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420字,9图

阅读预计:5分钟

自从纳伦德·莫迪(Narendra Modi)再次执掌印度总理权柄,短短几日里就频频爆出大动作和大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在6月20日周三这天,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为比哈尔邦拉吉吉尔的那烂陀大学新校区举行落成典礼,积极参与新校园举行揭幕仪式,并在校园内种植了一棵树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您肯定想要问,莫迪参加一个看似普通的大学校区揭幕仪式,怎么就是大动作和大计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着急,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烂陀大学是什么?--玄奘母校!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位于印度东北部比哈邦(Bihar)王舍城(Rajgir)。距离校地约12公里的地方,则是古代佛学圣地那烂陀寺的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那烂陀大学的土地是由五百名商人用 10 科提(旧货币形式)金币购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将这块土地赠予佛陀,佛陀在帕瓦里卡的芒果林下传道数年。

另一位学者写道,这所大学由古普塔王朝的库马拉古普塔一世(公元 415-455 年)创建,距今已经大约有1600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普塔王朝的继任皇帝迅速投入资金,促进了这所大学在宗教和学术方面的发展。

在他们的统治下,大学拥有八座修道院、11000 间室、三座图书馆和大约 2000 名学生。

大学的僧侣和学生们依靠当代统治者的慷慨和恩典生存下来。

公元 606 年至 647 年间,在历代帕拉国王的恩惠下,那烂陀附近拥有 200 个村庄。

因云游僧人经常聚集在此交流与冥想,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是全球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极盛时有900万卷藏书,僧人学者逾万人、教师约2000人。

而我们所熟识的西游大法师,玄奘也曾在此讲学取经。

玄奘西行时曾在此学习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后升为讲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终点天竺大雷音寺的原型就是那烂陀寺

玄奘(公元 602-644 年)《大唐西域记》指出,公元三、四世纪后,那烂陀的知识流动蓬勃发展。

在他的学生时代,校园里有 1510 名教师和 10,000 名僧侣

现代印度学家和考古学家预测,这个数字大约在 1000 到 4000 之间。

该大学的僧侣们奉行一套佛教习俗、仪式和传统,以纪念佛祖。

玄奘还说过,入学前要完成一系列任务。

他们必须精通印度教和佛教的宗教和哲学典籍。辩论、对话和辅导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那烂陀大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地区,甚至伊朗、希腊、蒙古等更远的国家。

这个学习中心提供医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研究方面的混合课程,其中包括文学、占星术、心理学、法律、天文学历史、数学、经济学和医学等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学院的教育标准甚至高于今天的常春藤联盟学院。而且那烂陀大学信奉的是知识的神圣性与商业价值无关。

佛教学生渴望通过所学获得救赎,而非佛教学生则为理解未知而接受培训。

拥有着一系列严格的学术要求,完整的培养体系,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说,彼时的那烂陀大学就是世界的高等教育学校典范。

走向没落--印度高等教育荣光不在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吉(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入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

波斯史学家术兹札尼(Minhaj-i-Siraj Muhammad Juzjani)在其编年体史书《纳昔儿史话》(Tabaqat-i-Nasiri)记录了当时的惨状:“在卡尔吉丧心病狂的灭佛运动中,几千名僧侣被活活烧死,几千名被砍头。图书馆燃烧的熊熊大火持续了几个月,烟雾缭绕仿佛云山雾罩。”

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直到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对,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才使得昔日的佛教中心“重现天日”。

而那烂陀废墟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世界遗产。

在东亚高峰会(EAS)成员国的支持下,那烂陀大学于2014年复校,首批学生15人,教师11人。

莫迪透露信号——高等教育复兴

莫迪(Narendra Modi)在新校区启用典礼上说,那烂陀象征印度悠久的学术传统与活跃的文化交流,它的重生也证明知识无法被摧毁。

他并承诺,在那烂陀精神的激励之下,印度将继续致力于鼓励学习、研究与创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深造,成为世界教育重镇。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Jaishankar)、比哈邦地方官员以及来自17国的使领馆馆长,出席了这场活动。

这样的阵仗给大学开幕不可谓不豪华,深究起背后的意图,其实正是莫迪的“大计划”--印度高等教育复兴。

如今,印度教育国务部长萨卡尔称,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拥有3800万名学生、1100所大学和4万多所学院。

然而印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声望却远不及古印度。

缺少世界一流大学和教育国际化水平低一直困扰着印度,迄今在印度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始终在5万人以内,然而前往国外寻求教育机会的印度学生数量却在逐年递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印度外交部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印度海外留学生人数已达132万,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

为提高教育质量并彻底改变印度教育体系,莫迪政府于2020年启动了新版《国家教育政策》(NEP2020)。

这份文件提出,印度高等教育需要按照一系列全球标准和规范来实现“国际化”,通过与世界上那些最好的机构合作,将印度重新确立为全球教育的“世界导师”(Vishwaguru)。

今年2月,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提交了2024年联邦预算。印度媒体称,新财年预算或将进一步推进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议程的重大推动,印度似已开始准备在世界版图上重新绘制其教育格局。

总理莫迪不止一次向公众发誓,“我相信印度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教育中心”。

目前来看,即便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在全球排名也靠后。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印度只有IIT孟买分校和德里分校进入全球排名前200位;而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24排行榜中,仅班加罗尔印度科技研究所入围前250名,其余入围者都在500名之外。

印度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或许能够逐渐弥补其不足,发挥其优势,但在教育专家看来,印度要想真正成为“全球学习目的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知道重建那烂陀大学象牙塔这一操作,能否让莫迪引得先哲们的护佑,让印度高等教育重获荣光?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