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众多开国元勋中,陈少敏绝对是名列最耀眼、最特别的之一。在那特殊的十年里,她的风采让许多老同志久久不能忘,感到由衷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少敏1902年出生于山东寿光一乡村。陈少敏原名孙肇修,因革命需要才改的陈少敏。她父亲读过点书,为人正派明事理。武昌起义时,陈父跟人响应号召,在三县交界处组织起一支上百人的起义军,攻克过一座县城。

好景不长,革命出现危机,陈父只得回到家乡。回家乡后,他在革命同志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并担任校长一职。他还在学校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的种子。陈少敏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家中虽有点闲钱,但陈少敏依旧坚持半工半读。她在1927年3月入团,在校期间领导过保卫学生正当权利的学生运动。1928年年底,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革命浪潮低谷期,陈少敏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入党。

1937年以前,陈少敏长期在山东地区领导工人运动。她跟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任国桢,于1930年6月结婚。结婚一年后,任国桢遭人举报被敌人处决,他们的爱情结晶也在一年后因病夭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少敏很特别,一是她是军中少有的女将,从战士一步步成长为指挥员,长期冲锋陷阵,曾参与建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担任过该支队政委(李先念是司令),还担任过新四军五师副政委。

二是她长期负责过一个地区的全面工作,领导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她担任过鄂中区书记、鄂豫边区书记、中原局组织部部长、中央候补委员(当时整个中央委员会只有三位女委员,除她外其余两位是邓颖超和蔡畅)等职务。

建国前,中央准备让她挑起山东省委的领导担子,但她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就给组织写信,要求从事工会工作。周总理亲自回信,同意她的请求。建国初期,她同时拥有两项十分重要的职务: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和中国纺织工会主席。

在工会领导的岗位上,她推动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而且,她教导出的郝建秀,后来成为纺织工业部的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人感到动容的,是陈少敏的良心。在少奇同志的问题上,多少人受牵连栽了跟头,到1969年“九大”的时候,基本没人再敢去触这个霉头,起码不敢在表面上向着他。但陈少敏偏偏敢。上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的党籍,只有一人没举:那就是陈少敏。

在那个年代,陈少敏此举,无异于惊世骇俗。关键在那时候,没人敢说这是正确的义举。当时她的秘书知道后,颤抖地说:“那可不得了啊。”她却不以为然,反而气愤地说道:“这是我的权利。”

回家后,她又失声痛哭,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只有懂她的人才知道,她这是在哭什么。

陈少敏这样做不是没有后果的:1969年10月她被“疏散”到河南罗山,在此期间她因恶劣的生活条件瘫痪了。“九·一三”后,她回到北京,但她的心情十分复杂:既开心又担忧。那一伙没了,另一伙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一切的不幸都在1976年10月结束了。而陈少敏的生命也在一年后走到了尽头。她去世后,少奇同志的冤案得到平反,中央高度肯定她当时“投反对票”的行为,称这是“了不起的革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