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导语

近日,文史与考古爱好者苏庆敏向记者爆料,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襄故居”不远处,靠近“留居道”老宅,发现一棵疑似千年古荔。记者闻讯,立即前往探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测量荔枝树干“胸围”

记者驱车来到九社村林厝,看到这棵荔枝树树干底部中空,结了许多瘤疤。一侧的枝丫干枯,可见之前被火烧过的痕迹。树上结出一串串青色、大拇指大的荔枝,个别已有点红。

听闻记者来访,九社村包点“林厝”的治保主任周勇辉、林厝村民小组负责人林志成等村干部先后来到现场。

72岁的林富金老人说,从他记事起就有这棵荔枝树了,其枝干分叉很多,“很大很大”。夏天,大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小伙伴们爬上树玩耍。一旁的陈玉英老太说,村里民风好,都知道古树不能破坏。

树的胸径(直径)是估测树龄的依据之一。经咨询仙游县林业部门,几个人拉着布卷尺,在这棵荔枝树距地面1.3米处测量,量出树干的“胸围”为280厘米。

枫亭镇超想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柯光闪发现,村里铺上水泥路,“地面”比附近民居的“地面”高出近1米,建议从民居的地面至树干1.3米处来测算胸径。于是,大家又合力丈量,量出树干“胸围”的另一个数据为350厘米,冠幅约70平方米,树高约10米。

“现在这棵古荔树归林厝村民小组管护,采摘时大家分着吃。”林志成说,只知道这棵树年代久远,但不知道“有多久远”。村里修路时怕伤了树根,小心翼翼施工,还特意用砖块围砌了一圈进行保护。

枫亭是蔡襄故里,蔡襄所著《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果树分类学著作。清乾隆年间的《仙游县志》记载:“赤湖留居道故园,有古荔十八株,来自安南(今越南),为诸处荔之祖,今存五株,虬枝老干。”

苏庆敏说,这棵古荔树距离“留居道”不到300米,“故园”概念是“泛指”,九社村林厝与东宅村“留居道故园”挨在一起,古时都属于“慈岳片”和“赤湖”。这棵荔枝树是否为乾隆年间《仙游县志》所载“五株”之一,值得考证。

“百姓不想离开故乡,清廷采取伐树拆房毁墓行为来驱民迫使迁界。”苏庆敏痛心地说,“《枫亭志》载,清代镇驻枫亭的四川人曹兰,残酷不仁,枫人咸受其害,荔树尽被砍伐。所以枫亭古荔所剩无几。”

6月17日,仙游县林业局绿化办主任郑凌生向记者提供了2011年测量的东宅小学3棵北宋古荔枝树树干“胸围”数据,分别是198厘米、348厘米、362厘米。

柯光闪认为,按照这3棵北宋古荔枝树数据,新发现的这棵荔枝树或为北宋同时期,应该好好挂牌保护。

记者向枫亭镇林业站反映发现古荔枝树。该站站长洪星火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前往实地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仙游微事、湄洲日报

编辑 | 罗婷婷

审核 | 林慧晶

微信最新改版

没有“星标”和“在看”

会找不到我们的动态

快把“仙游微事公司”设个星标或置顶

掌握一线资讯、爆料直达

快人一步获得仙游最新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