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的每一段征途中,都会有这样一对伙伴,一个担任主导,另一个则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者,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将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这样的组合。如太平天国中的洪杨,一起推动了一场社会深刻变革;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梁,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却为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的孙黄,携手推翻了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国时代。在这些历史节点上,总有两个人的名字并列,共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雨兼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是这样的组合,虽然内部没有“毛周”这样的并称,但他们对彼此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1976年,周总理因病离世,总理生前的友人,同志都来参加追悼会,但在这些人中,却始终不见毛主席的身影。

毛主席听闻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也十分悲痛,两次落泪,但却没亲自来到他的追悼会现场,这是为什么呢?

一再迟到的相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政治风云急变的年代,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都在兴起。毛主席和周恩来也处在这场历史旋涡中。

同样是党内早期著名的青年才俊,他们的相识却很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主席正是参加党的“一大”中的十三位代表之一,他的政治理论和战略视野开始在党内外形成影响力。在1923年的党的三大上,毛主席被推举为中央局秘书,开始在党内占据核心地位。与此同时,周恩来则在法国巴黎深入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全心投入到旅欧青年团的活动中,磨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1924年,周恩来带着满腔革命热情从法国返回,直接前往广州参与革命活动,而毛主席则因工作调动从广州迁往上海。这戏剧化的变动让他们错失了首次相识的机会。次年,周恩来抵达上海参与党的四大,但毛主席却因病回到湖南休养。这次,他们同样没能认识彼此。

不过,历史的洪流终将把他们推向一起。1926年,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举行,毛主席和周恩来终于见到了对方,将彼此的名字与人“对上了号”。但这时,两人还没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试图控制国民党。周恩来在与蒋介石的交谈中察觉到了蒋介石的神色不对,及时发现了蒋介石的动向,并向党内发出了警报。而毛主席判断出这件事的性质后尝试联合党内外的力量进行有效反击,但遭到了拒绝。毛主席和周恩来也因为这件事对彼此深入了解,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年夏天,周恩来应邀前往由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而毛主席也在黄埔军校进行演讲。他们的频繁互动使得友谊和合作日益加深。

即使在毛主席得不到党信任的时候,周恩来也对毛主席一如既往的尊重,并且在遵义会议鼎力支持他。

遵义会议鼎力支持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遵义会议。毫不夸张的说,这场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当时作为红军总政委及政治局常委,他以“三人团”成员的特殊身份,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并全力推举由毛主席领导红军的行动,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毛主席后来特别强调:“恩来起了重要作用”。

事情的起因在1932年8月,当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在作战方针上形成了严重对立的看法,矛盾日趋激化。

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会上许多人将矛头指向毛主席,提出要将他召回后方,由周恩来负责战争领导。

周恩来不同意这一意见,他认为毛主席的作战经验和兴趣对前线有帮助,因此努力抗争,提出两种让毛主席留在前方的方案,但不被多数人接受。最终,毛主席因得不到全权信任,不得已表示自己身体不好,请病假到后方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在赴前线指挥作战前,专程到毛主席驻地看望道别。即使是在前线,周恩来依旧挂念遭遇不公的毛泽东,在发布战役计划时,也会特别标明若方便,让毛主席一阅。

1933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走上长征的道路。出发时,作为战略转移“三人团”成员之一,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执行,他坚持认为毛主席应随军出发,并为此与毛主席做了交谈。最终,毛主席随队长征,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走向。

长征途中,周恩来对毛主席也十分关心。湘江战役中,他坚持在湘江东岸的渡口指挥部队抢渡,危急关头还挂念着毛主席的安危,关切地询问毛主席是否已经渡过湘江。

当他看到毛主席走来时,立刻迎上去,催促其迅速渡江,自己则承担殿后护卫之职。在长征的艰苦转战中,毛主席身体不好,周恩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特意捎来一只红烧蹄膀,周恩来亲自用刀切了一大半让警卫员送给毛主席,而毛主席收到后也提醒警卫员周恩来十分辛苦,要多注意他的身体,不可再收他的吃食。

在遵义会议上,面对党内激烈的纷争和扑朔迷离的局势,周恩来基于对毛主席的深刻了解和信任,坚定的表示了自己对毛主席的支持。

周恩来将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担托付给了值得信赖的毛主席,并且一心辅佐,一生追随,无怨无悔,两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美外交上联珠璧合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一同为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美建交正是其中一例。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他的外交才智和政策执行力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涉及双方的条约和协议时,他便指示:“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周恩来的到来使得谈判顺利进行,这是毛主席对他的绝对信任,也同样展示了周恩来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地位。

而中美的建交,也是正是由周恩来在外交舞台上精心执行和推动的。

1974年,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解冻,周恩来在医院里与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会面时提到,正是毛主席早期对尼克松文章的关注,才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缓和。周恩来强调,这是毛主席的决策。

其实,中美关系的突破并非一帆风顺。在1971年初,两国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破冰前期,长期的敌视和意识形态对立使双方都极为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周恩来巧妙地把握了契机,通过乒乓外交这一非典型的外交方式,逐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1年3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的世界锦标赛,毛主席与周恩来邀请美国队访问中国。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接待了美国代表团,并精心策划了与美国队的互动,不仅拉近了中美人民的距离,也为后续的外交突破奠定了基础。

这年4月,中国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传到尼克松耳中,他没想到这场建交会由乒乓球队开启,尼克松十分惊喜,并发出自己会在离任前访华的信号。周恩来的外交策略很成功,因为紧接着基辛格就秘密访华,而尼克松也在1972年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的很多外交举措,都巩固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权和尊严赢得了空前的尊重和认可。

总理逝世,毛主席两次落泪

1976年初,周恩来的一摞摞病情报告送往毛主席的住所。这些报告都是周恩来正与病魔作着最后的抗争的证明。

从革命时期,毛主席和周恩来就共同面对着国内外的重重挑战。毛主席在政治舞台上高瞻远瞩,而周恩来则以其精湛的外交和政治手腕,确保中国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老战友都已年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8日早晨,当钟表的秒针指向9点57分时,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就在那天下午三点,政治局派来了周恩来逝世的讣告清样。毛主席的秘书小孟,轻声走进书房,手里拿着文件。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缓缓地念出了讣告中的文字。听着这些充满重量的词句,毛主席闭上眼睛,任由眼角的泪水静静滑落,沿着沧桑的面颊缓缓流淌。

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隆重举行,虽然准备好了去参加追悼会,但毛主席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因为病痛的折磨,他根本无法参加。

小孟拨通了汪东兴的电话询问主席是否要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汪东兴回答说政治局并未发出通知请主席参加追悼会。就这样,主席未能去参加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悼会的前一天,小孟再次为毛主席读报,这是邓小平准备的在追悼会上的悼词。毛主席听着听着,他泪如泉涌,失声痛哭起来,这样的真情流露,正是对周恩来的沉痛悼念,是他对周恩来的深厚情感无处寄托的悲伤。

周恩来的离去,对毛泽东来说,不仅是失去了一个多年的战友,更像是结束了一个时代。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小孟为他读到有关悼念活动的报道,毛泽东总是默默地流泪,小孟的心也越发沉重。她知道,这位老人已被巨大的悲伤所困,无法自拔。

在周恩来逝世后的一段日子里,毛主席几乎不再笑。是啊,周恩来总理一生为中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他的离世,怎么会不让人为之落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