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所有产品征收25%关税,同时还宣布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
如果熟悉特朗普此前竞选政策的朋友会发现,他之前一直宣称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60%的关税,而这次实际宣布的加征幅度只有10%。
这是特朗普对中国做出让步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60%、10%这几个数字背后的复杂背景与逻辑,都做下全面梳理与分析。
60%的数字从何而来?
每次的美国大选,对于竞选人来讲,“中国”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因为中国商品直接或间接地充斥着美国市场,从面上看赚取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同时又冲击了美国本土产业和就业,在经济总量和科技方面也开始与美国形成竞争。
所以中国“天然”地适合被美国政客列为“假想敌”和矛盾转移的对象。对中国的攻击,也可以赢得美国国内很多饱含“民族主义”情绪选民的支持。
这次特朗普能最终当选,他通过制裁中国等话题煽动“摇摆州”中下层选民的民粹情绪、让他们看到恢复“美国制造”昔日荣光的希望,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至于说到要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这个数字,很有可能是经过精心谋划后抛出的“烟雾弹”,对各方起到震撼的效果。
一则是对美国国内“苦中国久矣”的企业和员工,说要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自然让他们欣喜若狂,也就乖乖地把选票投给了特朗普;
二则是对中国方面的施压。对美贸易和顺差是中国当前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征60%关税的口号一抛出,自然会让中国倍感压力。而之后对于特朗普而言,在商言商、讨价还价,就显然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所以,提出加征60%关税这个数字本身是具有策略性的,目的是赢得对内支持和加大对外施压。而最终加征情况如何,还是要取决于各方的博弈与谈判。
关税加征循序渐进,担忧通胀加剧
这次宣布先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同时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关税提升到25%,其中的政策逻辑也很清晰。
首先是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具有试探性,主要是试探美国国内的反应,特别是通胀方面。
特朗普显然不希望加征关税影响到国内通胀,进而阻碍美联储的降息进程和经济增长前景。
所以关税加征也只能循序渐进,但不能理解为相对于60%显著降低了,就是对中国的让步。
另外一点是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两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盟友也加征关税,自然是为了堵住中国商品通过这两国低关税进入的口子。
这又充分体现了特朗普“围堵”中国商品的决心和策略,绝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刀真枪、天罗地网。
而且,一切才刚刚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