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01

1985年的腊月,寒风凛冽。王建设背着那个陪伴了他七年的军用挎包,穿着已经有些褪色的军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七年的军旅生涯改变了这个昔日的村里小伙,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棱角分明的五官里透着军人特有的严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飘着腊肉的香气,是家乡特有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回来了!"还没走到家门口,院子里就传来了母亲王老太太的声音,浸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妈,我回来了。"王建设放下行李,从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腊肉,"这是我从部队带回来的,是首长特意给我的。"

"哎呀,你这孩子,"王老太太接过腊肉,眼里闪着泪光,"怎么还带这个回来?"说着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又拿出一半,"你给杨春梅送去吧,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容易。这腊月天的,咱也该去看看。"

"杨春梅?"王建设愣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姑娘。

"就是村东头杨家的闺女,你小时候还跟她一起上过学呢。"王老太太叹了口气,"去年她男人李根生得了重病走了,留下她和个闺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02

02

王建设当然记得杨春梅,那时候她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俊俏姑娘。记得她总是扎着两条乌黑的辫子,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像是春天盛开的梨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那时候,追求杨春梅的人能从村东头排到村西头。可杨春梅谁都没看上,偏偏对李根生这个老实巴交的木匠动了心。

后来村里人都说,这是上天注定的姻缘。李根生虽然家境一般,但为人本分,杨春梅家里人也都满意。两人的婚礼办得很热闹,李根生亲手打的那套红木家具,至今还在他们家堂屋摆着。

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李根生手艺好,活儿不断,杨春梅也能干,不光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还在地里种了不少蔬菜瓜果。村里人都说李根生娶了个好媳妇,羡慕得很。

可谁能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去年腊月,李根生突然得了重病。那段时间,杨春梅寸步不离地照顾他,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给他看病,连李根生给她打的嫁妆都变卖了。

可还是没能留住人,李根生走得很安详,临走前还握着杨春梅的手说:"对不起,让你受苦了。"

03

03

李根生走后,杨春梅守着个十岁的闺女,硬是撑起了这个家。她没有向娘家伸手,而是自己下地种菜,给人缝缝补补,养了几只鸡,日子虽然清苦,但也能过得下去。

"建设啊,"母亲一边收拾碗筷一边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村里张寡妇家的闺女,今年刚高中毕业,模样俊俏,听说在公社当会计......"

"妈,我这刚回来,您就操心这个?"王建设有些无奈地打断母亲的话,"我先去给杨春梅送腊肉。"

"诶,你等等!"王老太太叫住他,"你表姐前两天说,县城邮电局的......"

王建设已经快步走出了院子。这些年,每次他探亲回来,母亲总要给他介绍对象。可他总觉得,感情这事不能强求。在部队的这几年,他看透了很多事,也学会了沉稳。

腊月的傍晚来得特别早。王建设拎着那块腊肉,沿着村里泥泞的小路往东头走。天边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天空,像是泼了一大片胭脂。

路过村口的小卖部,他听见里面传来的收音机声音:"今天是1985年农历十二月十八......"。几个老人正围在炉子边上烤火,看见他还穿着军装,纷纷打招呼:"建设回来了?转业了?"

"是啊,王叔。"王建设笑着点点头。

"听说生产队正缺个会计,你识字,又在部队当过文书,去试试?"

王建设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着杨春梅的事。他记得,七年前他刚入伍那会儿,正赶上杨春梅出嫁。那天她穿着红色的嫁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她就要独自面对生活。

04

04

天色越来越暗,村里陆续亮起了灯火。王建设加快脚步,走到杨春梅家门口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后屋传来哗哗的水声。檐下挂着几串辣椒,红彤彤的,在微弱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春梅,在家吗?"王建设站在院门口喊了两声。没人应声。

他又喊了两声,还是没人回应。水声依然在响,他想着可能是在洗衣服,就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杨春梅?"

月光下,院子里收拾得很整齐。一个晾衣绳上挂着几件洗净的衣服,随风轻轻摆动。角落里堆着一些劈好的柴火,看来她一个人也要承担起所有的家务。

水声从后屋传来,王建设想着这么晚了可能是在洗衣服,就往后屋走去。

推开后屋的门,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呆立当场。水雾中,一个窈窕的身影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