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楓葉
编辑|正紅
台海和平这事儿,赖清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奈何嘴上功夫好不等于逻辑通顺。听他说什么“跟反华阵营站在一起能实现和平”,真是有点让人怀疑他的地图上是不是只有自己。
视频点击播放
最近赖先生在岛内大谈“三条和平之路”,还自豪地选择了最能彰显“民进党风骨”的一条,结果没走两步,反手就被立陶宛打了脸。这剧情翻转得比电视剧还快,难免让人乐出声。
赖清德的“三选一”法则说得挺玄乎:要么签和平协议,要么接受“九二共识”,要么跟反华阵营抱团。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签协议是跪着求和,接受共识是“向大陆低头”,所以唯一的阳刚之路就是抱紧反华阵营的大腿。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这种逻辑简直不靠谱。台海和平难道是靠怼大陆怼出来的?靠大国插手地区事务搞出来的?这种“和平”,不闹出点乱子都算谢天谢地。
最绝的是赖清德这“第三条路”刚刚喊出口,立陶宛就给他敲了警钟。立陶宛干嘛了?人家一边关掉了台湾半导体厂房的合作项目,一边承认自己以前跟台湾眉来眼去是个“重大外交错误”,还明确表示想跟中国大陆修复关系。
这回赖清德的脸算是彻底挂不住了。你看,那些反华阵营里的小伙伴们,一旦发现民进党这条船没啥油水,还不如换条道走得更远,扭头就跑得比谁都快。
其实,这事儿摆明了是民进党自己的问题。一边靠所谓“国际化”努力蹭热度,想着拉更多国家入局围堵大陆;另一边却完全无视地区和平的核心逻辑,搞一套“对抗才能赢”的把戏。
说白了,这种挑衅式的操作,看起来很硬气,实则是拿岛内民众的未来做赌注。你赖清德说得挺轻松,选择抱团反华,真当周围国家都愿意当棋子啊?这世道大家拼命找利益最大化,谁会傻到陪你耗到底。
再说回赖清德那些岛内的支持者,他们举手投票支持“跟反华阵营站一起”这事儿,听起来很热血,仔细一想也透着点让人哭笑不得的单纯。和平从来都不是靠站队实现的,尤其是在这种高度复杂的国际博弈里,谁先动手谁就输得更快。
赖清德的选择表面上是政治表态,实际上更像是一次彻底的投机。与其说是民进党想带领台湾走向和平,不如说是他们想趁着国际局势乱象多分点蛋糕。可问题是,这种策略从历史上来看,失败概率几乎是100%。
立陶宛的态度变化就是个绝佳的例子。以前反华喊得一个比一个响,结果现实一敲打,立刻知道什么叫国家利益。和台湾合作能赚多少钱?和中国大陆修复关系又能少赔多少?
这账,哪怕是立陶宛这样的欧洲小国也能算明白。更何况反华阵营里的那些大佬们,他们看台湾的态度早就从“伙伴”转变为“工具”。赖清德嘴里的“国际支持”,听起来像是美梦,结果往往只是一层漂亮的糖衣炮弹。
民进党一直在用“去中国化”的宣传捆绑民意,这才导致岛内不少人对大陆的政策充满误解和恐惧。赖清德的这场青年对谈活动里,支持“跟反华阵营站一起”的学生比例居然那么高,也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多么糟糕的地步。
明明和平的最优解是坐下来谈,结果却被民进党引导得以为对抗才是出路。这种思维的后果是什么?只要再有一点擦枪走火的可能,整个台海地区都得为此买单。
说到底,赖清德的三条路,其实只有两条是真正存在的:要么主动接触大陆,寻找务实合作的和平方式;要么继续挑衅,把台海拖入不可预测的危险深渊。至于他选择的“第三条路”,那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幻想罢了。
与其期待所谓反华阵营的保护,不如脚踏实地思考怎样才能让台湾在和平中找到真正的出路。毕竟,无论再多的喊话、再炫酷的舞台表演,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和平,靠的从来不是口号,而是理性和对未来的负责态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