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惊世骇俗的判决在当时无疑引起了巨大的震撼和争议。一方面,有人拍手称快,认为乾隆英明神武,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道:一名九岁稚童,哪里来的如此凶残之心?难道不应从宽恕之?更有人私下猜测,是否另有隐情?乾隆为何如此断然?这场风波究竟是从何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桀骜不驯,胡豆惹祸根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那日,四川绵阳盐亭县一片青翠欲滴的山坡之上,三个村童相约放羊。他们是刘縻子、李子相和李润,年纪都在七八岁之间,相熟已久,每逢天晴便会牵着绵羊来到这片青青的草坪,一边放牧一边嬉戏游乐,乘凉消遣。

那日艳阳高照,三人牵羊而来,先是如常放牧。牛羊啃食起来,李子相便觉得肚子饿了,想起家中地里刚钻出新豆,便对妹妹李润说了声,随后二人便背着刘縻子悄悄离去。刘縻子见他们遁形去了,也未多想,专心看管起羊群。

只一盹儿功夫,李子相和妹妹便赶了回来,手里捧着一把绿油油的豆荚,发出阵阵清香。二人很自然地在一旁生起火来,开始烘烤豆子。袅袅的青烟飘散在空气中,夹杂着豆香,很快就把正在放羊的刘縻子给勾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縻子嘴馋地问李润索要豆子,李润见状,也就递了一颗过去。可惜这只是勾起了他更浓的馋虫,见李子相那边烤得正香,便直接开口向他要。李子相却推辞了,口里说着家中地里产的太少,只够自己和妹妹吃,而且烤的也不多。

这可着实激怒了刘縻子,他虽小,但心高气傲,自诩地位不凡。他怎能被这等小子如此小瞧?当下就冲着李子相破口大骂,蛮不讲理地要他把手中所剩无几的豆子统统拿来。李子相气不过,二人就在这么一点小事上大吵了起来。

就在这时,刘縻子竟对李子相动起了武手。他突然朝李子相扑去,狠狠地揪住他的领口,对着胸膛就是一拳,一股邪劲儿迸发而出,直把李子相给震懵了...

二、血腥肉搏,同伴经年命断

刘縻子的这一拳来势汹汹,打得李子相猝不及防,几乎摔倒在地。李子相勉强站稳了身形,刚想还手,却见刘縻子已然扑了上来,对着他狂风骤雨般地拳打脚踢。

李子相虽年纪尚小,却也不是泄气的种,当即奋力反击,二人便在山坡上扭打成一团。拳脚相加,口中狠话连绵不断。李润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想要劝架,却被刘縻子一把推开,摔了个狗啃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块尖锐的石子不慎被李子相踩中,他的身子一个踉跄,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正好腰眼处磕在了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刺骨的剧痛传来,李子相只觉浑身一麻,几乎当场昏死过去。

刘縻子见状,更是如狂风疾草般扑了上去,对着李子相的腹股沟处疯狂殴打,竟连连数十拳踢了上去。李子相奄奄一息,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李润见状惊恐万分,急得嚎啕大哭。

她拼命想去拉扯刘縻子,却被对方一把推开,刘縻子仍旧对着昏迷不醒的李子相拳打脚踢,竟还拾起一旁的石块,对着李子相的头部和腹部狠命砸去,鲜血瞬间溅了一地。

就这样,在妹妹的哀嚎声中,李子相终于撑不住了,闭上了双眼,永远睡去。刘縻子这才停了手,喘着粗气,看着地上死不瞑目的同伴,一言不发。

这时,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有人见到了这惨剧的全过程,更有人目睹了最开始的一幕——他们为了几颗豆子争执,竟演变成如此惨烈的杀戾。

有人急忙找来了邻村的医生,但医生见了李子相已然毙命,只能缄口不言。村中掌事人随即报了官,刘縻子很快便被铁钳捕了起来,李子相的尸身也被收拢,按规矩行了仵作,确证其死因正是刘縻子暴力殴打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乾隆铁面无私赏罚分明

这起令人痛心的命案发生后,很快便传到了官府耳中。盐亭县太守面对如此特殊的案情,难免束手无策。按说明文规定,十岁以下幼童杀人,须向朝廷禀报,由皇帝亲自定夺。可眼下这名凶手刘縻子年仅九岁,难道真要如此从严处置?

太守思虑再三,终究决定严格按律行事,遵照大清律例,一并将案情呈文禀报四川布政使总督文绶。文绶亦为难了一阵,最后决定暂缓定论,先将案卷及时奏报京师,候旨而行。

消息很快通过刑部呈上皇榜,由乾隆皇帝亲自批阅。随同案卷的,还有官员们的处理意见——他们认为,刘縻子虽然杀人,但年纪太小,可以从宽处置;而且案发源于孩童打闹,并非蓄意谋杀。依律论处,最多判其无期徒刑,或者赎免。官员们还附上了雍正十年发生在北京的一起同类案例作为参考。

那件案子的情节是这样的:当年有两名年纪相仿的少年,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下,竟斗殴致死。雍正帝经审理后,最终判处年长者重徒,年幼者从轻发落,这也算是对幼年犯有个前例可循了。如今官员们亦希望,乾隆皇帝能像雍正年间那般,从宽恕处。

然而,乾隆皇帝审阅案卷后,态度坚决,断然不同意官员们的建议。他认为,尽管刘縻子年纪小,但手段如此凶狠,罪行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大恶极,决不能宽恕。况且,如果任由一介小儿就这样伤人命而不加惩治,将来这等凶徒长大后,又将作何惊人之罪孽?为绝后患,维护社稷,就必须从严从重,秉公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于是亲自批了两个大字:"绞杀!"

四、孩童刑事责任早有先例

乾隆皇帝判处刘縻子极刑,此决断固然严厉,却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前例可循。事实上,早在上古时期,儒家经典便已就幼童犯罪做出了明确规定。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创立刑律时,曾制定"三纲"之法,明确列出了三种情节特殊的罪犯可以免于绞罪,其中便包括"七岁以下幼小杀人者"。由此可见,当时立法者对于幼童犯罪已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并赋予了特殊的法律待遇。

到了明朝,这一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细化。根据《大明律》的规定,十四岁以下的幼童杀人,可免于极刑。而在九岁至十四岁之间,需要具体情节区分对待。如果是"蓄意杀人",即怀有主观故意,就应按杀人罪从重处置;若是"无蓄意杀人",即无心之过或者过失犯罪,则可以减轻或免于惩处。

这一规定在随后的清律中亦有延续。《大清现行新律》中明文规定:"幼年犯罪,杀人,分别情节:如系无心,无意伤人死者,不治其罪;若因故意伤人致死者,视故意伤人罪治之。"由此可见,杀人罪中关于幼童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古已有之,清律依然沿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刘縻子一案而言,乾隆帝之所以判其极刑,无疑根据的就是这一规定。案卷显示,刘縻子是故意伤害同伴致死,因此即使他年龄幼小,依律也应被视为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置。乾隆此番断案,实则是严格执法,依照律例办理。

五、刘家伤残,李家断根绝嗣

这桩惨剧发生后,双方家族遭受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李家更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子相去世后,尸身经仵作确认系被暴力殴打致死。便依律治理,判了棺木一口,并由地方官提点主持了一次出殡。毕竟,李家自古祖祖辈辈便是绵阳这一带的世户,家中子嗣单薄,李子相便是家中唯一的一个男丁。如今不幸早逝,李家从此子嗣断绝,根基不存。

老李氏悲痛欲绝,连连请命自缢以尽人伦大理。终究还是村长等前来劝阻,这才作罢。只是从那以后,李家门庭便几近凋零。祖产田亩无人打理,渐被他人盘剥了去;家徒四壁,连足供给老李一家三口衣食都愁颜。

至于刘縻子一家,情况虽然好些,却也大受牵连,名声扫地。当初,乾隆皇帝判了刘縻子的绞刑后,四川布政使即遵旨行事,很快便将其捕获,经简单羁押后,就在绵阳县城示众行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儿子命陪黄泉后,刘家老妪悲恸万状,只恨子孙不教。原本刘家也是当地望族,如今遭此祸患,家门几乎成了遭人耻指的对象。更有暗地里人在背后猜忌,说刘縻子生性桀骜,恐非偶然一次蓄意伤人,说不定他自幼便滥杀无辜。

就在这桩案件发生几年后,刘家长子生下一子,看着那稚儿目光呆滞,竟生来便是哑巴。不少人都在背地里暗自嘀咕,说这是刘氏罪孽深重的缘故。只是话虽如此,却也再也没人敢对着刘家人撒野了。曾几何时,刘家却是令人景仰的望族,如今一朝沦为寒门,可怜可怜。

从此,李家与刘家之间更是结下了永世不解的怨仇。两家本已是世交,如今却一朝陷入血海深仇,无论是男是女,见了对方都是怒目相视,恨之入骨。双方更是暗自发誓,这笔血债,必将代代相报,决不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