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又发生洪涝灾害。7月25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洪涝灾害后,市民要注意饮食、饮用水、环境等卫生安全,提高防病意识,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早就医。

饮用水卫生安全

不喝生水,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过处理的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直接饮用也存在危险。在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要用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

食品卫生安全

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用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淹死、病死的禽畜可传播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等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

保持环境卫生

对室内室外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不随地大小便,易传播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及时清理积水和淤泥,清除粪便、垃圾,减少蚊蝇滋生;及时处理动物尸体,如深埋或焚烧。

加强手卫生

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止病从口入,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建议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个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患者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患者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预防皮肤溃烂

尽量不要让皮肤长时间泡在水里,尽量避免划伤皮肤、不要抓挠皮肤,接触脏水后要尽快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小时至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避免在洪涝期间,经过积水路段。

防治病媒生物控制

洪涝灾害后,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可用苍蝇拍等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时,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可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蚊。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来源 太原晚报 记者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