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历时21年,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老龄化绝对程度较为严重的日本。

——馨金融

馨、伊蕾/文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养老金融的发展一直是国际关注的共性问题。

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家庭结构和大众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剧烈的转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已然成为关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养老金融」列入金融行业需要着力推进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如何破题「养老金融」大文章,市场参与者们正在积极探索和优化策略。

面对我国这样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市场,我们既需要打开国际视野,找到全球养老金融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发展范式,少走弯路;也需要将自身置于历史的「坐标轴」之中,厘清并解决好自身的个性化问题。

近日,兴业银行与旗下兴业研究公司联合编撰的《养老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对国内养老金融的内涵、发展状况、市场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且总结了美国、德国、日本等海外市场的经验,为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破题参考。

1、时代坐标

1、时代坐标

《白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快速上升,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已达2.97亿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已达2.17亿人,二者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从占比来看也分别达到了21.1%和15.4%。

依据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中国已步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更重要的是,我国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历时21年,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包括老龄化绝对程度较为严重的日本。

基于这些挑战,除了主流研究机构关注的养老金融问题之外,我国还需要将更多衍生问题纳入考量,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体系。

《白皮书》显示,养老金融的内涵主要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三个方面,涉及为养老金多支柱体系内的养老金资产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为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养老需求提供金融支持,以及为与老产业相关的企业提供相关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养老金融呈现「养老金金融框架基本成型、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仍在探索」的局面。

就养老金金融而言,我国基本完成了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建设,养老金投资范畴也在持续扩充。截至2023年末,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不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合计余额约为13.54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老服务金融领域,对于备老群体和老年群体的投资需求以及养老保障需求,我国金融机构已陆续推出养老保险、养老储蓄/理财、养老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投资产品。

其中,养老保险产品规模超过6万亿元,在养老服务金融中占据主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养老产业金融领域,则呈现「政府出资为主导,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特征。

2、他山之石

2、他山之石

多数发达国家已经用实践证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不足以支撑养老事业的长期发展。

构建包括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计划共同支撑的「三支柱」养老体系,重点发展养老金金融成为国际主流的养老发展模式之一。

《白皮书》通过剖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的养老金融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例如作为「三支柱」典型代表的美国,就是以传统IRA账户为代表的雇员自主积累,近年来逐步成为美国养老金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IRA账户规模的扩大并非主要是居民自主缴费所驱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打通。

不少年份第二支柱的401(k)等各类养老金计划转入甚至占到IRA账户资金来源的九成以上,这也为我国养老金融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参考。

就德国来看,保险始终是其养老金的主要金融产品,这与德国居民较低的风险偏好有关。但德国养老金产品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人养老保险计划对居民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推进各类机构广泛参与养老金产品构建、关注养老产品的合理收益回报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通过多渠道资金支持长护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老龄人群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经济体在养老设施建设的融资上都更倾向于运用股权融资或REITs模式。由此,养老产业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结合这些趋势,《白皮书》指出,展望未来,养老金融概念的明晰化、养老金融政策的统一化、养老保险产品的丰富化、养老金三支柱建设的完备化、养老金融与其他四篇大文章发展的融合化、以及智能养老产业产品的普惠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

行业样本

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银发经济正成为一片新「蓝海」。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抢占银发市场。就国内商业银行来看,作为养老金融先行者的兴业银行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样本。

截至2024年9月末,兴业银行管理的50岁及以上客户金融综合金融资产超过1.86万亿元,客户数超2600万户,占全行零售客户数超四成,已成为兴业银行最为重要的零售客群之一。

特别是在养老金金融业务方面,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464.8万户,累计缴费突破20.9亿元,均居行业前列。

兴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实现行业领先,源自于其较早关注到了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的变化,前瞻布局并且持续深耕。

早在2012年,兴业银行就发布了「安愉人生」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并逐渐搭建起以「养老保障、薪酬规划、增值权益、活动平台」为支撑的「安愉人生」一站式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加之其多年前便深刻洞悉「养老金融≠老年金融」,因此在产品体系建设上,从单纯面对老年群体延展到覆盖不同年龄群体养老及备老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在此基础上,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兴业银行持续发挥自身在产品创设和同业合作方面的优势,搭建丰富的产品货架。

同时,通过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产配置服务,推出投资建议、定期缴存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而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兴业银行不仅持续增加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还大力推动全国各地网点适老化改造,为老年客户打造和提供增值权益,搭建老年客户活动平台。

换言之,兴业银行对客户的关注不止于财富维度,还有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具体来看,通过推进账户、财富、权益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多触点的服务网络,兴业银行将养老金融渗透到医疗、居住、教育、娱乐等各领域,实现客户生活场景无缝连接,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

如该行已在30余家分行成立了「安愉人生」俱乐部,为老年客户群体搭建学习、交流、娱乐的平台。

不少分支机构进一步打造属地特色,像该行厦门分行不仅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服务设施,还通过「安愉课堂」为老年人量身打造涵盖手机应用、中医养生、国学文化等多个主题的活动,让客户在「老有所学」之外,还能「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

此外,兴业银行还积极探索对不同类型养老企业进行多样化融资支持,并且结合自身的「绿色」优势,通过支持医养健康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和「养老」发展的双重目标。

就在《白皮书》发布的同时,兴业银行宣布将「安愉人生」服务对象扩展至个人及企业客户,并推出兴业银行养老金融「365行动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365天不间断的养老金融关怀和全方位服务」

  • 「3」,是持续深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3大领域。
  • 「6」,是基于该行养老金融发展策略,针对养老、备老两类零售客户全面构建的涵盖「账户、策略、权益、网点、队伍、平台」的「6边形」零售客户服务体系。
  • 「5」,是紧跟国家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布局,发挥集团牌照优势,公私一体化经营,带动养老产业金融的全面发展,打造「五彩养老产业蓝图」。

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专业的团队,为进一步提升养老金融专业化水平,近日兴业银行还与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项目(CICE项目)达成养老金融规划师认证项目合作,以FAR(Financial Advisors for Retirement)养老金融规划师课程为基础,联手打造了适用于银行系统的养老金融规划课程,为该行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兴业银行将进一步聚焦专业化养老金融服务,实现自身经营发展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良性互动,在老龄化社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与运作机制,履行使命担当,为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书写更加精彩的行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