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好久没更新了,今天周末,有些空闲,就到后台看看。
结果发现这几天,有不少朋友在点题,都是在让我说说喻国明到底是不是“学阀”这事。
当然,有网友用词不是“说说”,而是“骂骂”。
哈哈,很抱歉,我看待学界的人和事,我必须理性静气,除了骂像华南理工大学婚内出轨女生的王某某那类千夫所指者,其他都得回到学术轨道上。
其实,说他“高产” “水文” “学阀”的质疑声,这些年,在圈内一直都有的,只不过没有这次掀起的动静大。
事情是,有网友根据中国知网统计,从1983年3月起,喻国明41年间共发表1226篇论文(不含知网没有收录的报刊、会议论文集等),平均每年29.9篇。
这些媒介很会打标签,弄出诸如“全球产量最高学者正式产生,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说法,结果就把喻国明抬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了。
这里聚焦一下今年,截至2024年11月25日中午12点,喻国明2024年共发表48篇论文,其中多数是C刊。
以大数据细分拆解一下喻国明这些年发表论文情况,可以提炼出太多值得言述的微妙之处。
不过,这事我真不能做。因为我一挖,就挖到根上了。搞不好,会弄出更大动静。
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我和喻国明老师一起混过一些会议论坛(不好意思,我是混,喻老师是“横”),无论是从资历还是能力,我发自灵魂地认为,得尊称人家“喻老师”
当然,我也没时间。这年头,活着不易,我今年快要写得累死了,也没心力来这里写公号。
挺对不起大伙的,对很多邪恶脏污的事,没能及时批评与揭丑。
明年吧,我老将抽刀,再战江湖。还好,凛冬已至,不需要等到春天,我们就在这里再次深情相拥。
说回大数据分析喻国明论文。
各位,41年间发表1226篇论文,每年平均30多篇,每个月3篇,每一个多星期1篇。2024,每月,已经超过4篇。
这个情势,就跟在报纸上写豆腐块专栏似的,比我更新这个公号的口水文章频率还有快。
当然,搞学术的,凭本事吃饭。
所以,我得先为喻国明辩一下。他老人家从实力上讲,肯定不是水货,从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上讲,真超过了绝大多数传媒研究者,这不需要质疑。
不过,一个月能写个3--5篇论文,这事,就有玄机了。
我查了一下,绝大多数是C刊,有些还是比较低端的小刊物。
这些论文,绝大多数不是独作,后面都挂着我看上去很陌生的名字,大概多是他的徒子徒孙吧。
这当然容易让人怀疑,这些论文到底是不是喻国明写的,是不是导师享受挂名权的福利,是不是有“代笔”现象。
凭个人经验推测,喻国明现在一月能自己独作3到5篇论文,还真有些不现实。
我以身举例。
年轻时,我给报刊写千字文,在有些年份,是真能做到一天发表一篇的。这点,很多兄弟也都知道。我们这行干到这份上的人,还有不少。有朋友更牛逼,一天甚至两三篇。
“圈子里”的事,不值一提。我说这个,主要是来打脸自己一下,回头看看当年文章,多是“有勇无谋”,很多是口水。
这些年,报刊约稿很多,但我写不动了,也不愿重复屁话。
经验告诉我,写稿到最后,一是得要点脸,写点对得起自己的文章;二是得拼尽体力,用命熬。
抛开智识不谈,人写论文状态,有些像是在和性能力同频共振。
举“性”这种看似“不雅”的例子,是有原因的。
前几天,听了一个好大哥讲的悲惨人生,到现在令我伤感难散。
这个大哥,算是我恩人。在我们朋友圈,他绝对是德高望重的。
大哥什么都好,唯一缺点,就是太有激情了,对男女之间的激情。
他把情爱故事搞得一波又一波的。当然,他的情爱,有时在酒桌上表达,就有点“情色”的味道。
去年深秋,有个对他充满深情的风姿绰约女子,驱车600公里,赶到大哥那座城市,二人深情相拥。
一杯红酒看电影,氛围都给足了。
当晚,在那个应是总统套房的温柔空间,我的大哥失败了。
这是大哥的真正失败,因为他的小弟起不来了。
大哥在讲述此事此景的时候,一脸悲绝孤愤。
大伙都在安慰他:“大不了从头再来,是男人,终归会有这样倒下的一天”。
但,后来的结果,让我们都深深地陷入到更大悲伤之中了。
因为那一次,就是大哥的人生分水岭。
大哥从此不举,伟哥已然无解。
抱歉,我表达水平有些差,把一件特别崇高的人性悲剧,说得有些像是情色段子了。
但,我真的是很严肃的,很深情的。
今天由喻国明论文生猛这事,我想到大哥,是因为大哥生于1957年,与喻国明同岁。
人到这年纪,很多事真的搞不动了。
谁年轻时,又没生猛过呢?
想当年,写稿件,老子就站在四川的地震灾区,余震不断,碎石乱滚,哭声揪心。
但,我手捧电脑,单手击键,站着,把文章写了。
但,岁月真是把阉割的刀。
我现在一月也发表3—5篇大稿,但那玩艺,还真不是纯粹学术论文。
纯粹论文,我一年也发两三篇。约我稿的期刊,不下十个。
真是弄不动呀。毕竟,我也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了。我真心认为,写论文搞不动比生理阳萎要来得更早一点。
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喻国明一年发48篇论文不符合人性的原因。
这老人家,毕竟是我们前辈,已近古稀之年,真得悠着点。
就算喻教授在生理方面宝刀未老,雄风依旧,以如此这种速率写论文,如何能撑不起?
难道,这世上,真的已经发明出供写论文用的伟哥了?
当然,和徒弟徒孙们“合作”,这个也不违规,算是学界明规则。
但我还是想多说一句,现在传媒不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确实有一种下作现象,就是有点权力的人,明明不是第一生产主力,却总在霸占“1作”位置。
抢占普通学子、教师、记者、编辑的成果,已经是传媒业界和学界共同的恶。
只是,没人敢揭穿这个丑陋的真具。大家心照不宣,大家不敢怒不敢言。
那些拥有权力和资源的人,可以满脸毫无愧意,觉得他们“参与”了,是“修改”了,是“指导”了,是“看过”了。
于是,发表论文也罢,作品参评各种奖项也罢,他们总是一脸正义地下山摘桃子。
更大的悲剧是,不论是刊物还是某些组织,偏偏又只捧这些权力臭脸。
这些,是拿不到台面上来说的潜规则。但,真是让学界和业界都很绝望的事。
对不起,喻教授,我真的理解很多“骂”您的年轻人。
天下学子和青椒,苦论文久矣!
纵然喻教授有委屈,有冤枉,但,如果能供年轻的绝望的焦虑的朋友们释放一下情绪,也是善举。
毕竟,学术期刊资源是有限的,也是稀缺的。
一个国字脸的大教授,一月几篇论文在占地为王,客观上是在加大发不了论文的年轻人焦虑。
对此,喻教授也不能假装看不见。
就算喻国明这次挨骂是冤枉的,就算他确实也背不起“学阀”这个锅,但,喻教授也真的有些不讲究了。
比如,喻国明在回应网友时,“拉踩”了一下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
喻国明教授声明,原文截图 喻国明教授声明,原文截图
这个事情做的,不体面,不应该。
喻国明是很牛逼的“舆情管理”专家,是“危机公关”公手,但,这招用得,有些缺乏起码的职业伦理了,属于摆不上台面的损招。
哎,好的没用,倒时把“一件负面事件”出来后,制造“另一件负面事件”来进行稀释消解这种暗招,用得淋漓尽致。
说实话,对喻国民这样有“媒介素养”的人来说,这事掉价了。
我这么说,不是要站陈力丹教授,尽管我与陈教授曾被编辑拉到一起“合作”过论文,但绝无私交。
我只是觉得,喻国明这样“顺手牵羊”“借刀杀人”,从审美和价值上讲,都拉低到我难以接受的地步了。
喻国明是不是“学阀”,这是个道德判断,也是价值判断,我真不能简单下结论。
但有一点,我可以做是非判断,就是喻国明回应这次舆情时强调自己“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在“拉踩”陈力丹上被证伪了。
“善”“诚”二字,是用真实真相和人格人情写的。更何况,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喻国明是个有“身份”的人,而不是我这种只有“身份证”的人。
喻教授、喻博导,是长江学者,二级教授,是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是北师大新传院学委会主任……还有太多帽子。
这些帽子在今天,足以给喻国明挂上个“大师”头衔,然后,走在一千多篇论文铺成的红毯上,走向这个领域的王位。
既戴王冠,何必再去占哀嚎遍野的学术小民那点田地?
既成王者,何妨再对同道同行多些容忍爱护呢?
是的,喻国民这次身陷“学阀”争议,是可以拿出太多的“程序正义”来进行正名。但,这事现在看,确实有失“王者体面”。
更重要的是,这事,对年轻的学子和研究人员来说,也损害“结果正义”。
不过,我有一点要声明——大家对喻国明表达的不满,绝不是要“剥夺”喻大师的学术发表权。
其实,大家也有好意,是觉得老人家都牛逼到这么大了,都是超级大神了,还在和学术小白们一起混C刊,有些自降身价了。
我个人建议,喻教授不妨换个打法,都这把岁数了,国内除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几本刊物还值得玩玩,不妨就选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吧。
不管中国新闻业水平如何,中国新闻研究总不能再被别人“卡脖子”了。作为“领军人物”,喻教授当仁不让,理应冲锋在前。
最后,我还想说,余观夫喻先生论文,亦有遗憾。
凡是一流的学者,首先是个批评家。
中国新闻业界当前呈现的种种问题积弊,我鲜少见到喻先生直言批评,这,才是我心中最大的不满。
比如,现在机构媒体流量注水、谎话严重、丧事说成喜事等等现象,以喻先生的地位,出来怼上几句,天会塌下吗?
做点这种事,恐怕要比用暗箭射向陈力丹教授,更有风格和风骨吧?
今天,抛开喻国明是不是“学阀”不谈,只是真心觉得,做人,不、做大师,怎么也还得有些“讲究”吧。
你想,如果连喻国明这样的大师都不讲究了,这学界业界,得脏乱成啥样子呀?
PS:全文完。共3626字。晚上想随手写几句,但,竟然收不住,一下就弄成3600多了。说明写公号太爽了,也太快了,不像写论文,都是在熬命。
从另外一方面讲,难道论文不应该改文风吗?这篇文章,也送给所有被论文折磨的朋友!请大家扫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谢谢各位!
请欢迎关注人格志视频号,方便我们在直播间交流:
热门跟贴