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代名将杨得志在出征朝鲜前,唯一提出一个请求:让朱老总来看看我的部队。
这段故事,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的真挚情谊和崇高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对革命伙伴跨越半个世纪的传奇人生......
困顿少年,投身革命
1911年1月的寒冬,湖南株洲县一个贫困的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的诞生,取名杨得志。
谁料到,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将来会成为共和国的一代名将。
少年的杨得志,为了糊口,11岁就外出打工,做过童工、学徒,尝尽了旧社会的苦。
白天,他在铁匠铺里汗流浃背地挥舞大锤;晚上,蜷缩在简陋的棚屋里,几块破席子都盖不暖。
但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培养了他坚韧顽强的性格。
17岁这年,他和哥哥一起,参加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湘南起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加入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杨得志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不分彼此,视民如子。
在朱老总的教导下,这个早慧的青年很快掌握了各种军事技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
抗日烽火,壮志凌云
抗日战争爆发,杨得志率八路军奔赴冀鲁豫边区,与敌人浴血奋战。
那时候,他创造性地提出:"进行平原游击战,要积极发动群众,还要采取灵活战术。
敌动我不动,敌不动我动。
"这一战略方针,为八路军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阳光下,战士们在操练;月色中,杨司令伏案沙盘,运筹帷幄。
人民群众看到八路军来了,好像见到了主心骨,纷纷支援前线,慷慨解囊。
在根据地,儿童团唱着"抗日军政大学";"铁姑娘"担着扁担,挑着伤员。
这一切,都让杨得志倍感振奋。
1939年,日军发动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歼灭冀鲁豫的抗日根据地。
战事吃紧,中央建议杨得志撤往山东开辟新局面。
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留下来坚守阵地。
"这片热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绝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日子极其艰难。
为了节省给养,杨司令和战士同甘共苦,糠菜半年粮。
为了鼓舞士气,他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前线视察。
大家看着他消瘦的身影,觉得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就是胜利的旗帜。
6年间,在杨得志的率领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华北、华中抗日的重要纽带和后方支撑。
忠诚、执着、无私奉献,杨得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
钢铁洪流,整装待发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朱德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郑重地交到杨得志手中。
那一刻,杨得志热泪盈眶。
新中国成立了!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
和平年代,杨得志肩负着建设国防的重任,先后担任济南、武汉等军区司令员。
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几乎没有一天好好休息过。
部下心疼他,他却笑着说:"和平来之不易,国防建设刻不容缓啊!"
1950年10月,第十九兵团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急电:立即进驻山东,准备入朝参战!杨司令当机立断,火速动员11万兵力开赴前线。
清晨,士兵们摇旗呐喊,浩浩荡荡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街道两旁,群众自发夹道欢送,呼声、口号此起彼伏。
"父老乡亲,放心吧!俺们一定打败美帝国主义!"杨司令向人们挥手告别。
大军开拔前,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进京向朱德元帅汇报。
久别重逢,老总深情地握着杨得志的手,两人都热泪盈眶。
曾几何时,朱总司令麾下那个稚嫩的小战士,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兵团司令了。
"小杨啊,这些年你受苦了。
"朱老总拍拍杨得志的肩膀。
相对无言,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回想救国救民的烽火岁月,正是老一辈的悉心教导,造就了杨得志的成长。
如今,又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在召唤,他一定要不辜负老首长的嘱托!
浴血奋战,英勇善战
进入朝鲜战场,第十九兵团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毫不畏惧,一次次打出漂亮的歼灭战。
杨得志亲自上阵,指挥若定。
激战中,他的左臂负伤,鲜血直流,但仍然坚持战斗。
战士们看在眼里,倍受鼓舞。
伤势稳定后,杨司令又回到前线,率部参加上甘岭等著名战役,屡建奇功。
那段峥嵘岁月,杨得志常常想起朱老总的教诲: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
他以身作则,冲锋陷阵,血染战旗。
无数次,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巡视阵地,为伤员包扎,为牺牲的战友掩埋。
"祖国在我们心中!"每当张嘴喊出这句口号,杨得志和战士们就更添一份力量。
是的,此时此刻,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尊严,为了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义无反顾。
三年零九个月的朝鲜战争,第十九兵团共歼敌4万余人,被誉为"英雄兵团"。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指战员前赴后继的牺牲,是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斗志。
离别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动情地说:"第十九兵团不愧为党和人民培养的一支钢铁力量!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生离死别,精神永存
和平年代,杨得志依然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他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要职,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
然而,他再也见不到敬爱的朱老总了。
1976年7月,朱德元帅与世长辞,66岁的杨司令悲痛欲绝。
此时,距他们上次见面,已是26年。
伟人千古,精神永存。
朱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谆谆教诲,杨得志永远铭记在心。
在他的倡议下,第十九兵团的革命传统一直传承下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鄂豫皖发大水,官兵连夜驰援,转移群众;汶川地震,19集团军除险救灾,出色完成任务。
正如一位老兵所言:"朱总司令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杨得志耄耋之年,仍关心着国防和军队建设。
每每想起朱老总,他都会默默宣誓,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生。
1998年12月,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溘然长逝,告别了他挚爱的人民军队。
无数官兵和群众自发赶来送别,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地鞠躬、默哀,缅怀这位新中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结语:
杨得志与朱德,师徒相伴,战友相交,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征程,谱写了一段佳话。
这种打破级别、超越身份的深厚情谊,正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
今天重温这段往事,更让人感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奋斗精神。
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本文部分材料来源于《朱德传》、《杨得志传》及网络资料。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