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夏,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迎来一位“稀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的污蔑,斯诺同毛主席进行了深入交谈,感悟颇深。

而他为毛主席所拍下的一张照片,更是宛如炸弹一般,把蒋介石吓得脸色大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云南网新闻《斯诺访问陕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中青在线《中国纪行(之一)未知之地(中)》,中青在线《新“西行漫记”走笔——重走斯诺之路看变迁》,人民政协网《追记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写《红星照耀中国》》),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为解疑惑 远赴陕北

斯诺会选择远赴延安,源于1934年美国出版商哈里逊的突然到访,对方以750美元为酬劳要求斯诺撰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的书。自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一面奉行“不抵抗政策”,一面疯狂抹黑我党和红军,这使得西方普遍对共产党存在偏见。

这正中斯诺下怀,早在1935年他就参与了燕京大学等高校学生组织的“12·9运动”,对坚持抗战的中国人民深表同情。鲁迅、宋庆龄都是斯诺的好友,借助这些爱国志士的关系,斯诺愈发对中国共产党感到好奇。眼下,采访共产党人的机会近在咫尺,他怎能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德加·斯诺

而在1936年4月,斯诺又打听到张学良有意让东北军与红军停战,这个消息让他欣喜若狂。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被国民政府称作“流寇”,斯诺虽有意去采访,可碍于东北军和红军的关系而无法成行。既然两方已握手言和,斯诺也无需再心存顾虑,于是他直接找上了张学良。

张学良批准了斯诺去延安的请求,并为他签发特别通行证,中共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则帮他用隐形墨水写了封介绍信。1936年6月3日,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带着24个胶卷和2架照相机及介绍信,乘火车自北京出发。7月,斯诺抵达保安,踏上了红色苏区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诺(左一)在延安

出生于1905年的斯诺,家境贫寒,1928年从密苏里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的七年多时间里,斯诺先后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记者,于1933年又出任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一职。日军侵华后,斯诺也成了抗日群体的一份子。

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领导这个红色政党的毛主席,斯诺始终是疑惑的。那时在蒋介石的操纵下,共产党被描述成“红毛绿眼睛的知识匪徒”,外界对共产党的各种传言让斯诺心里也很是没底。但当真正来到陕北后,当地红军和民众的热烈欢迎,让他又改变了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一个政府全体内阁成员的欢迎,也是第一次受到的倾城出动的欢迎。”

周总理是最先接见斯诺的领导人,因为是第一个来到红军防线的西方记者,我党对斯诺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街道到山头,印有中英文欢迎标语的横幅比比皆是,“中国人民抗战红军”的红旗让斯诺大受震撼。他难以想象,生活困苦的陕北红军和老百姓,竟仍对自己如此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值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前夕,为了反抗蒋介石的重重围剿,红军被迫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漫长的艰苦跋涉,让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战士变得面黄肌瘦,可他们望向斯诺的眼神却依然神采奕奕。斯诺连连惊叹的同时,也不由得好奇,毛主席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深入攀谈 留下名照

为了安顿斯诺和马海德,我党将二人安排在中央政府外交部的招待所,并为他们配备了马匹和枪支。1936年7月11日下午,在马海德的陪同下,斯诺终于见到了被蒋介石悬赏25万取首级的毛主席。看到打扮朴素的毛主席出现,斯诺震惊不已,难道这真的是红军领袖吗?

“他(毛主席)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诺和毛主席

毛主席一点儿“土匪”的派头都没有,他的军装到处都是补丁,居住的窑洞更是简陋不堪。一张小床和两个放满书籍的书箱是毛主席的所有“家当”,对比斯诺住的招待所简直天壤之别。斯诺原以为毛主席作为领袖,吃穿用度必定从优,未想到他竟一直住在这样的窑洞中!

在陕北的窑洞里,斯诺同毛主席谈了许多,毛主席向他讲述了红军如何反抗国民党和打击日军侵略者。毛主席指出,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尽早确立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是夺取这场胜利的必备条件。毛主席的政治智慧让斯诺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决心要为毛主席写一本传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保安生活的那些天里,毛主席质朴诚恳、谦虚好学的品格,是斯诺此行最宝贵的收获。不管是国共两党的纷争,还是苏维埃运动,毛主席总能给出独到见解。斯诺认为,毛主席需要西方媒体的力量来为自己“正名”,故而希望毛主席讲述个人生平。伟人不同意,斯诺又道:

“现在外面有人说您是狂热分子,是个无知的农民,是个半死不活的肺痨病人,还散布您死亡的传闻……您也该纠正一下谣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出临时起意的“激将法”果然奏效,本来还坚持“个人无关紧要”的毛主席,最终同意向斯诺叙说自己的人生经历。于是那之后的十几个夜晚,斯诺抱着本子蜷在窑洞的小床上,听毛主席用湖南方言将他的前半段人生娓娓道来。从晚九点到次日凌晨两点,日日都是如此。

文字资料虽有了,但想让世界了解到最真实的毛主席,照片亦是不可或缺。于是在某个秋日清晨,当看到毛主席迎着朝阳走出窑洞的那一刻,斯诺立马举起照相机拍了照片。不过,看到毛主席略显凌乱的头发,斯诺又觉得不太满意。他想,若是伟人再戴上帽子,那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诺想到毛主席的八角军帽已洗到发白,又去找其他人借,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斯诺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到毛主席头上,没想到却意外合适。就这样,斯诺拍下了那张震撼世界的毛主席照片,而那顶军帽则在多年后被斯诺夫人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斯人已逝 美名长存

1936年10月,斯诺结束四个多月的陕北苏区之行,返回北平开始写书。1937年10月,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改名《西行漫记》在中国发行。《密勒氏评论报》花重金买下斯诺拍摄的原照片,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后,总统特使卡尔逊同斯诺进行了会面。因为斯诺的“破冰之旅”,美国兴起了以作家海明威为首的“访华潮”,如美国军事代表团1944年就曾访问延安。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斯诺这样心怀正义的国际友人,世界才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回到美国后的斯诺却并不好过,随着二战结束,他和史沫特莱等媒体人因为与中共“关系密切”遭到了迫害。即便斯诺举家移民瑞士,美国当局仍对他密切监视,使其无法前往中国。直至1960年,时隔21年后,年近花甲的斯诺才得以再次同毛主席见面。

1970年10月,斯诺应毛主席之邀,偕同夫人一同来到天安门参与国庆观礼。斯诺的此次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解冻,而他在两年后发表的《我们同毛主席谈了话》,更是让美国总统尼克松坚定了访华决心。1972年2月21日,中美建交,但斯诺却再也盼不到这一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2月15日,在尼克松访华前三天,斯诺因癌症恶化不幸去世。遵照斯诺遗愿,他的夫人在其死后将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当年那封毛主席写的介绍信则被转交给了邓小平。故人已逝,但斯诺永远都是中国人民的国际挚友,向他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敬意!

参考资料

【1】云南网新闻《斯诺访问陕北——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https://news.yunnan.cn/system/2021/06/17/031516700.shtml
【2】中青在线《中国纪行(之一)未知之地(中)》;
https://zqb.cyol.com/html/2013-09/27/nw.D110000zgqnb_20130927_3-12.htm
【3】中青在线《新“西行漫记”走笔——重走斯诺之路看变迁》;
https://news.cyol.com/gb/articles/2021-07/11/content_4XGxJHWlw.html
【4】人民政协网《追记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写《红星照耀中国》》
https://www.rmzxb.com.cn/c/2019-08-12/24062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