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又被称为“富贵病”。这种疾病大多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当然也与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体内血糖升高带来的并发症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把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非常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一、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二、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百分之50。

四、乳酸性酸中毒危害,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祸首”被揪出,压根不是甜食,而是它,能少吃就少吃

很多人对于糖尿病存在误区,这些或许是我们糖尿病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希望大家不要继续冤枉甜品,如果你体内血糖升高,很可能与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有关系。

生活中血糖升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系,有些人认为自己平时又不吃高糖类的食物,怎么会出现高血糖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你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的原因。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患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在平时吃饭的时候,这种物质是最容易忽略掉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摄入碳水化合物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们生活中吃的主食,馒头面条等,虽然吃起来不甜,但是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经常吃进体内必然会促使血糖不断升高,更容易带来各种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当人吃了低质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后,血糖就会快速升高。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很多胰岛素。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就是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长此以往就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在人体内,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物质,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如果长期吃低脂含量,碳水化合物相当于让胰岛细胞超负荷工作,这种状态下,胰岛细胞会类似当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会不足引起血糖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朋友认为高脂肪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大于低质量碳水化合物,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曾经指出,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虽然说脂肪的能量高,但是被吃进去的脂肪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人吸收,大多数脂肪最终都被排出了体外。

长期吃低质量碳水化合物,还会增加龋齿的风险。研究发现,我们的口腔中细菌的种类高达500多种。当我们吃这些低质量的碳水以后,就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牙垢,而牙垢是破坏牙齿的凶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口腔里的细菌会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龋齿的风险。建议大家一定要合理选择主食,最好不要吃精致的面食,粗细搭配的面食才是最佳选择。

糖尿病的信号

第一,口干、口黏。为中消先兆,中消又称脾消或脾瘅。甘,甜也,口甘,即口中有甘甜味道,口黏为脾胃湿热的征象,湿热型消渴患者往往以口黏为先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口干。口干为上消先兆,亦即为肺消的先驱症状,口干常为肺消的最早信号。

第三,肥胖。体重递增,是糖尿病发作前的信号,但糖尿病一经典型发作即逐渐转为消瘦。

第四,不明原因的乏力。乏力是糖尿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尤其对于平时身体健康、饮食好的人更要引起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尿浊。小便浑浊,尿常规正常,多为肾消的前驱症状。

第六,早发白内障。白内障一般为老年性,如中年白内障视力明显减退,而且经治疗无效的,应警惕隐性糖尿病的潜在。

第七,易感染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外阴感染等,尤其是患有肺结核的,则旧病复发且进展迅速,治疗无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要检查什么?

(1)血糖: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初期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3)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胰岛功能: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该试验是通过测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和曲线特点,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并协助判断该患者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伸——糖尿病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监测、就诊、饮食等知识;

2、糖尿病管理: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意识,提高就诊及服药依从性;

3、饮食治疗:控制饮食,不是单纯的减少摄入,而是要合理搭配;

4、运动治疗: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消耗热量,达到强身健体、增加心肺功能、减少体重、降低血糖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

6、血糖监测;

7、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