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硝烟弥漫,民众困苦。
乱世,必出英雄。
这位传奇人物,身世复杂,曾为“盐匪”、“马党”,亦曾率军剿匪。
战后,他退隐乡间,开垦荒地,修水利,做工商业,未尝不力行其事。
然而,七七事变后,他再度出征,被任命为游击司令,誓言抗敌到底。
形势险峻,参谋长劝降日,他愤怒不已,命将其溺毙,并斩钉截铁道:“谁做汉奸,我必杀!”
土匪马玉仁洗劫小镇,掳走十几个姑娘,为抗日牺牲追授中将
从盐贩土匪到军中猛将
1875年,马玉仁出生在盐城县陆沟乡马家墩村,父亲马京元乃一名普通的农人,年轻时习武,性情直爽,行侠仗义。
闲时贩盐补贴家用,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勉强自足。
家中有三男四女,马玉仁是长子。
从小,他便是村中的活跃分子,身材高大,力气过人,常因这副天生的力气,便开始欺负同龄孩子。
两年私塾生涯,他便因顽劣被老师踢出。
接下来,他随父亲贩盐,同时拜师习武,十六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道中落,重担压在他和三姐身上。
年方二十,马玉仁已是个身高近两米、力大无穷的壮汉。
所习武艺,几乎无一不精通——刀枪剑戟,马上马下,拳脚相搏皆能制敌。
一次与邻村发生冲突,马玉仁挥动一条红缨长枪,轻松将数名对手击倒,从此声名大振。
1905年,他参加了县级武考,名列第八。
按理,凭着这份成绩,他应当可以顺利晋升,进入州府武考,可此时清廷突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马玉仁看着这条仕途路断了,心中难免失落,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扬名立世、搏击天命的决心。
作为一个贫寒农家的儿子,马玉仁早已不愿再做那个日复一日,埋头劳作的庄稼汉了。
生活的重压使得马玉仁和三姐重新回到贩盐生意中。
某日,二人在途中遭遇了两名税警盘查,税警见三姐容貌出众,言辞轻薄,不仅要没收他们的马匹和货物,还图谋绑人侮辱。
马玉仁见状怒不可遏,迅速抄起长竹扁担,三招两式,便将两个税警打得血肉模糊,死于非命。
事后,他将三姐送到亲戚家暂避风头,自己则拣起两支枪,加入了当地一个青帮盐贩团伙,开始在江湖中闯荡。
两年之后,凭借着多年贩盐经验与精湛的武艺,马玉仁终于从一个小小的青帮成员晋升为团伙的首领。
手下船队中,土枪、土炮、毛瑟洋枪,应有尽有,火力强大,风头一时无两。
消息传开,甚至连官府那些专门缉拿私盐的兵员也心生畏惧,连声称:“那是马玉仁的船队,碰不得!”可见其声势之浩大。
正当他在江湖上风生水起,黑道生意越做越顺时,麻烦也随之而来。
水路上,他遭遇了无锡盐霸刘广福的阻扰。
两人势如水火,船队之间的冲突不断,几番交火,枪声四起。
刘广福仗着背后有官府内线撑腰,屡次借着手中的权力打压马玉仁,货物被查扣不计其数,生意几度受挫。
然而,马玉仁并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屈服,决意与刘广福一决高下。
1908年夏,一场血战终于爆发。
马玉仁率领手下的船队与刘广福的力量展开激烈交锋,最终成功将刘广福击败,亲手送其归西。
而刘广福的船队及其团练部队,亦被马玉仁全数收编。
自此,马玉仁一统江苏沿江一带,成为最为强大的贩盐团伙头目,不仅经营范围广阔,还多次与缉私营官兵发生武装对抗,甚至导致多名官兵伤亡。
消息传至两江总督刘坤一耳中,他震怒非常,立即下令,派遣大批官兵在淮安府所辖六县设置防线,严密监控各大水陆要道,全力缉拿马玉仁。
面对层层重围,马玉仁终于感到压力山大,不得不四处逃窜。
次年,他远离家乡,随身只携几件行李,躲进了一位寡妇家中。
在她的帮助下,他结识了扬州游击统领徐宝山,素有“徐老虎”之称的徐宝山收留了他,任命他为伍长。
自此,马玉仁走上了军旅之路。
凭借其天生的强壮体魄与深厚的武功,他在徐宝山麾下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短短时间便晋升为营长。
乱世浮沉,归乡悔过
辛亥革命爆发,风云突变,徐宝山领军投身革命党阵营。
在攻占南京的战斗中,马玉仁自告奋勇,亲率部队突击辫子军阵地。
马玉仁冲锋在前,带领部队一路破敌。
攻城之战可谓惨烈,革命军一度被敌军反击得有些动摇,但马玉仁凭借一身过硬的武艺和无比的决心,成功逆转战局。
血战之后,革命军一举攻下了雨花台,立下赫赫战功,马玉仁凭此升任标统(团长)。
后来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徐宝山又投奔了袁世凯。
1912年5月,马玉仁率队剿匪,于娄山镇连战三捷,威名更盛,袁世凯亲自发来嘉奖,赠送金色奖章以示褒扬。
接着,1913年春,革命党人发动“讨袁之战”,局势愈发激烈,马玉仁应袁世凯的命令,迅速投入战斗,任命为混成旅旅长。
紧接着,他率部猛攻六合、镇江,屡战屡胜,一路逼近南京。
经过十昼夜的激烈战斗,他成功破开太平门,打破了黄兴所部的防线。
此战之后,马玉仁名声大噪,“马旅”之名响彻沪宁一带。
1913年11月,北洋政府意识到他的军事才能,授予其陆军中将军衔,并实授扬州游击统领。
马玉仁从一介土匪,一跃成为军界新星,前途一片光明。
那时的中国,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群雄并起。
马玉仁逐渐在这一乱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直奉战争、中原大战,这些历史的风云变幻,给了他足够的舞台,使他的力量日渐壮大,甚至变得不可忽视。
1930年4月,蒋冯阎三方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
冯玉祥与阎锡山,心生不满,共同筹划在江苏地区组织反蒋势力,企图扰乱蒋介石的大本营南京。
冯阎两派的算盘打得响亮,而他们意识到,马玉仁因被蒋介石排挤,早已心生不满。
于是,冯、阎两方决定将马玉仁推举为反蒋的先锋,任命他为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兼二十七军军长。
然而,这不过是一个空头衔。
冯阎虽给了名分,却未能提供充足的资源,枪械和弹药只能待后支援,连基本的粮饷和军饷都未见着落。
马玉仁接到委任状后,便派遣三弟马玉怀与外甥刘汉民在苏北招兵买马。
这一切并不顺利,省保安大队长李长江带领的部队迅速压制了马玉仁的招募活动。
马玉仁并未气馁,反而在上海召集了帮匪吴仁泰为旅长,又通过关系引入了一股流氓力量,带着儿子马益德、侄儿马益祥、马益泰等人从浏河出发,乘船回到盐城。
随着时间推移,马玉仁的势力渐渐壮大,特别是在合兴镇、中心桥、南津口一带,他成功地吸纳了大量兵力。
冯阎的援助承诺虽然未曾兑现,马玉仁只好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手腕与声望,招兵买马。
然而,情况很快变得紧张,冯阎的支持迟迟未到,粮饷更是难以筹集。
面对困境,马玉仁开始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