻了痕迹,但她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彭儒对井冈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此行是为了重游她与丈夫陈正人在革命战斗时期的老地方,缅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彭儒的丈夫陈正人,曾是江西省委书记,两人在革命年代深入合作,共同为革命奋斗。

1928年4月,年轻的彭儒从湘南随朱德部队来到井冈山,她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传播革命理念,她在红四军二十九团和二十八团从事宣传工作。到了10月,她被调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专门负责妇女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天,彭儒意外收到了一封陈正人用文言文写成的信。尽管字迹工整美观,但她读了好几遍仍然难以理解其含义。因为羞于向人求助解读,她犹豫了好几天。最终,她决定向自己的嫂子吴仲廉以及好友贺子珍求助。在她们的帮助下,彭儒才了解到这原来是一封求爱信,陈正人在信中表达了对她的爱慕之情。

回想起与陈正人的初次相遇,那时他还是遂川县委书记,虽然穿着简单,但彭儒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

在吴仲廉和贺子珍的鼓励下,彭儒最终向他回了信,两人的交往由此开始,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后,他们在茨坪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因为当时没有自己的住房和嫁妆,所以他们借用了别人的房间举行洞房仪式。

那年冬天,彭儒和陈正人一同参加了井冈山的保卫战。彭儒带领宣传队对敌军进行喊话,试图说服敌军士兵倒戈。就在宣传队工作时,敌人的炮火突然向他们袭来。在危机中,两人与其他同志一起,依靠对地形的熟悉,终于从敌人的包围中突围出来。也这是一同面临过生死,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儒和陈正人的爱情和革命事业是彼此交织的双重奋斗,他们在井冈山建立了家庭,还共同肩负起抗日的重任。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也塑造了一段令人敬仰的革命佳话。

全国解放后,陈正人任江西省委书记,两人的孩子更是都十分优秀,其中幼子陈洪生更是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而这一天,回到井冈山的彭儒,心中满载着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和对已故丈夫的深深思念。

心系老区默默奉献

彭儒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许多关键时刻。她和她的家族,被称为“彭家将”,在碕石村出了160余人参加革命,成为那个年代红军中的英雄与骨干。

只是战争太过残酷,彭家将大多数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仅彭儒和她的嫂子吴仲廉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更为遗憾的是,吴仲廉后来去世,彭儒成了“彭家将”的最后一位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儒重回井冈山,行走在熟悉的山林间,她回想起早年的艰难岁月,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同志和井冈山人民的无限感激。

她常说:“老区人民的无私支持,是我们革命成功的重要力量。”

彭儒离休后,没有选择安静的退休生活,而是继续投身社会服务。她关心社会民生,尤其关注老区的发展。她组织资助老区的教育和文化建设,用自己的积蓄和影响力支持老区的项目实施。她捐助了数万元用于支援希望工程、灾区救助和老区文化教育建设,体现了她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爱。

彭儒的生活态度和革命精神影响了周围的人。她作为老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将群众的需求视为自己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晚年,面对生死,彭儒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和无畏,她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为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彭儒的子女们尊重她的意愿,将她的积蓄作为她生前最后一次的党费,捐赠给了党组织。

彭儒的一生是对革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人民深切关爱的体现。她的故事,如同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红杜鹃,燃烧着炽热而鲜亮的火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