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时期的毛主席,身边四个最信任的伙伴,竟然不是周总理朱老总等几位老战友,也不包括他的儿女。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带头人,那可是有大本事的了不起人物。能被主席信任的人,肯定也是特别出众、不一般的人。
到了晚年,毛主席坦率地说,有四个同志是他最为信任的。这四个人里,有一个人能不经过审批就调动部队,还有一个人有权知道所有机密。那这四个人究竟是谁呢?他们跟毛主席之间又有着啥样的事儿呢?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曾以此来评价叶剑英元帅。
主席跟叶帅那深厚的战友情谊,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开始就有了。主席是咱党内特别出色的领导人,叶帅则是军队里相当优秀的指挥官。
在长征的时候,叶剑英曾多次帮毛主席化解危机。
1936 年,党中央鉴于当时社会实际状况,拟定了北上抗日的新规划。然而,张国焘不肯领着红四方面军往北去。
于是,党中央开了好些次会,把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定为前敌总指挥部,让徐向前当总指挥,叶剑英做参谋长,这样才总算把张国焘说动了。
然而,他的阴谋压根儿就没停止呢。
沙窝会议完了后,张国焘偷偷地找右路军政委陈昌浩,打算领着自己的直属部队朝南走,要跟党中央对着干。
这想要分裂党内组织的秘密电报,最后让正在开会的叶剑英给截住了。叶剑英刚看到电报内容,就感觉这事不简单。
那叶剑英就找了个借口讲:“我这身子好像突然不太舒服,有点扛不住了,我得先走啦。要是有啥事,麻烦你们帮着把会议记录转交一下。”
从会场出来后,他立马拿着密电赶赴党中央指挥部,亲自将电报内容递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那儿。
主席察觉张国焘的坏心思,立刻拿定主意,让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接着往北走。留在那儿的叶剑英用“弄粮食”当理由来拖时间,等估摸大部队已经成功到甘南了,就带着直属支队往北去,跟毛主席他们成功碰头。
叶剑英元帅沉着冷静,在党内政治工作的重要时期,反应特别快,帮着毛主席和红军主力部队摆脱危险,防止了更重大的损失。
周总理在会议上表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要是没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立下的功劳,咱们革命的整个局面可就糟糕了。”
毛主席和叶帅啊,他们在各种革命艰难困苦里,感情变得越来越深。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把中央军委的工作交给了叶帅。
主席觉得,自己做的啥事都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所以,主席不会给自己的行为设啥限制。
一同从动荡年月走过来的老战友,彼此本就应该给予对方最大的信任。
第二位深得毛主席信赖的人,是毛主席把身家性命交付给他的警卫长汪东兴。
1947 年,汪东兴调到毛主席身边干活儿。早在此前,他对毛主席那是满心崇拜。所以,刚一上任,他心里的紧张那是不用说都明白。
正式和毛主席见面的头一天,他就受主席那股严肃认真劲儿的影响,还被主席的亲切温和打动了。
晚年的他,说起自己刚上任那一天的情形时,曾讲:“毛主席先给我们所有人讲了他的工作原则,跟着他的人得把嘴管住,多听多干少说话。”
在交代完注意事项以后,主席又带着微笑,关心了我们初来乍到之后是否适应,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向苏联派出代表团,也是主席首次以元首的身份进行外交。因此,中央政府对此次行动颇为重视。
毛主席亲自做出调派,把警卫工作全权交到了汪东兴手中。从出发地到到达地,每一处节点的警卫人员安排,毛主席都不会过问,充分信任他的部署。
而他则亲自跟在主席身边,专注于毛主席专列的安保。另外,中南海的安保工作同样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在他的保卫下,毛主席成功完成了与苏联代表团会谈及交流的工作目标。在返回北京的路上,主席还说:“东兴是一直跟在我身边的人,只有他最让我放心。我都习惯了,别人用起来都不放心。”
简单的一句话中,毛主席对汪东兴的信任显露无遗。
建国后的一个建军节,毛主席专门把汪东兴喊到自己办公室,跟他讲:“你去买点礼品,替我去看看军队里的老干部。我这会儿没法自己去,不过得让他们清楚,党中央一直没忘了他们。”
军队里的老干部好多都战功卓著,能替毛主席去看望他们的汪东兴,那肯定是很有地位的。在重要的场合,他代表的是毛主席的想法。
就因为有这份信任,主席才会把和重要人物交流的活儿交给他干。出去视察的时候,汪东兴老是在毛主席后面半步的那个。
1965 年,主席又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去了,他陪着主席。在到井冈山的时候,他早和当地干部联系上了,把主席的行程安排妥当,也给主席留出了回忆过去的地方。
一路上,他一直把握得很有分寸,紧紧跟在主席后边,又不会妨碍当地群众和主席接触交流。他在确保主席安全的情况下,让群众有了更多能看到主席风采的机会。
在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时候的主席,处在最缺乏安全感的时期。而汪东兴一直跟在主席身旁,随时留意着主席的身体状况,保持着很强的警觉性。
因为在毛主席身边待了好些年,所以凡是和主席工作有关的机密,他都能够知道。大多数送到中南海的文件以及其他东西,都得由他检查。
主席身旁不光有汪东兴这个得力之人,还有特别贴心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她是主席很信任的晚辈。
在去中南海干活儿以前,张玉凤是毛主席出行列车上的服务员。她负责的那节车厢不是毛主席常待的,所以就算干了两年,她也没机会见到主席。
有一回,主席外出视察工作,忽然来了兴致,把列车上的乘务员都喊到跟前,和大伙聊起天来。这是她头回见到毛主席,那时的她压根没想到,自己和这位伟人还会有更深的缘分。
毛主席就像个长辈似的,嘱咐列车上的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工作,把手里的每样小事情都做好。主席觉着有点口干了,机灵的张玉凤赶紧给主席递上一杯热茶,这让主席印象挺深的。
当发觉自己身边缺个生活秘书时,主席立马就想到了列车上那个机灵的姑娘。于是,张玉凤就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干活了。
刚到中南海没多久,她就对毛主席极其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满心忧虑。
主席工作的时候特别专心,最烦有人打扰。因此,工作人员都不敢在饭点叫主席停下工作,要是点儿背,没准就得挨主席一顿训。
但也许是年轻人胆子大,张玉凤老是不顾主席脸色不好看,一次又一次地进他办公室,叫他赶紧吃饭。
主席气呼呼地说“别管我”,她就回嘴:“我是您的生活秘书,管您生活就是我的工作。让您按时吃饭也是我的活儿,甭管您咋发火,我都得这么干。”
毛主席看着她的脸,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这俩闺女也老是这样,总提醒他得按时吃饭,早点睡早点起,还得多活动活动,对他的身体状况可操心了。
在毛主席身旁的时间一长,张玉凤就越发把主席当作自家亲人了。
1976年,主席在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除夕是自己过的。他的儿女被人阻拦,不能到他那儿跟他团聚。他的那些客人也进不了中南海,没法和他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这晚,就几个工作人员在主席身旁。厨师给主席做了他特爱吃的武昌鱼,张玉凤拿起筷子,仔细地把鱼刺剔掉,然后缓缓地把饭菜送进主席嘴里。
她记得,刚上任那天,主席跟她讲:“往后啊,得劳烦你帮我读读工作文件,这里头好多都是机密呢。这事儿你可不能跟任何人讲,就算主席的孩子们来问你,你也不能说。”
毛主席对她给予了完全的信任,而她也从没让这难得的信任落空。除了汪东兴,张玉凤也是主席身边能知晓所有工作机密的人。
最后一个得主席信任的人,就是华国锋同志。
由于工作成果斐然,中央很快调他到北京任职。
1976年4月30日,毛主席在华国锋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陪同之下,接见了新西兰的总理马尔登。
此时主席已然全身浮肿,无法站立。但他还保持着敏捷的思维,保持着大脑高速运转的习惯。
所以,马尔登离开之后,其他中央领导人都必须向毛主席汇报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惯例,这一任务由华国锋承担。
原先,差不多都是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接见外宾。然而在这一年的1月8号,周总理去世了。那这个光荣又艰难的任务,就交到华国锋那儿了。
也许是瞅见主席脸上透着疲惫,华国锋就尽量提速,简单明了地给主席说工作情况。不过有些政治大事很复杂,几句话讲不明白,所以他就有点急了。
到汇报结尾的时候,他讲:“当下全国形势挺不错,各类工作都在稳稳地推进着。不过呢,有个别省份的状况,还得再琢磨琢磨。”
就那么一次简简单单的汇报,竟然把他弄得后背都冒出了一层虚汗。
瞧着自己认定的接班人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分析,主席的眼里尽是欣慰。身为前辈,他自然也想给华国锋一些鼓励。
只瞧他费劲儿地把手抬起,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于一张白纸上写了三句话。
“按过去的办法来办。”
“别着急,悠着点儿来。”
“你做事,我安心。”
第一句话是跟华国锋讲,中共中央当下施行的工作方针绝对没错。只要顺着定好的方向前进,当下的所有难题都能完全解决。
第二句话是主席给他的鼓励,意思是让他汇报时心态放平和,说话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地慢慢来。另外,也是提醒他工作时要稳稳当当往前走,别冲动做事。
要说第三句话,那表明主席信他。他是主席亲自挑的接班人,他的那些施政想法和办法,主席肯定会支持。
原本心里有些不踏实的华国锋,瞧见这张白纸上的三句话后,慢慢淡定了下来。这是一位83岁老人给他的深切期望,也是他一直敬重的前辈给他的毫无保留的教诲。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肯定会顺着这条最对的道儿一直往前走。就算前面有再多的困难阻碍,当下的这个场面也能给他很大的劲儿,使他能满是信心地越过所有的坎儿。
主席很会看人,他特别信任的四位同志,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体现出了该有的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