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两家上会的IPO公司均成功过会,如此一来,截止11月15日,11月份上会的9家IPO公司全部过会,过会率达到100%。IPO审核又进入“上会即通过”时代,管理层之前强调的“严审IPO”的说法难免让人生疑。
当然,如果过会公司的质量确实上乘,100%的过会率市场也是能够接受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在过会的公司中,有的公司质量还是很令投资者担忧的。比如,11月15日过会的江南新材,质量就很令人担心。虽然该公司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 3.1.2 条第一项标准,即“最近 3 年净利润均为正,且最近 3 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2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 亿元,最近 3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 2 亿元或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 15 亿元”的上市标准,但该公司的质量还是令人难以乐观。
从该公司招股书上会稿的介绍来看,江南新材似乎优秀得很,不投资这家公司将会是投资者的遗憾。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电路铜基新材料领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开发的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等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
公司在 2023 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的铜基类专用材料榜单排名第一,同时,中国电子电路行业主要企业榜单之综合 PCB 百强企业排名前 100 的 PCB企业中有 83 家为公司客户。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于电子电路行业,产品被下游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面对这样的文字介绍,投资者自然会将其想像成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然而,当投资者关注到该公司的相关数据的时候,就不能不为公司的发展前景深感担忧了。因为该公司还未上市,投资者从其招股书里就已经看不到公司发展的成长性了。实际上,对于很多IPO公司来说,上市前公司往往都有很好的成长性,而上市后业绩马上变脸。这就是投资者熟悉的“包装上市”。但江南新材上市前的业绩就不漂亮了,上市后其业绩还能漂亮得起来吗?投资者难免有这样的担忧。
在这里,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先看公司的主要业绩情况。报告期各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628,447.83 万元、623,016.25万元、681,750.96 万元和 410,658.07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4,773.49 万元、10,514.30 万元、14,176.02 万元和 9,832.78 万元。业绩总体稳定,但却没有了必要的成长性。特别是2023年的利润甚至比2021年还有所下降。因此,该公司的成长性令人质疑。
当然,该公司的成长性之所以令人质疑,不只是营收与利润缺少了成长性,实际上,该公司的毛利水平也是很低下的。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16%、2.91%、3.40%和 4.51%,相对较低。公司毛利率水平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产品的定价原则为“铜价+加工费”,利润主要来自于相对稳定的加工费,原材料铜材的价值较高,导致毛利率水平较低。
不仅如此,该公司长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报告期内,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56,997.78 万元、-57,955.77万元、-82,164.27 万元和-44,537.23 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现金处于流失状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上升导致运营资金需求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司销售的货款未及时收回,这一点正好表现在该公司应收账款逐年增加上面。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69,107.16 万元、73,460.96 万元、97,287.12 万元和 125,399.63 万元,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大而快速增长,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42.91%、45.21%、46.39%和 45.35%。其中,2021-2023 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1.00%、11.79%和 14.27%。大量的应收账款存在,不仅给公司的资金运营带来压力,而且还容易形成坏账,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
此外,公司的产品也非常单一,这也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等三大产品类别。报告期各期,公司铜球产品销售金额分别为 599,015.97 万元、 556,084.85 万 元 、 593,485.27 万 元 和347,264.43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95.34%、89.28 、87.07%和 84.58%,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铜球系列,较为单一。如果未来公司未能拓展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等其他铜基新材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且现有铜球产品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或下游客户需求产生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而导致公司经营出现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的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公司对研发的重视不够。报告期各期,江南新材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968.90万元、2,195.25万元、2,618.48万元和1,531.2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1%、0.35%、0.38%和0.37%。可比同行中,除承安集团相近外,其他同行公司研发费用率均能超过1.5%,行业平均值为1.89%、1.88%、2.11%和2.16%,相比之下,江南新材的创新着落点堪忧。一家公司如果研发落后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就必然会让人担忧。
二是公司属于家族企业,“徐家人”占据了公司的重要职位。江南新材可以归结为家族企业范围,公司控股股东为徐上金,实际控制人为徐上金、钱芬妹夫妇,二人共同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 64.41%股份。也正因如此,在江南新材,公司的重要职位都由实控人的“家人”把控。
比如,在江南新材9名董事会成员中,有4名是徐家人。其中,徐上金担任公司董事长;徐上金的大儿子徐一特已经成为了父亲的副手,是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徐上金的二儿子徐岳是公司“二把手”,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二儿媳孙佳丽为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另外,徐上金的大儿媳赵一可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
而在公司的5名高管中,只有董秘一人不是徐家人,而这位董秘曾是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的高级副总裁,因此,这位董秘的到来不排除只是为该公司的IPO服务的,只是一个过度期人物。
正因为徐家人占据了公司的主要职位,因此,江南新材距离一家公众公司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公司发展的格局还是太小。这样的公司上市,难免会以“徐家人”利益为重,如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恐怕又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了。因此,这样的公司上市,对于投资者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管理层“严审IPO”,不知道在江南新材IPO审核的过程中,到底严审了些什么?(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