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华北地区,八路军牺牲了许多英勇战士。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五名勇士在绝境之中宁死不屈,壮烈跳崖。当时谁也想不到,在这场殊死一搏中,居然有两名勇士躲过了死神的魔爪,活了下来。多年后,其中一位幸存者葛振林终于揭开了这个令人费解的谜团。他是如何与宋学义两人在绝境中捡回一条命的?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令人动容的细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壮的狼牙山战役

1941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为了报复"百团大战"的失利,日军调动10万大军,对八路军的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行动。九月初,日军先头部队三千人占领了狼牙山一带,企图诱捕八路军主力。

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上级命令八路军主力带领群众转移到外线安全地区。狼牙山地区仅留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守卫阵地,负责掩护主力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月的暴阳如火,狼烟四起。五名勇士选守东山口一处名为"小鬼脸儿"的险要之地,准备迎战日军。破晓时分,敌人开始发起进攻。马宝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让大家耐心等待敌人靠近阵地后再开火。枪林弹雨中,马宝玉与战友们尽最大努力阻击,手榴弹也不断飞向敌阵,敌人伤亡惨重。

日军起初误以为遇上了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而调兵轰炸阵地。到下午,大部队已完成转移任务。马宝玉下令撤离,不料前方是一条岔路口:一路通向主力部队方向,可敌人却紧追在后;另一路则是通往棋盘陀的绝路。

面对这个生死抉择,马宝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我、保卫主力的道路。他领着四名战士向棋盘陀转移,并有意将行踪暴露于敌人,引开了敌人的矛头。

子夜时分,敌人再度发起疯狂进攻。五名勇士凭借地利,以枪炮、手榴弹、乃至石块,顽强抵抗。当最后一块石头也被投掷出去时,马宝玉向战友们发出了感人至深的话语:"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

五人相继折断手中的枪支,昂首挺胸,纵身跃入深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怒吼,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不屈的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死绝境中的拼搏

当五名勇士跃入深谷时,谁也没有料到,他们中的两人在那惊心动魄的一跃之后,竟然捡回了一条命。葛振林回忆说:"我与宋学义是搭着肩膀一起跳下去的,也许正因此我们才被树枝挂住,保住了两条性命。"

1918年,宋学义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县北孔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21岁的他加入了抗日游击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两年后的1941年,宋学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在这一年,他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和马宝玉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最终遭遇了狼牙山一役。

1917年,葛振林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1937年,20岁的他就已加入革命武装,成为一名抗日战士。三年后的1940年,葛振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功勋卓著的他,在狼牙山一役中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副班长这一重要职务。

九月的黄昏时分,枪林弹雨不绝于耳。五名勇士早已子弹打光,手榴弹也用尽了。就连能搬动的石块也不复存在。眼见敌人就要拥上阵地,葛振林和宋学义对视了一眼,在那一刻,他们似乎已看到了生命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生死关头,班长马宝玉开口了。他庄严地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

五名勇士合拢武器,昂首挺胸,扬眉吐气。他们相继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狼牙山悬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他们最后的呐喊,是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

狼牙山下,一片寂静。敌人只看到五具无头的尸体,丝毫没有发现还有两具温热的身躯正在挣扎求生。葛振林和宋学义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躲过了死神的爪牙。

当年19岁的村民余药夫,曾亲眼目睹了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不久,他在双鞍岭发现了浑身是血的葛振林和宋学义,立即将两人背到附近的庙宇,请道士为他们施救。

三天之后,伤愈的葛振林与宋学义离开庙宇,准备前往找寻上级部队。余药夫要求随同前往,却被葛振林婉拒:"我们有今天没明天的,你还是照顾你的家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来就是一段征途,有人来时就奔赴战场,有人注定要为国捐躯。而葛振林与宋学义,则是上天垂怜,让他们在绝境重拾希望,活下来继续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战。

生还者的绝境中重生

葛振林和宋学义在悬崖下与死神搏斗,被当地村民余药夫发现。余药夫当时年仅19岁,在双鞍岭发现两人浑身是血,立即将他们背到附近的庙宇,请道士救治。

三天后,两人伤愈,准备前去寻找上级部队。余药夫要求随同前往,却被葛振林婉拒:"我们有今天没明天的,你还是照顾你的家人吧。"临别时,葛振林嘱咐余药夫:战争结束后,一定要好好读书。

离开庙宇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开始艰难的寻亲之路。他们只凭着有限的线索,在狼牙山一带小心翼翼地打探,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驻扎的地方。上级得知两人生还的消息,皆喜出望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回到部队,两人遭到了同袍们的热烈拥抱和赞许。葛振林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九班副班长,宋学义则被分配为六班战斗员。

1942年秋,我军在狼牙山地区发起了一场反扫荡作战。在这次战役中,葛振林亲自率领战士打了一个漂亮的游击战,击毙敌人2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此役过后,葛振林被评为七连三班副班长,任务是镇守保定附近的大岭村。

半年后,葛振林又一次立下赫赫战功。当年4月,敌人出动近千人的兵力,企图夺取大岭村。葛振林临机指挥,集中全村武装力量与敌人激战,最终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此役中,葛振林亲手射杀了5名敌人。

1944年9月,葛振林以优异的战绩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四支队一连连长。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葛振林一直身陷火线,立下无数功勋。

另一位生还者宋学义,在重返部队后,也时刻保持战斗状态。1943年,他首次担任班长职务,率领战士完成了多次游击战斗任务。1944年6月,宋学义奉命护送一批群众转移,途中遭到敌人伏击。宋学义沉着指挥,最终全部无伤顺利转移。这一出色表现,令他获得了晋升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3月,宋学义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四支队三连连长。随后几年,他率领战士先后夺取了保定府城关、白洋淀、南苑等重镇,立下赫赫战功。抗战胜利后,宋学义继续从军,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生死存亡之际,上天让葛振林与宋学义捡回了一条命,给予他们新生的机会。两人在随后的战火硝烟中,一次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热忱。

革命英雄的后半生

解放战争胜利后,葛振林和宋学义继续服役,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949年9月,葛振林转业北京,被分配到华北军区陆军炮兵学校任教。期间,他曾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1959年,年已四十有二的葛振林离休回乡。

离休后,葛振林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当地的青少年教育事业中。他多次自费设立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同时,他也是保定市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人物,他常年四处讲课,将珍贵的革命历史传播给更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葛振林作为受邀嘉宾来到北京观礼。令人钦佩的是,尽管事过境迁,高龄的葛振林依旧保持昔日的英姿。1995年6月29日,葛振林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78岁。遗体被安葬在其出生地河北保定曲阳县党城村。

比起葛振林的传奇人生,宋学义的后半生显得略为平淡。离休后,他一度在北京从事采购供销工作。上世纪70年代,退休的宋学义回到家乡开封,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事业中。在当地,他成为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凭借自身的勇气与智慧,宋学义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养牛、养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宋学义很喜欢与乡邻们谈天说地,谈论国是大事,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1992年,宋学义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的儿子宋道义对父亲无比敬重,誓言要将父辈的革命事迹加以传承。事实上,宋道义后来成为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革命史学者。他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有关父亲和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史料,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永世流传下去。

2004年,新加坡一家报社出资在河北保定修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宋道义参与了纪念馆的设计规划。他以身边人的独特视角,为纪念馆提供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今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仍给无数人以力量。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不懈奋斗、百折不挠。葛振林与宋学义用生命书写了英雄辉煌的一页,让我们永远受用不尽。

英雄的生死谜团终被解开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战役的种种疑团才算彻底解开。早在1988年,时年73岁的葛振林就已将当年的惊心动魄细节娓娓道来。多年沉默,是因为那段岁月太过艰苦,令人唏嘿。

葛振林回忆说,在被发现之前,他和宋学义已连续昏迷了两天两夜。醒来后,虽然浑身是伤,但他们依然拼尽全力活了下来。"我们当时是搭着肩膀一起跳下去的,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被树枝和灌木挡住,没有摔到谷底。"

这段话解开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何狼牙山战役中,五名勇士竟有两人捡回一条命。原来,正是葛振林和宋学义在绝境关头的临危相救,才让彼此侥幸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振林还透露了更多令人动容的细节。"摔下去的时候,我们俩谁也没想过能活下来。我只记得在半空中,对面的宋学义突然对我说了声'同志再见'。"短短一句话,浓缩了那一刻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近。

"我俩并不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只是偶尔在一起值过几次班。但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却靠拢在一起,扶持着对方一起跳了下去。我想,这大概就是共产党人'一棒子打不出,毕竟好汉'的精神写照吧。"

葛振林继续说,从狼牙山被发现到后来寻获上级部队,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他和宋学义全无线索可循。不过,多亏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相助,他们才最终与大部队团聚,化解了生死危机。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就是余药夫那个年轻人拖着我们两个满身是伤的人,不顾个人安危,带我们躲进了一座庙宇。如果不是他的英勇无私,我和宋学义恐怕就会毙命在狼牙山山麓。"葛振林动情地说。

在葛振林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一个生动缩影。不仅仅是英雄们的赤胆忠心,老百姓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也让人动容。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记忆,正是新中国能够诞生并不断壮大的基石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像葛振林这样的亲历者,狼牙山五壮士战役中的前因后果才得以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英雄史诗,用鲜血浇灌出了新中国的曙光。这份不朽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自强的最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