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里跳热舞、在宫外泡温泉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那个一身红烧肉、胡旋舞跳得极好的干儿子安禄山,会让他们彻底翻车。

主要是伦理不对呀。

现当下,都是年轻的干儿子,年老的才老干妈呢。

结果你们非得反着来。

这不就反了嘛。

那么盛的唐,从此成了衰唐。

也幸亏郭子仪李光弼联手再造。否则,大唐公司,从此破产清算。

当然历史也会一次次清算。

山西人社也比较体贴。

居然买一送一,一块出版。

有穆渭生先生的《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就有马驰先生的《李光弼:寂寞的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策划编辑也是有心。单书名就可看出,二人虽然历史之功可能不分仲伯,但结局与处境,貌似有很大的不同呢。

是社交圈的缘故,还是个人性格的缘故?

当然,你也可以加上运气,甚至家庭资源之类。

平复安史之乱、挽救大唐于危难,李光弼与郭子仪并称“李郭”。若论实际战绩,李光弼更在郭子仪之上,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他指挥的太原保卫战、河阳之战、怀州之战精彩绝伦,而郭子仪一溃于清渠,再溃于相州(相州就是我们安阳哈,我得特别指出)。就相州之战言,郭子仪所统朔方军居后先溃,影响全局,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而李光弼所统河东军,则整勒部队,全军以归。

王阳明评曰:“以战功论,李光弼奋其智勇,克敌制胜之功视郭为多。”

但二人结局却迥然不同。

郭子仪是妥妥的人生赢家,生前,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身故后,获谥号“忠武”,德宗哭送灵柩,灵位附祭于代宗庙廷,享受国家祭祀。时至今日,仍是家喻户晓,可谓名垂千古。

相比郭子仪的风光无限,战功在郭子仪之上的李光弼,生前境遇和身后声名却落寞寂寥,缘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同样也是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事故。

论军事才能,郭子仪不如李光弼,可论综合才能,郭子仪却要比李光弼高出许多。

在人情事故的处理上,郭子仪没有短板。

郭子仪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虽战功卓越,却居功不傲,宽厚待人,不仅获得皇帝信任,也能与当朝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和藩镇将领田承嗣、李灵曜等搞好关系,甚至化敌为友。鱼朝恩曾暗地派人刨了郭子仪父亲的坟,手握重兵的郭子仪闻知后,却并没有对鱼朝恩作什么,还自言这是天谴,把事摁了下去。

反观李光弼,待人处事则刚刚的拙。

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工谋于国则拙于身,作为部下的李光弼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己,两人关系莫逆,王忠嗣遭李林甫构陷被贬后,李光弼感念故帅,耿耿不忘,安思顺接任河西节度使后,荐李光弼迁右金吾卫将军,充节度副使;代任朔方节度使后又荐李光弼任朔方节度副使,并代行节度使之职,甚至想把女儿嫁给李光弼,但李光弼却认为安思顺和李林甫是奸党,拒了亲事,称疾辞官,回了长安。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身为安禄山堂弟的安思顺被唐玄宗剥了兵权,郭子仪取代安思顺成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亦返回军中。郭子仪原本就是安思顺部下,而安思顺取代的是李光弼的老上级王忠嗣,故而在安思顺当节度使时,李光弼与郭子仪二人就互相看不上,即使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都是瞪眼对瞪眼。

唐玄宗诏命郭子仪挑选一名有才能的战将,深入叛军后方,威胁其老巢范阳,郭子仪不顾个人恩怨,毫不犹豫举荐李光弼。当郭子仪向李光弼传达诏命时,李光弼还以为是郭仪陷害自己,死期将至,言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一句话,我可以死,但请保全我的妻和娃。郭子仪拉住其手说,这都啥时候了,东征重任非你莫属,咱们之间还计较个啥。

这句话,居然让我想起了我们河南帅哥袁世凯。他跟人消除个人恩怨,也是这话。娘们才家长里短的,是吧,我们可是干事业的,啊哈。

是的,在此后的平叛活动中,郭李二人彼此信任,互相配合,才有了所谓的再造大唐,与世称李郭。

只是,两人处理人情事故,大大不同。

难道原因在于,郭是纯粹汉人,而李光弼是胡人血统(父系入朝蕃将,母系契丹酋长之女)?

一句话,不会弯弯绕呀。

764年,李光弼抑郁中病故,终年56岁,此时距离他平定安史之乱,不过一年半而已。瞅瞅,就没有享受名将人生。

倒是郭子仪,一口气活到85岁,开枝散叶,子孙多到,他只会点名,人都对不上。当然,他家的儿子,当朝的附马,老李家的小女婿,还敢打公主,打了还白打——连皇老丈人都说,儿女家家的,人家在卧房里吵个闹,咱们大人就不要管了哈。

哈。

人与人的事功可同,但命运却可以很不同。

公司就是朝廷。反过来,朝廷又何尝不是公司。郭子仪与李光弼两种不同类型的武将,何尝不是两种不同的员工,是吧。

所以,不只是文史。这两本书你也可以当打工手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