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一“车”激起千层浪,还是在火炉大武汉。

随着“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400台无人车运营,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也引发出租车司机对自身生意受冲击,就业受影响的担忧。

一篇武汉出租车司机声讨网约车和无人驾驶的小作文,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于无人科技飞速发展下自身就业的担忧。

汹涌的科技浪潮,引发汹涌的舆情浪潮。

人们的焦虑,是必然,科技的前行,也是必然。

理性冷静之下,除了拥抱这种带有巨大焦虑的浪潮,我们别无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无人驾驶,焦虑中快跑

站在无人驾驶风口浪尖的萝卜快跑,其实早已经在全国多地开跑。

媒体报道资料显示,萝卜快跑已经在全国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实现超一线城市全覆盖。同时,还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与测试。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萝卜快跑在开放道路提供的累计单量超过600万,稳居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武汉,算是萝卜快跑的高光之地。

在武汉,萝卜快跑投放了超过400辆无人驾驶汽车,第一季度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有了饱满的订单支撑,萝卜快跑也已经预计将于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武汉,也绝对是无人驾驶的福地。

武汉先是用真金白银打造了一套标准极高的封闭测试区,不仅还原了各种真实路况,还制造出各种极端天气场景的模拟环境,主打一个仿真和严苛。

而后,又开放了全球最长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

数据显示,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累计突破3379公里(单向里程),覆盖武汉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6月中旬,自动驾驶累计出行服务订单突破158万单,累计服务198万余人次。

无人驾驶如此优秀的市场表现,必然也就分流到了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的订单,引来了众多司机们,乃至旁观大众们的质疑。

于是,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手撕网约车和无人驾驶的小作文,甚至一度还在网络传出了无人驾驶要在武汉暂停投放的小道消息。

越来越多人在“科技抢夺底层人们饭碗”的深刻焦虑中,害怕自己成为那个只能被迫直接躺平,而后静静地做那个被时代抛弃,招呼都不打一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无人科技,大势挡不住

焦虑再大,但无人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确实是挡不住的。

没有什么好去掩饰,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无人驾驶等无人科技的重要性。

一是,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后悔。

二是,我们今天不做,别人也会去做,还会做得更快更好。

毕竟,在全球,无人科技已经是国家必争之地,各国都在加大投入力求抢的先机,不被人甩在身后。

许多冲突战场,无人机作战已经成为标配,并且大显神威,而无人船、无人舰艇,还有不需要传统人海冲锋陷阵的机器狗,都在刷新着人们对军事作战的认知。

如果觉得战场还是有点远,那就从人们身边的生活中来说,无人科技同样日益成为各个领域的好帮手。

时下很火的低空经济概念中,主力之一就是无人机

无人机不仅仅是已经加入快递员大军,在林立的高楼中穿梭,成为物流运输领域新的明星,还在航拍与摄影、建筑与测绘、农业与环境监测、应急救援与灾害管理、教育与科研等领域都扛起了重任。

在无人餐厅,顾客扫码自助点餐,机器人服务员把穿梭送餐搞定;在无人超市,人们拿了商品再自动支付,一键搞定;在惊险的茫茫深海,依靠无人作业技术,海洋石油开采、深海潜水等高风险任务更加轻松,再也不用担心人员伤亡和资源浪费。

就拿当下热议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来说,那参与的城市和企业也是极多的,极其重视的。

电动汽车全球领军者的特斯拉,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传闻将在国内推出全自动驾驶技术。

7月初,工信部等五部门官宣,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20个城市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从国家层面多点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运用。

7月4日,上海已经发布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很快将启动面向普通市民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实地测试,测试期间还是全程免费。

在广州市黄埔区和南沙区,已经有三个品牌的无人驾驶网约车在运营。

在深圳,已经有数千家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在摩拳擦掌。

面对新一轮技术跃进的关键期,越来越多城市和企业都将无人驾驶当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在自动驾驶产业上领跑的诱惑,武汉挡不住,其他城市同样渴望至极。

所以,在无人驾驶等新科技发展上,根本不在于人们想或者不想,愿意或者不愿意,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不得人们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科技向善,利益要兼顾

当然,科技发展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等于说科技发展不需要考虑人的意志。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资本机构等一家家个体单位去协调资源,去推动落地,这中间免不了要与方方面面打交道,更少不了与社会各阶层的直接沟通和利益博弈。

一旦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或者站到很多人的对立面,再美好的科技,发展应用起来也必然是阻力重重,或是无果而终。

大多数人们,并不排斥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否则也不会有前些年移动支付、共享商业模式等各种新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快速应用普及,既成就了一批产业新巨头和独角兽,也实现我们在全球产业的弯道超车。

这些新技术新模式,也确实在快速发展中,既给人们带来了工作生活的极大便利,也推动了产业的迁跃,造就了很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高收入工作岗位,也自然成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创新。

一次次尝到过创新发展甜头的人们,当然是期待和欢迎更多既带来便利又带来实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人们担心和抵制的是,产业巨头们在创新的大旗下,左手技术右手资本,一路猛攻,让市场、让就业、让社会资源更加向少部分群体手中集中,更多普通人群尤其就业底层,却不得不被冲击,甚至被出局。

技术革命,虽然总是要淘汰掉一些旧东西的。

无人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也是要对一些群体形成降维打击,但不能光想着或者讲着降维打击的“鬼故事”,而应该是创造并讲述带动更多群体和产业升维的“好故事”。

对于具有技术,资本,人才优势,又有政策加持的科技巨头们来说,拿着一手既有政策支持又有趋势加持的好牌,打出的春天不能光只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应该让更多人雨露均沾,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创造未来的好春光。

如果砸烂了很多人的饭碗,却只让自己一小部分群体鸡犬升天,让更多人一地鸡毛,那终究也会是一手烂牌。

无人科技,名字虽说是无人,但本质上还是为人服务,而不是真的让人靠边站。

真的“无人”了,任何技术再新再酷,给谁用,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面对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檄文”,决不能以纯技术视角来看待,决不能以一句“趋势必然”来回应,而是更应该读懂背后的群体担忧和公众焦虑,从而让新技术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兼顾更多群体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有互联网大厂曾提出过“科技向善”的口号,更早以前,有手机巨头长时间将“科技以人为本”奉为金条玉律。

曾经的口号,到今天听起来其实历久弥新,在当下的环境中更有特别的价值。

要科技发展,也要人文关怀,更要利益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