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嫡母、宠信宦官、任用奸臣、引发藩镇割据,唐代宗一向被人诟病,被视为大唐衰微的罪魁祸首。不过也有人认为,正是他亲自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功大于过,实为明君。究竟唐代宗是昏君还是明君?我们从他的身世说起。

唐代宗李豫出身卑微,生母只是一个被罚入宫的宫女。他原本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在一连串离奇的事件后,他侥幸成为了储君。登基后,他有意无意地铲除了嫡亲王室,包括杀害了生母张皇后和幼小的亲弟弟。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为了夺取皇位不惜杀戮骨肉的人,怎能算得上是明君?

不过,事情总有另一面。唐代宗确实亲身指挥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役,可谓功不可没。而他宠信宦官、任用奸佞,也未必就是昏庸无能,说不定另有更深的用意?到底唐代宗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仆从出身遭遇多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宗李豫的出身低微,别无分晷。他的生母梁氏,原是卖身为唐肃宗小妾的妓女,后因醉酒大闹而被处罚,遭贬入宫为奴。梁氏在宫中分娩,生下一子李豫。李豫自小就身陷深宫,远离父母的怀抱。

李豫幼时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有一个同母姐姐,姓高氏,但高氏后来患了一种怪病,身上长满疮疔,触目惊心。李豫那会儿年纪尚小,见状便吓坏了,自此对高氏避而远之,姐弟二人渐行渐远。

及至李豫8岁那年,唐肃宗登基为帝,梁氏也随肃宗入宫为妃。不过唐肃宗对梁氏并无真心,不久就把母子俩打发回家乡去了。从此李豫长大成人,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读书。

李豫的身世坎坷,早年便家离母别,过着沦落风尘的生活。他本是无权无势的草民百姓,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竟能死里逃生,踏上皇储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肃宗登基时,正妻韦氏生有两子,本应是储君人选。可惜韦氏遭太监李林甫陷害,被迫离婚,两子失去世子身份。肃宗二妻张皇后虽有子嗣,但时年尚幼,朝野人心大乱之际,难担大任。

最终肃宗不得已,只能从庶出之身选定了李豫为太子。就这样,李豫一个出身卑微的小太监之子,走上了皇储之路。可谓是生逢时运,侥幸无比!

元和十四年,肃宗崩逝,李豫即位称帝,是为唐代宗。可他能否安享江山呢?登基之后,代宗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血腥的宫廷政变,杀害了嫡母张皇后和她的幼子。由此可见,从出生开始,李豫一路狼狈,命运坎坷多舛,最后虽能登基,却也是建立在鲜血和阴谋之上。

登基后行径令人沉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宗李豫登基之初,便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举措。他诛杀了生母张皇后及其唯一的嫡亲骨肉,接着又滥封宦官为王爵,听信谗言肃清功臣,最终放任亲信党羽横行暴虐,民不聊生。这一系列腐败行径,给朝野造成了沉重灾难。

代宗继位之初,张皇后想废黜他、另立太子,遂密谋政变。然而事情暴露,代宗遂下令诛杀了张皇后及其6岁的幼子李侗,血洗了整个皇嗣。代宗执政后,同时也下狠手清除了其他嫡亲王室,彻底切断了任何存在威胁的血缘关系。

不仅如此,代宗还大肆委任宦官做宰相,开创了从未有过的王朝乱象。首先,他将宦官丁大力击毙后,随即册封了另一宦官李辅国为宰相和王爵,成为史上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奴才。接着,代宗又任命宦官程元振为宰相,鱼朝恩为神策军统领。就这样,中枢军队完全沦为宦官集团的私有武装。

在权力的蛊惑下,宦官集团渐渐变本加厉,暴虐无度。曾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功臣,因忠言直谏被污蔑"妄言",遭到李辅国等人的陷害,最终含冤被杀。大唐建国已来百余年,朝纲从未如此败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权倾一时的宦官又将自己的亲信大量提拔重用,如王缙、常衮之流蜂拥上位,统治集团变得门阀腐化。他们为求私利,垄断官僚体系,把持朝政,搜刮民财,致使人民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

当年玄奘大师为了取经西行,曾拖家带口穷游万里,辗转九死一生。返回长安后,亲眼看到如此社会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对比之下,无不感叹朝野人心的彻底扭曲变质。

这一政权,早已经行将就木!

切身领导抗击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唐代宗在内政上做尽了荒唐事,但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表现,却赢得了万世称颂。面对安史之乱这场旷古罕见的大动乱,代宗亲自临军指挥,英勇击败了叛军,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大唐王朝。

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叛军占领了关中要地,并迅速包围了长安城。代宗与朝中大臣合力抗击,但战况一直胶着。后来,李辅国提议迁都洛阳,以长安为饵,诱使叛军过河而渡,从而乘虚打破僵局。

代宗听从了这一险棋,亲率精锐之师转移驻防洛阳。随后叛军如愿进逼长安,却遭到官军的迂回痛击,从此战局逆转。更有甚者,原本只是一支勘边小队,居然逆势杀入回纥,把叛军总帅安禄山的老巢打了个底朝天!

此后,代宗即以洛阳为大本营,亲自统帅数十万大军,采取了一连串的精心部署和狡猾谋算,使叛军步步走入围堵之中。叛军主力被困于大兰川要冲,双方遂在那里展开了惨烈的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宗亲自挥军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大兰川保卫战中,他更是三次亲临前线,鼓舞将士,为挽救大局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5年波澜起伏的残酷作战,安史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代宗既亲临军前,亦明断狡黠,可谓用兵有方,运筹帷幄,实在是一代谋主。若非他亲身出马,运用高超谋略,大唐王朝恐怕早已覆灭。

不过,与此同时,代宗为了镇压叛乱,也做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决定。比如说他放过了前叛徒朱纶等人,任命他们为都护和节度使,负责镇压其他叛军。这一决定极富争议,不知是出于信任、恩宽、用人无已,还是别有深意?

总之,代宗平定安史之乱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彰显了他英明神武的一面。可同时这场动乱的发生,也正是由于他在内阁中的昏庸纲纪所酿成的灾难。到底是福是祸,真让人颇有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藩镇割据根源有因

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在中央集权的问题上未作顺理成章的处理,反而酿下了更大的祸患。他一方面重用曾经的叛将,维系朝政权威;另一方面又恩赐藩镇,为他们披戴上节制中原的重任。这种矛盾做法,无疑是为日后的三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先说重用旧贼一事。很多当年参与安史之乱的叛军,在被平定之后未予严惩,反而被代宗直接纳为己用。比如朱纶、王武俊等人,不仅被宥免了死罪,还被委以重任,分别担任了西川都护和河中节度使。

代宗对他们网开一面,自有用意。一来是为了将他们这些武力拥趸拴在身边,二来也是考虑到用人之际,朝中确实元老凋零。只是不知代宗是否暗自忖度过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叛将们初时虽然归顺,但久而久之都渐渐张狂了,连中央的权威都开始不太服气。甚至还有人公开挑衅说:"就凭你们,也奈何不了我!"由此可见,此举酿成了多大隐患。

与此同时,代宗朝野并重,又因果封疆镇都统为王爵,授予他们掌控一方的权力。比如说,陆贽被任命为陕、汉、荆三镇节度使,被称为"陆三镇王"。杨铣被任命为中书令,独掌中原门户,后更被封为"秦王"。

代宗这样做,无疑是想要借重他们的力量,以维护中央政权,巩固皇统。然而事与愿违,随着封赏加码,这些藩镇领主的实力不断膨胀,逐渐强权独立起来。后来的"杨国"、"陆国"乃至"黄巢之乱"等,都与当年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有直接关系。

当时已经有人深远地指出:"陆新令独权恐生乱阻,而朝野不能裁。"然而代宗却对这一切无动于衷,置之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咋舌的是,代宗不仅任命曾经的叛将为镇守,就连之前的平叛大功臣如王佑、程万里等,最后也被贬为了边远地方的节度使。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挫折和打击,怨言自然无处宣泄。

如此种种,怎能不引发天下震荡?代宗一意孤行,恐怕正是造成王朝大厦渐次倾颓的根本原因所在。到了晚年,他不得已请儿子们各自打点一方,更使王朝版图遭到了重创!

儿孙们也狼狈不堪

唐代宗的昏庸作风,不仅给自己的江山造成了重创,就连他的儿孙后代也备受其殃。他的长子李重贤原本应该是合理的嫡传,可惜被诬陷夺嫡,最终只能出家为僧。代宗死后,另一个儿子李亨衍位为帝。但他也缺乏智谋,在位期间国力继续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宗在位期间,本想培养长子李重贤早日继承大统。但后来受到宠妾杨贵妃的诱惑,竟一时糊涂,听信谗言,将重贤狠心诬陷为"谋反",剃发为僧。这对儿子的惨遭,可见代宗昏庸之极。

重贤出家后,代宗转而另立李亨为储君。可是李亨性格木纳,根本无才无德,只因母亲武氏是代宗最宠爱的妃嫔,这才被指派为太子。武氏生性淫佚,对朝政并无建树,只知纵欲作乐。

代宗驾崩后,李亨遂袭位,是为唐穆宗。穆宗在位17年,期间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国力愈加衰微。惟一可圈可点者,是他立下了汗马功劳,驱逐了侵扰边疆的吐蕃军队。

然而国家这般颓况,朝野上下早已人心惶惶。后来,在一次边陲征战中,穆宗遇刺身亡。朝野哗然,众人只道是边军造反所致,却不知真凶另有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穆宗被杀一事,另有一说。有史料记载说,凶手其实是他的妃嫔长孙氏的党羽所为。因为长孙氏与穆宗正妻王氏争宠,被斥责为"贱人",心存怨恨,遂督同党陷害诛杀了穆宗。究竟如何,已无可考。

无论如何,穆宗的死是代宗昏庸酿下的又一大祸端。他的独生子李恒,才仅7岁,虽被立为帝(唐僖宗),但朝政已被掌控于王氏、长孙氏两党之手。朝中宦官们纷纷受贿勾结两党,皇室江河日下。

最终,在两党的你争我夺中,长孙氏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进而囚禁了王氏及僖宗母妃,独揽大权。可见,哪怕是王朝基业,也因代宗一人的无能付诸东流,满门抱薪。

从代宗一门的狼狈遭遇,可看出他这位开唐王朝倾斜的昏主,给家国社稷都造成了何等深重的伤害。儿孙们的结局沦为笑柄,正是报应当年他铲除亲家嫡胄,祸乱朝纲的酬酢代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