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延安声息传来:老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合作抗日!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然而,身经百战的毛主席却审慎分析后认为,老蒋此举疑有诡计。果真如此,周总理为何未加防备?两党阵营矛盾何以加剧?在那个民族危难时刻,我们的领袖人物又是如何引领方向,避免陷入圈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老蒋设谋,求合作掩人耳目

1931年9月18日,闹剧在沈阳上演,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一锅端,遗腹子张学良迅速接手后,竟被日军逼迫"亲日媾和"。

就这样,东三省很快尽归日军暴虐之手。这只是日本对华侵略的开端。次年,日军卷土重来,挑起出了震撼世界的"一二八事变",直捣南京、上海等地。国难已是当头一棒。

一时香火,国内战火却熊熊燃烧。北伐失败后,曾景亮、冯玉祥、张学良等豪门恶虎兵多将广,南北对峙。蒋介石无他法,只得"固守"长江流域一隅。

与此同时,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斗争风云诡谲,毛泽东主席领导干部,赤手空拳打响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国内岌岌可危,虽时局严峻,蒋介石仍我行我素,对付共产党人更是不遗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1月,一报惊心:胡宗南、何键两位共产党元老,在福州遭蒋介石特务残酷杀害。眼见着党内形势万分危急,毛主席立即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著名的"八路军建军纲领"。

毛泽东充分清楚,抗日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亦是挽救党的生机所在。唯有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集中全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才能打开局面,阻止情况继续恶化。

遗憾的是,此时蒋介石心存他念。逐利作风油然而生,他只是囊象治标,并未全面准备反抗日寇。

二、共产党虚心以对,提出合作条件

就在蒋介石难以抉择之际,一则喜讯自延安传来。中共中央高度评估了当前严峻形势,表达了坦诚合作的诚意。

1936年1月,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重归延安根据地,张子华、董健吾两名地下工作者已先一步抵达。他们双手握有一封关键密函,出自宋庆龄之手,意为转达蒋介石的重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委是宋庆龄长期与中共高层保持联系,蒋介石亲自请她出面牵线搭桥。经过一番周折,密信最终传到林伯渠手中。

中共中央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周恩来首先表态支持:"现在的头等大事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遏制日本人前进的步伐。"接着,他列举了中共为达成合作所作的诸多努力。

毛主席亦持开诚布公态度,提出了四点具体条件:其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双方均须停止内战;其二,组建统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联合指挥部;其三,允许红军北上,直接参与抗日前线;其四,国民政府应无条件释放在狱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并实行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这四点条件无疑是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的极大考验。毕竟多年来,他们一直将中共视作"死对头",针锋相对、相互摧残。而今能否真心相向、携手共渡难关,着实考验着双方的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结束后,张子华亲自驰赴南京,将中共中央的合作方案直接递交蒋介石阅览。一则信息在双方阵营间流传,振奋了全国军民的革命斗志。

三、老蒋佯装诚意,暗设圈套

张子华顺利传递了中共中央的和平方案,蒋介石亦借机做出了回应。表面上,他对合作一事表现出极大诚意和热忱。

1936年5月5日,蒋介石在武汉广播演说,首次公开表态"停止国内一切军事行动,一致对外"。这无疑是对共产党合作呼吁的正面回应。

为进一步体现诚意,蒋介石很快任命顺天师友张群为驻共谈判代表,与中共方面展开实质性谈判。8月10日,双方在西安达成协议,就国共合作的大方向达成一致。

张群特意传话说,蒋委员长"诚意已决",对停战并无保留。随后国民政府又释放了一批在狱的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这让中共高层对合作抱有更多期待。

然而,蒋介石的做法却并非出于真心实意。他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暗中谋算了一番新的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释放共产党人的同时,蒋介石另一方面却暗暗下令加紧监视,严防红军北伐扩大实力。他明确表态"决不允许军队挪动"。

更为关键的是,蒋介石对中共提出的主要条件按捺不住,拒不作出根本性让步。比如中共要求组建联合指挥部,参与直接作战,蒋介石也只是勉强同意"允许作战部队一部"。

就在谈判进行到最后关头,蒋介石突然翻脸。他不仅拒绝了中共方案,反过来提出了严苛条件:红军北上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等。这无疑已经脱离了"两党合作"的轨道。

四、老蒋露狰狞,毛主席破谜底

谈判一再受挫,中共高层很快意识到老蒋并非真心求和,而是在暗中设下了一张大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9月,毛主席亲自拟就文件,与蒋介石就合作问题展开最后一轮交涉。毛主席在文件中清晰阐明了统一战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停止内战、组建联军联指、实行民主自由。

毛主席更是语重心长地劝谕老蒋:"只要你老人家在这关键时刻表示诚意,接受这些条件,就能达成两党合作,全国人民定将拥护你为领袖。"

然而,老蒋对此却置若罔闻。相反,他狂妄自大地指责中共"别有用心",并公开向中共人马发出最后通牒:"必须接受改编为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的领导,否则就是决裂!"

面对蒋介石的无理谩骂,毛主席再也按捺不住,当即喝斥这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他审时度势,断言老蒋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合作的真心实意,暗中布下重重圈套。

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毛主席向各路人马求证。很快,大量内幕便呈现在他面前:原来在谈判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一直在暗中指使亲信,阻挠协议达成;更有甚者,他还向英美等国家寻求介入,试图通过外力施压迫使中共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些铁证如山摆在眼前,毛主席彻底明白了老蒋的诡计:他不过是想暂时蒙骗中共,等待时机一暴之后,集中全部兵力一举剿灭。

看清一切的毛主席,迅速下达指令,要各路红军戒备有备,同时向全国军民发出号召,揭露老蒋的伪善嘴脸,惩戒这一伪善行径。

五、结语:国难当头,珍惜和平

虽然国共合作最终因老蒋的诡计而告吹,但这并未彻底扑灭和平的希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员大将在西安逼蒋就范,迫使他勉为其难地同意了"停止国共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建议。

这被称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长期内战被迫中止,国民政府算是勉强同意了同中共合作抗日的主张。第二年初,毛主席亲自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万里北上,抵达陕北。双方领导人展开谈判,终于就抗日统一战线达成基本共识。

毛泽东历来反对将革命内战化,他明白只有两党携手共赴国难,中华才有转危为安的希望。因而,对于与蒋介石之前种种誓不两让的针锋相对,毛泽东多有不平。在他看来,真正应当唾弃的,乃是那种毫无民族大义、玩世不恭的逐利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当初中共中央轻易被蒋介石的幽谎所惑,后果不堪设想。届时两党必将陷入兵戈相见的境地,势必白白牺牲大批有生力量,正中了日寇下怀。

幸而老谋深虑的毛主席,敏锐地识破了老蒋的诡计。虽然顺利合作泡汽了,但中共主体力量保存下来,最终还是走上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正途。

这再次印证了毛泽东名言:"我们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决不应存这种玩世不恭、毫无民族大义的心理。"唯有以民族的前途命运为重,方能慎终如始,和衷共济。

新中国建立后,和平也确实成为了国策方针。在此后的70余载光阴里,虽偶有摩擦,但均能最终协商解决。中国再也没有重蹈内战的覆辙,以和平的姿态接纳世界,珍惜和平实乃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