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剧,讲述了一个天资聪颖却无志向、仁慈却缺乏武力的王公之子,如何在乱世中迷失了自我,最终遭受灭顶之灾。他年少继位,本应有广阔前景,却始终缺乏远见卓识,沉溺于安逸享乐。虽然他曾一度凭借先祖遗产建立割据政权,但终究无法自立自强,不断依附他人,最后竟被亲信背叛,遭到灭族的惨痛命运。这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何这位王公之子会走上如此不归路?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风顺水的开端

王镕的身世显赫,出身自成德节度使世家。其祖父王宗室,创立了镇州藩镇;其父王景崇,则是王家四代人经营下的最后一任节度使。公元882年,37岁的王景崇驾崩,10岁的王镕继承了家业,成为镇州新任节度使。

虽年纪尚幼,但王镕的继位之初还算顺遂。经过先祖几代人的耕耘,成德早已根基稳固,疆土辽阔,资财丰厚。更为重要的是,王氏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备受爱戴,地位无可撼动。加之唐朝当年已名存实亡,中央朝政无力约束地方藩镇,王镕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割据者。

身居如此有利地位,王镕理应未雨绸缪,振作精神,勤于政务军事,巩固并扩大家族勢力。只要有过人的胆识智慧,定可踞守一方,嬴取大权于乱世之中。然而,历史却给了我们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在王镕手中,这份厚重的家族遗产迅速消耗了。他对武力威慑根本没有概念,只知对外讨好强权以求自保。892年,李克用攻打镇州,王镕慌张求助北方的李匡威前来增援。次年,李匡威欲班师回师,却闻弟弟已在幽州谋反,无家可归。王镕义无反顾地留下李匡威,不料李匡威野心勃勃,反过来图谋不轨。好在王镕识破其谋,命人格杀了李匡威。

可见,开局时的王镕虽然地位尚稳,但已开始表现出明智力有余而识见不足的缺陷。他每每被动应对,未能主动出击,缺乏开疆拓土的魄力。对于怎样巩固并发展家族事业,王镕似乎一无所知。

骄奢淫逸,日渐堕落

初期虽然犯有一些错误判断,但王镕仍算是侥幸维持了成德藩镇的统治。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他的生活方式日益放纵,行事愈发荒唐无度,导致藩政愈加荒废失控。

年过而立之年,王镕便开始沉溺于各种旁门左道,着迷于道家的长生之术。他将大量资财挥霍于炼丹修仙一事,更是屡次远游山林,与那些骗人的江湖术士们狐朋狗友。每逢外出,王镕必然备办奢华绝伦的从人仆役,御驾遥遥,车马浩浩,简直就是皇帝出巡一般的阵仗。就连途中的膳宿酒食,都是金银珍馐、名肴佳酿,一掷千金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回出游,王镕总以数月之久,有时甚至长达半年。而成德国事,从最高统治权到管理民生,统统都交由那些奸佞的宦官掌控。那些虫虫们竟也学着王镕那样,穷奢极欲、骄傲自负,对于忠良之臣横加贬斥,倒行逆施。如此一来,国家政令全然涣散,人心日渐离散。

虽说王镕曾约定好回朝日期,但每每一到期限,总还是被那些游手好闲的道士们哄骗住了。王镕甚至屡次被传召,仍然置之不理,不思回朝。终于有一次,他被大臣们哄了回来,结果回到王城,竟连朝政大权也被宦官们把持了。

王镕居然听信那些奸佞之徒的谗言,将数位一心为国效命的功勋大将打入冷宫,震怒效忠多年的骁勇善战之士。这般等闲视之、昏庸无能,连自身家国大权也无法掌控,可见其已到了多么地步的荒淫无道了。

不久,那些被王镕贬斥的将领们终于暴动兵变,掀起了一场旷世浩劫。可怜王镕此时仍浑浑噩噩,被赶上街头,毫无抵抗之力,最终在一个污糟小巷中被活活捅死。尸骸被遗弃荒郊,直到数日后才被路人发现。王氏家族由此覆灭,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引狼入室,自毁前程

王镕颓废荒淫导致的内乱,几乎让成德藩镇陷入全面瘫痪。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更加致命的外患也随之而来,彻底葬送了王氏家族的根基。

这一切始于王镕对宦官的过度信任。自从他开始沉浸于游山玩景的逸乐生活,国家大权便渐渐落入了宦官之手。这些权力贪婪、油嘴滑舌的小人,在操纵朝政的同时,也在暗中扩展自己的私人势力。

他们首先挟恩私纳的是家族身边的亲信重臣。只要威胁利诱得当,很快便让这些原本忠心耿耿的人也堕落为了权钱的走狗。接下来,便是藩镇各级武官文吏,只消暗渡"小恩小惠",谁愿意固步自封,不思锺爱。

最后连王镕亲自御驾的军队也沦陷了。宦官们大加馈送军士们的妻妾财帛,使那些原本血气方刚的军士们渐渐丧失了斗志。同时,宦官们也在幕后肆意打压那些难以驾驭的猛将,妄图扫除障碍,一统军权。

就这样,王氏家族原本的权力基础在无形中被彻底腐蚀了。当王镕那已然昏庸无能的统治再次引发暴动之时,家族军队竟毫无作为,任由宦官们在幕后捣鬼。很快,叛军便推上了一个新的领袖,发动了政变,痛下狠手,将宦官们统统诛杀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宦官们被肃清的同时,王镕亦遭到了家族中人的背叛。他的干儿子赫然继位,逼迫王镕被困于一个破败的小院中。数年辗转于亲信家中、亲族宅第之后,最终在一个污糟小巷中遇害,连尸骸都无人打扫。

由此可见,王镕引狼入室,纵容奸佞宦官把持国权,导致了亲信和部下的彻底叛变。他日夜荒淫,根本无心理朝政事,自取家族覆亡的下场。这无疑是一个罪有应得的悲剧教训。

吞并扩张,失去民心

在被自己的亲信赶下台的那段黑暗岁月里,王镕似乎终于清醒了一些。他意识到自己的荒淫无度和昏庸无能,给家族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损失。于是,在重新执政后的一段时间里,王镕暂时收敛了些许,试图重振王室声威。

可惜,王镕根本就是个短视之人,很快便又陷入了新的糊涂之中。他野心勃勃,渴望在五代十国的纷乱中分一杯羹,称雄一方,振兴家族的荣光。为此,他不惜加征重赋于穷苦百姓,榨取粮钱物资,大兴土木以建都城池。与此同时,军队也被指使到处侵扰疆邻,攻伐他国,扩展疆土版图。

很快,整个成德一带就沦为一片祸乱之地。先是丰饶的农田被抢夺掘空,只剩荒凉田野。接着,便是曾经富足殷实的乡绅地主阶层被征收殆尽。更有甚者,就连那些仅有的些微家当的贫苦百姓,也难逃掠夺之厄。无数村庄破败,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粮尽灶火熄,丰衣足食的盛景已成往事。到处是哭喊哀号和流离失所的民众,反抗军阀暴政的民变遍地开花。可惜,王镕对此充耳不闻,反而大兴重兵,血腥镇压。凡是敢于反抗之人,无一幸免,尸骨遍野,处处可见。

就这样,短短数年间,成德一带的民心已尽失。曾经爱戴有加的王室,如今反倒成了人人夺路而逃的罪魁祸首。这不禁让人感怀,当初王氏家族是否也是这般手腕,才得以在兵燹纷飞的年代中屹立不倒。不过显然,王镕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偏离了正途,贪婪无度,罔顾民心是非,只知东拓西扩以求一己私利,从而终将一朝辉煌的家族业绩葬送殆尽。

覆巢之下,族遭灭绝

王镕的骄奢淫逸和无度掠夺,终于在全面内乱中迎来了家族的覆灭。先是各地蜂起的民变使成德藩镇节节告破,王权威望一落千丈。继而,亲信重臣和家族骨肉纷纷离间背叛,致使王室完全丧失控制力。最后,就连那些原本忠心耿耿的部将们,也难免对王氏家族彻底失望,背水一战,从而祭出了灭族的最后一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王镕为扩张疆土征伐四方,不惜加重赋役,引起了广大农民和乡绅的不满。到处是对王氏暴政的抗议和蜂起,有的地方甚至已形成有组织的起义军队。面对民变的围攻,王镕固然多有镇压,但难以从根本上平定,因为他根本无力解决引发起义的根源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就连家族内部也日渐分崩离析。王镕对付宦官的手腕,使他本应忠心耿耿的干儿子对其怀恨在心。趁着王镕沉湎逸乐之际,这位干儿子不仅拥兵自重,而且暗中联合其他王室族人,谋求夺权。就在民变仍在持续的同时,家族内斗也在暗暗酝酿,进一步削弱了王室权威。

最终,便是那些本应铁桶一般的家将们也倒戈相向了。面对家族兵变,王氏家族已无精锐将士可为壁垒,束手待毙。在这绝境中,原本对王家忠心的谯朔大将突然发难,下令诛杀了王氏家族数十口子,席卷了积存已久的财富珍宝,大肆劫掠一空。

从此,王家便式微至此,正如《资治通鉴》所言,"世衰祖训陵夷,惟存虚名"。整个家族被族绝户,连老小妇孺也不能幸免,尸骨遍地。曾经的传家宝,皆已归于失散;府库也被洗劫一空。哀哉王氏,由盛至衰,不过区区几十年之久。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王镕的狂妄自大和骄奢淫逸,注定要为那场浩劫埋下祸根。他生性愚顽,固步自封,最终把家族的根基一一败坏,终遭其祸。正可谓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